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金属有机化学基础总复习..
金属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绪论1.金属有机化学的专业期刊JournalofOrganometallicChemistryOrganometallicsAdvancedOrganometallicChemistryAppliedOrganometallicChemistry2.金属有机化学发展史中几个里程碑事件及重要的金属有机络合物1760年卡可砷的发现第一个主族金属与烷基以“s-键”键合的化合物1827年Zeise盐的合成第一个以“p-键”形式键合的金属有机化合物1849年烷基锌的发现第一个过渡金属与烷基以“s-键”键合的化合物1890年L.Mond合成Ni(CO)4第一个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1951,1952年二茂铁:一种崭新的p-金属络合物第一个茂金属化合物1965年Wilkinson配合物(催化剂)RuCl(PPh3)3高选择性加氢催化剂3.四大配位催化工业(第11章小分子活化)1938年Ruhr公司的O.Rölen发现烯烃氢甲酰化反应;1939年BASF公司的W.Reppe开发了炔烃羰基化反应;1968年Monsanto公司的甲醇羰基化反应。(相应催化剂结构)羰基合成工业Wacker反应烯烃聚合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钯催化直接氧化乙烯制乙醛,催化剂SHOP工艺1977年W.Keim乙烯齐聚合成直链高碳a-烯烃绿色化工的典型代表之一。4.金属有机化学家的Nobel化学奖1912年V.Grignard格氏试剂的发明,取代易燃的烷基锌试剂,促进了主族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发展。1963年K.Ziegler和G.Natta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fortheirdiscoveriesinthefieldofthechemistryandtechnologyofhighpolymers.1973年Fischer和Wilkinsonfortheirpioneeringwork,performedindependently,onthechemistryoftheorganometallic,socalledsandwichcompounds1979年H.C.Brown和G.Wittig烯烃的硼氢化反应有机膦化合物,膦叶立德2001年W.S.Knowles,R.Noyori和K.B.Sharplessfortheirworkonchirallycatalysedhydrogenationreactionsforhisworkonchirallycatalysedoxidationreactions2005年Y.Chauvin,R.H.Grubbs,R.R.Schrockforthedevelopmentofthemetathesismethodinorganicsynthesis5定义金属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p-酸配体(哪些典型配体),p-反馈键,p-酸配合物p-配合物判断什么样的结构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6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等根据分子式写出可能的立体几何结构18电子规则及EAN规则1.定义2.氧化态3.配位数4.配体的种类及电子数中性配体的情况考虑电荷的情况5.怎样计算外层价电子数共价模型算法离子模型算法第3章金属有机化学理论基础d22e-6e-4e-14e-(+4)第4章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1.概念金属化反应金属交换反应金属氢化反应硼氢化铝氢化(反马氏规则)三中心二电子键2.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通用制法金属与卤代烃反应格氏试剂,锂试剂,烷基锌金属交换反应主要利用汞有机化合物制备其它金属有机化合物(汞以液态的形式从产物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反应进行)亲核置换反应烃基化能力LiMgAl,烷基铝的烷基化能力弱,使用敷酸剂束缚AlX3金属化反应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金属-碳键对不饱和烃的加成锂试剂,格氏试剂:顺式,反马氏规则金属氢化物对不饱和烃的加成顺式,反马氏规则(金属加到取代基少的一端)3.