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修辞专题一、修辞什么是修辞?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言辞,‘修辞’就是调整我们的言辞,使之恰到好处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从理论上讲,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广义地说,它是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二、常用的修辞方法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反问、设问、另外还有:借代、反语、引用、互文、双关等。(一)比喻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某一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作用:使描述、说明的事物更具体、生动、形象,更容易理解。2、比喻的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使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像”表比较)表示猜测。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好像”表示猜测)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表示举例。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4、比喻的种类由于本体、喻体、比喻词的情况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作用: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三)夸张为达到某种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可以强调事物特征,形象生动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别格式本体(甲)喻词喻体(乙)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好像仿佛、如、好比、好似出现1、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2、棉花裂开了桃,雪团似的。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变成、变为出现1、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借喻乙代甲不出现无出现1、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了。2、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21、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象纸一样单薄。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四)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利于抒情。1、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五)对偶对偶就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反、相对的意思。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作用:整齐匀称、含蓄精炼,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感。(六)对比对比是故意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使对比事物特点更加鲜明。例如: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拥有记住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七)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和句子。反复有两种: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间隔反复: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一种平凡的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一种不平凡的树。(八)反问无疑而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蕴涵在问句之中。作用:加强语气。(九)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引起读者注意。(十)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来代替。例如:1、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2、枪杆子里面出政权。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三、例题简析。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其表达效果。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分析:比喻。以“摇篮”比喻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感受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博爱伟大,从而领悟到黄河“母亲”般的伟大力量。2、他们该不会强逼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来唱歌吧!分析:拟人。拟人的修辞方法(鸽子唱歌)把“我”和“鸽子”的心理感情紧紧合在一起。可恶的侵略者不仅强迫我们说德语,还要“强迫”“我”的“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这就把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愤恨之情形象的表达了出来。3一、选择题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3.运用借代的句子是()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5.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B.秦时明月汉时关C.主人忘归客不发D.烟笼寒水月笼沙6.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8.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9.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A.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4D.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10.选出对下列句中加黑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3)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4)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5)我必须把我放在火炉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6)不单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A.(1)(2)(3)/(4)(5)(6)B.(1)(2)(5)/(3)(4)(6)C.(1)(2)(5)(6)/(3)(4)D.(1)(2)(4)(6)/(3)(5)11.下列语句中运用比喻不妥的一句是:()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12.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E.他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13.选出和例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例句:我猜他把那封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A.一面又很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B.在有些文章中,万里长城成了攻击秦始皇的炮弹。C.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D.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1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闭塞眼睛捉麻雀。(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A.(1)对偶、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比喻B.(1)对偶、讽刺(2)比喻(3)引用、夸张(4)比喻C.(1)夸张、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夸张D.(1)对偶、夸张(2)夸张(3)引用、比喻(4)象征15.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A.①借喻②明喻③借代④借喻B.①借喻②拟人③借喻④借代C.①借代②拟人③借代④借代D.①借喻②明喻③借代④暗喻516.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17、下面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D.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18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19、对下列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反问)B.人仿佛看见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比喻)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反复)D.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20、下面加“”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下面有四句是下联,但其中只有一句最好,应当是()“月送花香浮小院”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沁园21.下列企业、商场、茶楼、书屋楹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是()A.创建名牌企业,铸造精品工程B.百货百样百拿不烦,千客千意千言送暖C.善待东西南北客,畅谈兄弟姐妹情D.黑
本文标题:修辞专题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5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