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0.3感悟数学 引领发展
—谈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活动的有效开展我对数学的态度1、数学是简单的54321数学是复杂的2、数学是有趣的54321数学是烦琐的3、数学是容易的54321数学是困难的4、数学是客观的54321数学是主观的5、数学是有序的54321数学是无序的6、数学是有价值的54321数学是无价值的7、数学是有刺激性的54321数学是平淡的我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态度1、我对数学教学是适应的54321我对数学教学不能适应2、我对数学教学是新奇的54321我对数学教学是厌烦的3、我对数学教学是乐观的54321我对数学教学是悲观的4、我的数学教学是成功的54321我的数学教学是失败的5、我的数学教学是重要的54321我的数学教学是不重要的6、我的数学教学是独特的54321我的数学教学是一般化的7、我的数学教学有影响力54321我的数学教学无影响力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现存的问题在主题活动中淡化数学教育重幼儿活动,忽视幼儿的讲述和理解重形式创设,忽视数学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存在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忽视数学知识的整体联系及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教学形式单一,有小学化倾向有冷落数学区域(角)活动的现象重复集体教学的内容,缺乏层次内容材料更新周期长,缺乏新意不关注幼儿操作活动,缺乏指导教师数学教育的技能不够观念——缺乏整合教育的意识有数学知识简单化的思想误区专业——数学文化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技能——缺乏将数学与其他领域有机渗透的能力缺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数学活动的能力教学价值有目的有计划目标的指向性教学问题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现场的控制性教学缺陷脱离生活情境的方式组织概念解决得多,问题解决得少生活价值是学习的源泉学习进程个别化贴近个人发展需要生活缺陷随机性零散性数学教学和生活是不分割的,教学必须和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共同实现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的目标。感悟数学教学与生活中教育美国《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文件提出:要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所谓“数学素养”指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数学能力有信心、具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和学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的意识《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核心价值是让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所谓“数学地思维”就是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幼儿园数学的教育价值具有数学敏感性的教师,多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的具有启蒙性、实用性的数学教育内容。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同样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价值。数学学习作为幼儿最早接触到的“学术性”学习活动,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优化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幼儿体验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的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就是要给数学教育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让幼儿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让数学教育活动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时代活力。设计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抓住生活中幼儿真实和自发的数学问题。其难点在于:幼儿往往提不出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即使幸运地遇上数学问题,除少数对数学敏感的幼儿外,一般幼儿不会主动想到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本人对数学的敏感以及因势利导的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影响很大。数学教育生活化活动设计的价值活动设计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设计数学活动时,应分析目标构成的要素,即幼儿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的积累必须以幼儿的情感、态度、数学能力、技能为前提。数学教学活动包含着不同类别的学习任务有指向形成数学概念的学习任务有指向掌握数学技能的学习任务有解决生活和游戏问题的学习任务数学教育生活化活动设计的策略数学活动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数学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实际精心设计和创造活动,把数学概念的属性转化为幼儿可以独立操作的活动,从而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科性数学活动的设计学科性的数学活动即数学课,系统性的数学教育任务主要依靠的依然是学科性教学来完成。学科性数学活动的任务若是指向建构数学概念的,活动设计多以预成的关键经验为中心。把确定的某一数学关键经验隐含到可以折射出幼儿生活中问题的场景或情境化操作学具中来进行设计。对于掌握技能的学习也可以采取情境化的操作学具,运用操作加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对于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任务,则可以采取:鼓励儿童运用个人的认知策略的方式或者允许采取尝试错误的方式来设计。渗透现代数学教育内容关注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引进反映现代数学发展成果几趋势的一些思想和知识。如:反映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关系的一定知识;最新的幼儿能够感知、理解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和信息等。学习分类和对应(逻辑),包括: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及多种特征进行分类,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进行曾机分类;按物体量的差异及某种规律进行排序;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用一一对应的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等。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包括:感知物体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认识数的组成,体验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整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运用加减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认识几何形体,包括: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认识立体图形,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认识量,包括:区别和比较物体各种量的差异;感受量的守衡;在比较物体量的差异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学习生活中常见数学知识,如认识人民币、认识空间、认识时间和时钟等。