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虞美人课标导向1.知识与能力鉴赏这首词的思想艺术。2.过程与方法了解比喻手法的妙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李煜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自主积累1.正字音雕.(diāo)栏玉砌.(qì)2.辨字形不堪.(kān)勘.(kān)误雕栏玉砌.(qì)沏.(qī)茶3.解词义春花秋月:春去秋来,岁月更替。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南唐的宫殿。砌,台阶。4.记常识李煜(yù)(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李煜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写作素材1.作家轶事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2.精美语段春花秋月何时了。吟诗作赋,对酒当歌,谁不希望沉浸在诗意般的人生里?可是,执着的追求过后,恐怕只剩凄美的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低头盲目求索时,怎不抬头望一眼?望一眼辽阔的国土,天下的子民——那些生命中无法忘怀之轻,究竟辛酸了多少人的眼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我们都渴望有一棵忘忧草。希冀自己会更无悔地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冰心所写的旖旎风景,可是我们如此的浮躁,去哪里能瞥到一路花开?那穿枝拂叶的人们,有泪可落,而我们却只有感伤。——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生命中无法忘怀之轻》节选文本互动(一)[提问并讨论]“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二)[提问并讨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请同学们举几个这方面的事例。[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等。文本赏析亡国之痛的悲悼与遣怀——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赏析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们形容得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即学即练1.填空。(1)《虞美人》抒发的是____________的悲伤哀痛之情和__________。(2)李煜是五代词人,史称__________。他的词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2.补写下列名句。(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别时容易见时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浪淘沙》)3.阅读《虞美人》,回答问题。(1)有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自选角度对这首词的艺术技巧加以鉴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怀念故国满腹愁绪(2)唐后主(或李后主)自然,率直,凝重洗练2.(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3.(1)同意。两个“东”字集中体现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是胜利者所不能容忍的,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2)可以从虚实、对比、比喻、化抽象为形象等多个角度鉴赏。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4 虞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1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