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第六章简答练习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第六章简答练习题及答案1.课程的分类是如何划分的?(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2.简述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2)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3)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4)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3.简述研究型课程的基本内容。(1)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2)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3)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4)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4.简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1)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3)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4)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6.课程目标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时限性,即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互联系,不是对所有教育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2)具体性,即课程目标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3)预测性,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的,不是实际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状态的理想性规划;(4)操作性,即课程目标是明确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7.教学目标有哪些特征?(1)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2)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3)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8.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如何?(1)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2)课程设计的意义:第一,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第二,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9.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哪些基本特征?(1)强制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2)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3)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10.教学计划的构成内容有哪些?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第六章填空练习题及答案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3.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依据课程任务来划分的。4.所谓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5.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6.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7.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8.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9.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10.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11.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周课时等。12.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13.教学大纲一般是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构成的。14.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15.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16.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17.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18.课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的问题。19.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20.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第一章选择练习题及答案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B)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A.斯巴达B.埃及C.希腊D.雅典(D)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C)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D)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C)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C)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D)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D)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D)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A)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A)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A)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A)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2011年四川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全真试题及答案作者:杨老师试题来源:本站整理点击数:827更新时间:2011-8-31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1.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A.诱因B.问题情景C.学习期待D.强化2.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A.正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知识迁移3.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之为()。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4.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自我反省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7.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班杜拉D.柯尔伯格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于()。A.行为主义观点B.人本主义观点C.认知观点D.建构主义观点9.区分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正确标准是()。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D.以上都是10.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似或图像等[1][2][3][4][5]下一页2011年四川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学全真试题及答案作者:杨老师试题来源:本站整理点击数:404更新时间:2011-8-31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A.幼儿老师B.父母C.长辈D.小学一年级老师2.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杜威C.康德D.马卡连柯3.范例教学认为教学的主体是()。A.学生B.教师C.教材D.教学手段4.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A.巩固性谈话B.自发性谈话C.指导性谈话D.接交性谈话5.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称之为()。A.校外教育B.配合教育C.家庭教育D.社区教育6.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7.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A.各门文化课B.思想品德课C.课外活动D.少先队工作9.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10.广播电视教学相比于课堂教学的优点是()。A.能够使用先进的图像呈现方式B.它同时利用学生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C.学生人数多,教学的相对成本较低D.能够及时地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11.体育是进行其它各育的()。A.必要条件B.物质基础C.重要保证D.重要手段1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A.社会关系B.人际关系C.教育关系D.师生关系13.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A.社会交往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修养14.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柏拉图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15.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1][2][3][4]下一页
本文标题: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第六章简答练习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5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