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0502
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05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材料学专业专门人才。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达到如下水平: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刻苦勤奋。具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材料学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A、纳米功能材料;B、生物材料;C、新能源材料与技术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一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至少获得35学分。剩余二年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如果研究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规定的课程学完,并得到足够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必要时,研究生经批准也可适当延长学业,具体情况按照学校及学院相关规定执行。四、课程设置(见后)五、考核方式研究生的必修课均为考试课程,采取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选修课可以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由主讲教师出卷并批改给出成绩,考后及时把成绩上报研究生学院,登记在《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中并由主讲教师签名。六、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二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研究所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并完成整个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外文摘要、引言和评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讨论,以及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七、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掌握牢固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研究生的指导小组应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审核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导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深入了解研究生各方面的情况,对研究生的困难应及时给予帮助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应严格要求,根据他们的原有基础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院和研究所组织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会等有关学术活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学院和研究所要为研究生定期安排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和报告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八、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研究生的必修环节。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科、专科学生,参加教学工作。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或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课。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ⅠⅡⅢⅣⅤⅥ必修课(学位课程)公共课11_0000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09_000003英语21655511_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学科基础课030005现代化学实验技术5433至少修6学分030405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5433030106固体化学5433专业主干课030902纳米材料学5433至少修6学分030901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5433030009无机非金属材料5433选修课030904材料电化学3622至少选修12学分030908新能源材料与技术3622030909无机纳米生物学3622030910胶体表面与界面3622030911光电功能材料3622030912杂化与复合材料3622030913化学电源测试原理与技术3622030914新型碳材料3622030003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3622030007科学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3622030001量子化学5433030006分子模拟方法5433030102生物无机化学3622030104稀土化学3622030107材料现代研究方法3622030108无机超分子化学3622030109无机化学前沿3622030110仿生材料化学3622030111材料化学3622030113发光学与发光材料3622030313专利申报与应用3622030314有机波谱分析452.52.5030415电极过程动力学5433030417催化科学导论3622030701高分子化学5433教学实践09_0390012*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030106课程名称:《固体化学》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I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巩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等基本概念;掌握固体中的缺陷、缺陷的化学平衡和固体中的扩散等概念和原理,了解缺陷对固体的表面以及固体的光电性质的影响;掌握固体中的扩散、固相反应的原理及固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教学内容:(一)绪论;(二)固体结构;(三)固体的能带理论;(四)固体中的点缺陷;(五)固溶体;(六)固体中的扩散;(七)固相反应;(八)固体表面化学;(九)固体的光电性质;(十)固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十一)现代材料及材料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苏勉曾著,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872.苏勉曾著,固体化学及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北京,19893.钱逸泰著,结晶化学导论(第二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19994.洪广言著,无机固体化学,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5.崔秀山著,固体化学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19916.CNRRao著,刘新生译,固态化学新方向结构、合成、反应性及材料设计,吉林大学出版社,长春,19907.固体化学及材料类国内外期刊预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课程编号:030902课程名称:《纳米材料学》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纳米材料学是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学科交叉所形成的新兴学科。通过学习掌握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以及表征方法,纳米材料的应用,了解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教学内容:(一)绪论:简单介绍纳米材料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在高科技中的地位;(二)纳米结构单元介绍组成纳米结构的基本单元:团簇、纳米微粒、人造原子、纳米管、纳米棒等;(三)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学习纳米微粒的相关理论: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介电限域效应;(四)纳米微粒的结构与物理特性介绍纳米的结构与形貌,掌握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五)纳米微粒的化学特性主要讲解吸附、纳米微粒的分散与团聚的相关内容,简单了解流变学的内容;(六)纳米微粒制备与表面修饰重点讲解纳米材料的气相和液相制备方法,使学生掌握纳米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掌握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方法;(七)纳米微粒尺寸的评估掌握纳米材料尺寸常见的几种评估方法;(八)纳米固体及制备了解纳米固体的分类及基本构成,熟悉纳米固体的制备方法;(九)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的应用熟悉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在一些相关领域的应用;(十)纳米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纳米材料在近几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和把握纳米材料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张立德,牟季美著,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2.曹茂盛,曹传宝,徐甲强著,纳米材料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哈尔滨,20023.施利毅著,纳米材料,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4.徐云龙,赵崇军,钱秀珍著,纳米材料学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2008预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课程编号:030901课程名称:《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Ⅱ教学要求:了解无机合成化学的最新前沿,掌握或了解具有特殊结构的无机物的合成与制备、具有特种聚集态或功能的无机物与材料的制备,无机功能材料的复合、组装与杂化技术。教学内容:(一)绪论:无机合成概述及若干前沿问题;(二)高温合成;(三)低热固相合成反应;(四)低温合成和分离;(五)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六)无机材料的高压合成与制备;(七)微波与等离子体下的无际合成;(八)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化学;(九)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十)簇合物的合成化学;(十一)晶体合成与制备;(十二)非晶态材料及其制备化学;(十三)多孔材料的合成化学;(十四)纳米粒子与材料的制备化学;(十五)先进陶瓷材料的制备化学;(十六)无机光化学合成;(十七)CVD在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中应用与相关理论;(十八)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十九)无机膜制备化学;(二十)电解合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徐如人著,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92.吴庆银著,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03.宁桂玲著,高等无机合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预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课程编号:030009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形成规律、微观结构和性能,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材料的表面与界面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物质传递,固体与固体反应形成新的固体等。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和表征方法,同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把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研究现状,为其进一步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一)绪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及分类、内涵及意义;(二)晶体学基础:掌握晶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周期性,对称性,缺陷等基本概念;(三)熔体与玻璃体:掌握熔体的基本性质,玻璃结构的理论以及典型玻璃体的结构和性质;(四)固体表面与界面:掌握材料表面和界面的基本定义和分类,了解固气界面的吸附过程、固液界面的浸润过程以及晶体界面的构成和运动;(五)相平衡与相图:掌握相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单元和二元相图的类型和构成,了解多元相图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种相变过程的定义及概念;(六)固相反应和烧结过程:了解固相反应的特点、机理和研究方法,掌握固相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影响因素;(七)水热结晶理论:掌握水热结晶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经典晶体生长理论和反应过程,了解几
本文标题: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050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2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