数学内容中隐含的数学关系数、量、形体与空间、逻辑与关系1和许多的关系对应关系等量关系守恒关系可逆关系传递关系•包含关系互补关系互换关系活动内容的数学属性相同而活动形式或材料不同。即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将某个活动“重复”玩几次,获得相同的经验。活动内容体现平行相关的关系例:数学活动《图形王国》目标:1、学习制作图形身份证,能用颜色、形状标记概括图形特征。2、能听清楚要求后再进行活动。主题活动《快乐新年》总目标:我们期望通过这个主题,让幼儿知道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了解大家会用哪些方式庆祝新年;学习查看年历,能在年历上指出元旦和自己的生日;通过剪窗花、画新年心愿等形式,布置迎新年的环境;感受有庆新年的歌曲和舞蹈的热烈气氛,体验并会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过新年的快乐心情……大班上学期数学教育总目标:1、能点数50——100的实数,说出总数。2、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10,会从10倒数到1,能区别单双数。3、学习10以内的组成,认识分合号,体验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4、能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远近、轻重等。5、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从立体图形的集合中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能给正方体、长方体分类,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6、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7、会看日历,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例活动《一年几个月》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2、顺倒数3、单双数4、统计5、2的组成6、门牌号码7、3的组成8、调查统计9、5的组成(探索5的各种分合形式)10、5的组成(复习)11、5以内各数的组成12、5以内各数的组成(互补关系)13、类与类包含14、大小、长短比较15、6、7的组成17、6、7的组成(互换)18、8、9的组成(推测验证)19、8、9的组成(划去重复的)20、10的组成(写一半读出全部)21、10以内各数的组成22、测量(掌握方法)23、测量操场等24、规律排序25、容积排序26、正方体和长方体27、时间(年、月、日)28、机动大班上数学教学进度活动目标:1、知道一年有12个月,能找出年历上的12个月,并能指出具有个人意义的日子。2、积极参与活动,愿意与同伴、老师交流。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本班已开始进入《快乐新年》的主题活动;在生活中观察过年历。物质准备:1—12月的卡片,2007年大年历一张,2008年小年历人手一份。活动过程:1、通过介绍生日,了解一年有12个月。1)教师:“我们最近开始做《快乐新年》的主题,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谁是12月过生日的呢?”出示12月的卡片。3)请幼儿报出自己过生日的月份,展示相应月份卡片。4)引导幼儿观察漏了哪个月,通过询问客人老师证实是否有这个月。5)教师:“有没有13月过生日的呢?”了解一年有12个月。6)引导幼儿按序给12个月的卡片排队。教师:“这12个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排的呢?”7)了解十二个月的循环。教师:这12个月,先过哪个月?1月过完是几月?现在已经到了12月份了,是一年的开始还是最后?这个1月不再是07年的1月,而是08年的1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了。到了08年1月,所有的小朋友就又长大一岁了。”2、观察年历,进一步了解一年有12个月。1)教师:“这儿有一张2008年的年历……”出示大年历,师幼共同数一数。2)引导幼儿观察小年历,进一步证实一年有12个月。3、找出具有个人意义的日子。1)请2名幼儿说说自己的生日,幼儿比较两人谁大谁小。知道先过生日的人先出生,后过生日的人后出生。2)引导幼儿在日历上找出自己过生日的月份,并与同伴和客人老师交流。例活动《一年几个月》同一类(结构)活动的材料要有层次性动作表征阶段形象表征阶段符号表征阶段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实物图片符号数学材料的层次主题性数学活动的设计主题性数学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教师以儿童数学发展所需要的某个核心知识经验为中心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主题性的数学活动设计的要领在于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数学教育的内容组成合理的科学的结构,也可将多种形式的活动内容科学地组合起来,以实现多方面的发展目标。可爱的图形宝贝活动中的图形宝贝认识图形宝贝图形拼贴圆形方形三角形生活中的图形宝贝轮子手帕皮球铃铛车轮画环境中的图形宝贝吹泡泡画渗透性数学活动的设计数学渗透性教学活动,是指融合了生活、各领域与数学元素的教学活动。其设计要领是把握生活的真实性和儿童问题的自发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都以一定的形体存在于空间,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是幼儿获得数学启蒙知识的源泉。因而为了促使幼儿数学学习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教师应将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于幼儿的生活实际,融于生动活泼的主题性教育活动的情境中,促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图形宝宝妙妙盒—闯关寻宝盒任何主题教育活动必然包含数学因素,有些比较显性,有些比较隐性,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努力发掘主题涵盖的数学因素,为生成数学活动提供可能。多彩的颜色大班活动《小小放映员》目标:1、观察、理解图片画面的内容,尝试按时间的顺序排列图片。2、能灵活地在鼠标上进行双击。3、专心活动,轻轻操作。大班综合活动《子儿吐吐》目标:1、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的方法,理解故事内容。2、体验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感受乐观地对待事物所带来的快乐。本活动体现了数学在社会、语言两个领域中的渗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既让幼儿体验到早期阅读的快乐,又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数学经验。活动指导的人文化《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指导的人文化、评价的个别化幼儿活动中教师看什么?看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看幼儿的学习状态,幼儿是否表现出持续专注而有兴趣的学习状态;看幼儿学习的过程,幼儿怎样学习的,以什么方式学习,他们的学习策略;看幼儿学习的效果,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是否“获得”,怎样“获得”的。善于观察及时指导(调整学具、语言暗示)赏识教育激励自信(言语奖励、动作奖励、实物奖励)活动评价的多样化评价要有侧重,教师应善于抓住幼儿学习中最重要的问题进行引导,通过评价来实现数学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特殊功能。评价应体现目标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样化,实行个别化的、关注幼儿内在变化和情感体验
本文标题:10.3感悟数学 引领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7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