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10篇)2025年社区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范文
2025年社区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共10篇)篇一、2025年社区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一、总体目标本预案旨在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在XX社区内的发生和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保障社区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通过建立健全防控体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二、组织架构成立XX社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及职责如下:(一)组长由社区主任XXX担任,全面负责防控工作的统筹协调。具体职责包括:制定防控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定期组织召开防控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向上级部门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突发疫情等重大事项;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形成防控合力,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二)副组长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XXX担任,负责提供专业的医疗指导。具体职责包括: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防控意识和技能;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指导病例的隔离和治疗;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提出防控措施的调整建议;参与疫情调查和处理工作,提供专业的医疗技术支持。(三)成员1.各网格员:负责辖区内居民的信息摸排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点关注外来人员和有旅行史的居民;向居民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预防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及时收集和上报居民的发病情况和可疑线索;协助做好病例的隔离和随访工作。2.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社区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定期清理绿化带、下水道、垃圾桶周边等易积水的地方,消除蚊虫滋生地;按照防控要求,组织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蚊虫消杀工作,确保消杀效果;配合网格员做好居民的宣传和动员工作,督促居民做好家庭内的防蚊灭蚊工作。3.社区民警:维护社区的治安秩序,在疫情发生时,协助做好病例的隔离和管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打击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维护社区的稳定。4.社区志愿者:协助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解答居民的疑问;参与社区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和蚊虫消杀工作;在疫情期间,为隔离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三、监测预警机制(一)监测内容1.蚊虫密度监测:在社区内合理设置监测点,如绿化带、居民楼周边、下水道口等。每周定期检查监测点内蚊子幼虫的数量和成虫的密度,记录监测数据。重点关注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数量变化,因为这两种蚊子是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2.居民发病情况监测: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居民主动报告等方式,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重点关注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的居民,特别是近期有外出旅行史或与疑似病例有接触史的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就诊的发热病人进行登记和筛查,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3.环境监测:定期对社区内的积水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居民家庭内外的花盆、水缸、轮胎、塑料瓶等容器内的积水,以及公共区域的排水沟、下水道等。记录积水的位置、数量和持续时间,及时采取清理措施。(二)预警方式1.社区公告:在社区公告栏张贴预警通知,内容包括疫情风险等级、防控措施建议、注意事项等。2.微信群通知:通过社区居民微信群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居民能够及时了解疫情动态。3.电话通知: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行动不便者等,网格员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通知。4.广播通知:在社区内利用广播设备进行预警通知,扩大宣传范围。当监测到蚊虫密度超过预警阈值、出现疑似病例或疫情发生风险较高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及时向居民发布预警信息。四、预防控制措施(一)环境整治1.定期清理社区公共区域的积水,如绿化带中的洼地、下水道口的积水、垃圾桶周边的积水等。对于难以清理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幼虫药物。2.督促居民清理家庭内外的积水,如花盆托盘、水缸、水桶、废旧轮胎等容器内的积水,定期更换水生植物的水。3.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保持社区环境整洁,减少蚊虫滋生的场所。4.对社区内的下水道、排水沟进行定期疏通和清理,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积水。(二)蚊虫消杀1.消杀区域:重点对社区内的绿化带、下水道、垃圾桶周边、居民楼楼道、地下室等蚊虫易滋生和栖息的区域进行消杀。2.消杀时间:根据蚊虫的活动规律,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消杀,此时蚊虫活动较为频繁,消杀效果更佳。3.消杀方法:采用化学药物喷洒的方式进行消杀,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对于下水道、排水沟等密闭空间,可采用烟雾熏蒸的方式进行消杀。4.消杀频率:在蚊虫活动高峰期,每周进行至少2次消杀;在非高峰期,每月进行至少1次消杀。如遇疫情发生,根据疫情情况增加消杀频率。(三)健康教育1.开展讲座: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定期在社区举办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讲座,讲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知识,解答居民的疑问。