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2)金属氢化物与不饱和烃的反应锂有机化合物催化烯烃的阴离子聚合铝有机化合物催化烯烃齐聚3)铝氢化合物作为还原剂iBu2AlH的还原作用(负氢离子的亲核进攻)1)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对极性不饱和化合物的加成对羰基的加成对a,b-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对CO2的加成格氏试剂和锂试剂反应性的区别第5章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配位体置换反应氧化加成和还原消除插入和脱出(反插入)反应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配体上的反应1.配体置换反应1)定义3)平面四边形配合物的反位效应、反位影响2)解离和络合(缔合)配位饱和的配合物需要先发生配体的解离,才能再次缔合一个新的配体(注意计算外层价电子数)常见配体“反位效应”的强弱次序:H2O,OH-,NH3,PyCl-,Br-SCN-,I-,NO2-,C6H5-CH3-,SC(NH2)-H-,PR3C2H4,CN-,CO。能否有效地与金属形成p-反馈键,使得金属与该配体的键强更大。2.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1)定义2)Vaska络合物分子式:IrCl(CO)(Ph3P)2结构:平面四边形对H2(顺式加成),卤代烃(反式加成)的氧化加成3)还原消除反应的特点三中心过渡态顺式消除,构型保持非极性键,三中心过渡态极性键,SN2,SN1,自由基机理3.插入反应与脱出反应1)定义2)类型1,1-插入CO1,2-插入烯烃4)烯烃插入机理四员环状过渡态;顺式;马氏或反马规则;Schwartz试剂:Cp2Zr(H)Cl(反马)逆反应:b-H消除(顺式空配位,构型允许)3)类型直接插入烷基迁移(CO插入,羰基碳带电正性,分子内亲核进攻)4.配体上的反应1)苯环与金属配位酸性增加a-氢更易金属化可发生亲核置换反应2)烯烃与金属配位可被亲核进攻烯烃反位,立体专一3)CO与金属配位羰基碳电子云密度降低,可接受亲核进攻第6章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及原子簇合物1.羰基与金属成键方式(s-给予、p-反馈)1)端基2)桥基3)半桥基4)s-/p-桥基5)影响CO红外伸缩振动频率的因素主要考虑金属上能用于形成p-反馈键的电子云密度;形成的p-反馈键越强,CO的红外伸缩振动频率越低,M-C键进一步增强。2.羰基配合物的合成方法1)直接羰化法Ni(CO)4Fe(CO)5MOCVD,制高纯Ni,Fe金属2)还原羰化法除Ni,Fe外加还原剂H2、CO、活泼金属、烷基金属3)利用单核羰基配合物合成羰基簇合物光照、加热还原偶联缩合法—制备异核簇合物3.羰基配合物的反应1)羰基置换反应2)还原反应制备金属羰基阴离子:偶电子数的金属得双阴离子;奇电子金属得单阴离子。3)氧化反应双核羰基配合物与卤素反应4)羰基上的反应羰基碳接受亲核进攻,制备Fischer卡宾第7章过渡金属膦配合物1.膦配体与金属的成键1)s-给予2)p-反馈2.膦配体给电子能力的量度1)s-给电子能力烷基膦芳基膦烷氧基膦卤化膦PMe3PPh3P(OMe)3PF32)接受p-反馈能力烷基膦(PMe3)芳基膦(PPh3)烷氧基膦(P(OMe)3)卤化膦(PF3)3.膦配体立体位阻的量度1)锥角2)支链烷基位阻大于直链烷基4.常见的膦配体dppm,dppe,dppp,dppf,dmpe,dmpp,binap第8章过渡金属烷基化物、氢化物以及其他X型配体的配合物1.过渡金属氢配合物的酸性金属容纳电子的能力越强,金属氢配合物的酸性越强2.过渡金属氢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分子氢H2对配位不饱和金属化合物的氧化加成含活泼氢化合物(HSiR3,HX)对金属化合物的氧化加成3.过渡金属烷基、芳基化物的稳定性是否具有b-H消除的条件其它(六配位构型,苄基配体等)4.