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精编4篇)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授课时间:授课教师:蒋冬梅《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材分析: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是让学生在前面经历一个比较单一的探究过程后,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它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感兴趣。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有效措施,通过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确立、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六、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量筒、盐水、小石块、烧杯、细线、滴管八、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一)、复习回顾教师:密度公式是什么?(二)、引导过渡问题:1、怎样才能测定密度的大小?2、用什么测量物质的质量?3、怎样测量物质的体积?(1)形状规则的物体(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学生:ρ=m/v学生思考并回答:1、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用天平3、(1)用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测量,并用体积公式进行运算。(2)学生讨论:将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放入水中复习回顾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本节课测量密度做准备,强调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二新课讲授教师展示——量筒量筒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讲解:(1)用途:用来测液体或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形状:见实物(3)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ml1ml=1cm3(4)读数: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体凹面,展示实物图像。今天,我们重点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测量小石块的密度;2、测量盐水的密度。学生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ml1ml=1cm3学生检查桌面上的实验仪器是否齐全培养观察、总结、分析能力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三思考与讨论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与分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测量盐水的密度两组实验的实验方案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实验设计思路,并说出具体的操作步骤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共同探讨测量密度的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学生展示讨论方案测量固体(小石块)的密度:(一)讨论:如何用水来测小石块的体积?(二)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2;4.石块的体积V=V2-V1;5.根据公式p=m/v计算石块的密度。(三)实验记录表格学生:先在量筒中倒入一些水读出水面刻度V1,再把小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小石块的体积:V=V2-V1学生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排水法”强调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含义:1.能淹没小石块2.水面上升不能超过量程学习多种测量方案,有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课堂提问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先测质量,因为先测体积,物体上沾有水,测量的质量偏大,结果不准确。引发学生思考,为下面分析误差做铺垫学生展示讨论方案测量液体(盐水)密度的测量:讨论:如何测出盐水的质量?实验步骤:方案1:(1)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2)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3)盐水的质量m=m2-m1;(4)把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5)利用公式计算p=m/v。方案2:(1)调节天平;(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4)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5)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6)根据公式ρ=m/v计算盐水的密度。学生认真听取别的组的实验方案学习多种测量方案,有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课堂提问测量液体时采用方案一存在什么问题?2.测量液体密度时采用什么方案更好?1.烧杯内有水残留,导致量筒中体积减少,根据公式ρ=m/v,质量是真实质量,体积比真实值减少,测出来的密度比实际要大2.第二种方案四学生动手实验提示学生操作要领实验注意事项:安全天平的使用量筒、滴管等实验器材的规范使用巡视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和出现的其他情况,并予以指导学生分组动手操作:1.测小石块的密度;2.测量盐水的密度。使学生掌握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方法五交流与讨论1.分组实验记录数据,计算结果2.交流各组实验结果(投影展示)提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为什么大家测量出得结果会不一样?学生简要说出自己的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学生讨论回答:有误差培养交流与合作的精神六分析与总结误差的来源在哪里?学生分析:操作和读数的过程中1.引导学生找到误差的根源;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七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巩固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思考题1.如何测量石蜡的密度?2.你进行实验的最佳方案?密度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为下一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做铺垫板书设计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原理:ρ=m/v3.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小石块、细线、滴管4.步骤:1、2、3、4、„„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密度的测量我们已经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学习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这节课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动手能力,用天平和量简测量一下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既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地认识、了解、掌握密度概念的过程,也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刻度尺、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第一,上课(去实验室)前应将学生分好组,每小组按3个人为宜,各小组做完之后将结果与其他小组对比.第二,按照科学的探究过程组织教学,实验探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难点在于正确测出水的体积,关键是求出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后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一是比较同种物质三次质量和体积的比是否相同.二是比较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是否相同,并进行交流与评价,重点在于得出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的,通过探究你有什么体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二、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投影]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二、测水的密度.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生]三次为宜.[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师]具体如何来测呢?[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师]怎样测呢?[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师]大家想想还有
本文标题: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6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