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二单元试卷
八年级历史(一.二.三.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掘,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A.反对正常贸易B.反对鸦片走私C.反对开放口岸D.反对不平等约2.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在谈到道光帝(1821--l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广州B.香港岛C.台湾D.辽东半岛4.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右图遗迹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的耻辱B.英法联军的暴行C.沙俄侵华的罪证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5.北洋军阀统治建立的标志是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B.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C.宣统帝退位D.唐绍仪组阁6.《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l20多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7.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9.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右图《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0.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堪称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这是的“他”是指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左宗棠1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下列言论中,属于洋务派言论的是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2.某校的历史专用教室中,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展版上展出下列一栏图片,据此可知这一栏目的标题应是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定远”舰“黄兴”号轮船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民权民生13.在1895年到l898年问,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4.右图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从容赴死的图景。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怏哉!”此处的“贼”是指A.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B.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C.背叛了谭嗣同请求的袁世凯D.慈禧太后、光绪皇帝15.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A.林则徐B.严复C.孙中山D.陈独秀16.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日记最可能记于A.1895年B.1898年C.1911年D.1949年17.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性作品是A.《文学改良刍议》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狂人日记》18.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③变法图强④“自强”“求富”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19、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20、“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思想主张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1、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列举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挑选出来A.李大钊B.陈独秀C.李鸿章D.胡适22、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反对尊孔和复古B.提倡民主和科学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23、八年级的小张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24、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5年)86岁,即1929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A.十七年B.十八年C.二十八年D.三十八年25.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北京,想了解维新变法的思想,可通过的途径有①阅读《万国公报》②参加强学会③阅读《新青年》④参加兴中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16分)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l20周年。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图二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约场景(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准?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是什么?(4分)材料二第四款中国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给日本,作为赔款军费……第六款第一,添设下列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2)据材料二概括该条约的主要内容。(6分)材料三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4)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梁启超这样评沦:“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一役”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27.(18分)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步骤一:收集资料,感受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1)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两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并举出D处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任意2点即可)(4分)步骤二:整合知识,体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成果(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C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4分)步骤三:感悟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多困惑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没有完全成功的原因。(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扣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请回答:(1)根据材料,写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历史事件。(2分)(2)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4分)(3)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民主主义革命,也有人说他失败了你怎样看呢?(2分)为什么?(4分)(4)根据材料二,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目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二单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9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