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经验和成效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1/4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经验和成效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经验和成效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个人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方面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体会,向大家作个汇报。这更多的是一次自我剖析和学习反思,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一、思想的深刻转变从被动约束到内在自觉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已十余年,回想当初,它像一道清晰的硬杠杠,为行为划定了边界。而今天,对我个人而言,它更像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价值准绳和行动自觉。这个转变,源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社区党支部定期组织学习活动,不再是简单地读文件、划要点,而是真正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在学习中,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绝非小事,它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最大的感受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作为社区最基层的当家人,手中的权力是居民赋予的,唯一的用途就是为居民服务。所谓的政绩,不是建了多少光鲜的盆景,而是解决了多少居民身边的小事;所谓的事业,就是日复一日守护好社区这份家业。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是推动作风建设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践行的根本前提。二、行动的精准聚焦从大而化之到细处着手作风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过去可能存在一种倾向,觉得作风建设是宏大的命题,容易说在嘴上、浮在面上。但近年来的实践让我体会到,作风建设必须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尤其要聚焦居民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居民的诉求往往非常具体。比如,下水道堵塞、楼道灯不亮、停车位紧张等问题这些看似琐碎,却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为此,社区畅通了多种诉求反映渠道,比如定期开展的居民议事日、线上建立的书记信箱等就是为了能第一时间听到居民的声音。在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和社区的同志们,少一些办公室里的运筹帷幄,多一些深入楼栋院落的嘘寒问暖。在调查研究中听民意、访民情、察民生,把办公桌搬到居民家门口,现场发现问题、现场协调解决。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让作风建设有了非常具体的抓手,也让居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变化。三、成效的审慎反思从自我感觉到客观检验作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这是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不能总停留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层面。虽然通过走访和座谈,能感受到居民的满意度在提升,但这种感受是模糊的,缺乏有力的支撑。如何更客观、更精准地衡量作风建设的成效,是我3/4一直在思考的难题。今年,作风建设年查摆问题整改率能达到%。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宏观层面有数据,那么在社区这个微观单元,是否也能建立一套评价体系?比如,能否统计居民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问题的数量、问题的类型、办理的时限和一次性解决率?能否将居民对具体问题处理结果的满意度进行量化评分?建立这样一套机制,一方面可以倒逼社区工作人员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能让作风建设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避免陷入空谈。这是下一步需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四、未来的执着坚守从一时之功到常态长效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最怕的是雨过地皮湿。要真正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关键在于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我认为,未来的努力方向在于文化的塑造。要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担当作为成为社区党员干部的一种鲜明特质和文化基因。这需要党支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带头守纪律、讲规矩,也需要每一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居民的每一件小事中展现优良作风。同时,制度的笼子要越扎越紧,把改进作风的有效做法通过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社区党支部书记,我将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以这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更大功夫,努力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外化为服务居民的扎实行动,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经验和成效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88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