金属烷基、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金属交换反应2)氧化加成反应Na[Mn(CO)5]+CH3ICH3Mn(CO)5+NaI3)羰基阴离子的反应4)对M-H键的插入反应5)酰基金属化合物的羰基脱出反应第9章过渡金属卡宾和卡拜配合物及催化应用1.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的类型、结构特点Fischer卡宾单线态卡宾Schrock卡宾三线态卡宾离子模型法:二价阴离子,4e-给体1)类型2)结构特点Fischer卡宾(CO)5WCOMePh双键性不明显卡宾碳连杂原子d+d-有较多的CO配体TaMe3CH2CMe3CH2CMe3CH2CCHCMe3双键性不明显d-d+金属中性缺电子配位不饱和2.卡宾的合成方法1)Fischer卡宾的合成方法2)Schrock卡宾的合成方法3)卡宾前体的配体置换法4)过渡金属卡宾转化法(金属交换反应)3.卡宾的性质Fischer卡宾和Schrock卡宾反应性的区别4.卡拜的合成方法5.应用1)Schrock卡宾的应用烯烃的交互置换(移位,易位,复分解)反应A)定义B)类型(CM,RCM,ROMP)C)机理D)催化剂的类型Schrock,Grubbs第一代,第二代Tebbe试剂,Petasis试剂组成,反应2)Fischer卡宾的应用Dotz反应(基本反应式)..第10章单或多烯烃、炔烃p-络合物1.烯烃与金属成p-键1)p-给予2)p-反馈影响烯烃与金属成键的因素,会判断M-烯烃成键的强弱。CCMMCCsp-donationviathefilledalkene-systempp-backdonationviatheemptyalkene-systemDewar-Chatt-Duncansonbondingmodel(1953)2.烯烃与金属成p-键的稳定性3.炔烃与金属成p-键4.金属烯烃、炔烃p-配合物的合成1)利用缔合或取代反应2)利用金属蒸气的方法3)金属交换反应奇数电子的烯烃4)氧化加成反应5)亲核、亲电加成反应5.金属烯烃、炔烃p-配合物的反应性1)配体置换反应2)对配位烯烃的亲核进攻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配位芳烯烃的亲核反应3)烯烃C-H的酸性:4)氧化偶联反应第11章茂金属配合物1.茂金属配合物主要类型、成键方式、提供电子数金属-茂配体成键强弱的判断2.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1)利用环戊二烯配体的活泼氢的反应与金属、碱(锂试剂)、卤化物(加敷酸剂)2)利用环戊二烯基阴离子的反应3)茂金属配合物的进一步反应二茂铁的反应4)茂Ti、Zr、Hf配合物的合成第12章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对小分子的活化1.氢分子的活化及催化加氢Wilkinson催化剂催化烯烃加氢机理选择性、活性催化循环、基元反应炔烃优先;取代基越少的烯烃优先;2.分子氧的催化活化及选择性氧化Wacker法乙烯氧化制乙醛催化剂组成催化循环机理PdCl2/CuCl23.CO的催化活化及羰基合成1)氢甲酰化反应定义(H2+CO)烯烃制多一个碳的醛催化剂发展阶段Co2(CO)8HCo(CO)4Co2(CO)6(PR3)2HCo(CO)3(PR3)RhCl(Ph3P)3HRh(CO)(Ph3P)3使用水溶性膦配体HRh(CO)[P(Ph-m-SO3-Na+)3]3催化循环机理活性物种催化循环、基元反应2)Reppe反应定义乙炔,CO,H2O(醇)生成丙烯酸(酯)催化剂Ni(CO)43)甲醇羰化反应定义催化剂组成[Rh(CO)2Cl]2/CH3I催化循环机理4.烯烃的催化活化及应用1)烯烃聚合Ziegler-Natta催化体系组成茂金属催化剂/MAO助催化剂催化活性物种的形成,即链引发机理链增长机理链终止机理茂金属催化剂的结构与聚烯烃立体结构之间的联系等规,间规,半等规,无规等2)烯烃齐聚SHOP乙烯齐聚的机理、完整工艺第13章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Kumada反应Suzuki反应Stille反应Negishi反应Heck反应Sonogashira反应1.定义、类型Suzuki偶联反应:Kumada偶联反应:R-X+R'-B(OH)2Pd(0)R-R'+XB(OH)2arylorvinylhalideorga
本文标题:金属有机化学基础总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6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