2.发放宣传资料:通过网格员、志愿者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页等资料,宣传防控知识。在社区公告栏、居民楼楼道等地方张贴宣传海报。3.利用新媒体宣传:通过社区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防控知识、疫情动态等信息,提高居民的知晓率。4.开展主题活动:在社区内开展“防蚊灭蚊,预防传染病”等主题活动,组织居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和蚊虫消杀工作,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五、应急处置(一)病例报告当社区内发现疑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时,网格员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立即向当地疾控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症状、发病时间、接触史等。(二)病例隔离对于确诊病例,应按照疾控部门的要求进行隔离治疗。社区工作人员应协助做好病例的隔离工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隔离的注意事项,如避免与他人接触、做好个人卫生等。对患者居住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杀灭蚊虫,防止疫情扩散。(三)疫情调查配合疾控部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溯感染来源和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为发病后14天。如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送医就诊。(四)强化防控措施疫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防控措施,增加蚊虫消杀的频率和范围,加强环境整治和健康教育工作。对社区内的所有居民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新的病例。(五)信息发布及时向居民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进展情况,避免居民恐慌。同时,加强舆情引导,打击造谣传谣等行为,维护社区的稳定。六、保障措施(一)人员保障确保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稳定,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的培训,提高其防控能力和业务水平。建立应急预备队,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工作。(二)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防控物资,如杀虫剂、灭蚊幼虫药物、喷雾器、防护用品(口罩、手套等)、宣传资料等。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物资的有效性。(三)经费保障设立专项防控经费,保障防控工作的开展,包括物资采购、人员培训、健康教育活动、疫情处置等方面的费用。合理使用经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四)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对在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问责。篇二、幼儿园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属于易感人群。幼儿园作为儿童集中活动场所,一旦发生疫情易造成聚集性传播。为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和正常教学秩序,结合本园实际,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1.建立健全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体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2.早期发现疑似病例并及时处置,防止疫情在园内传播扩散。3.有效控制国内及周边伊蚊密度,消除蚊虫孳生地。4.提高教职工、幼儿及家长对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意识和能力。二、组织管理与责任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园长(全面负责防控工作的统筹决策、资源调配和责任落实)副组长:副园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日常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成员:各年级组长、保健医生、后勤主任、班主任代表职责:制定幼儿园防控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协调处理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汇报防控情况。(二)健康监测组组长:保健医生(负责制定健康监测计划,指导教职工开展监测工作)成员:各班班主任、保育员职责:每日晨间、午间及离园前对幼儿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状况观察,重点关注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建立幼儿健康台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协助家长做好患病幼儿的追踪管理。(三)环境消杀组组长:后勤主任(负责制定环境消杀方案,组织实施消杀工作)成员:保洁人员、后勤工作人员职责:每日对幼儿园室内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重点清理积水、垃圾等蚊虫孳生地;定期对教室、寝室、卫生间、玩具器械等进行消杀处理;负责消杀药品的采购、保管和使用登记;记录消杀工作开展情况并评估效果。(四)宣传教育组组长:德育主任(负责制定宣传教育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成员:各班班主任、家长委员会代表职责:向教职工、幼儿及家长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群等渠道发布健康提示;组织开展防控主题教育活动;收集家长反馈信息并及时回应。(五)应急处置组组长:副园长(负责应急处置的指挥协调工作)成员:保健医生、班主任代表、后勤人员职责:制定应急处置流程,在发现疑似病例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协助医疗机构做好病例转运和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配合卫生部门对疫点进行终末消毒。三、防控措施(一)健康监测与病例管理1.入园监测:在园门口设置健康监测点,由保健医生和保安共同值守。幼儿入园时,需测量体温并观察精神状态,体温237.3℃或有异常症状者,禁止入园并建议家长带其就医。教职工入园前同样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申报。2.日常监测:班主任和保育员每日利用晨间检查、午休观察、户外活动等时段,密切关注幼儿健康状况。发现幼儿出现发热(体温238℃)、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时,立即将其带至隔离观察室,由保健医生进一步评估,并及时联系家长带离就医。3.病例处置:若幼儿被诊断为基孔肯雅热,班主任应及时向健康监测组和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并协助家长做好居家隔离治疗。患病幼儿痊愈后,需提供医疗机构开具的康复证明方可返园。对班级内密切接触幼儿加强健康监测,连续观察14天。(二)环境防控1.孳生地清理:每周开展一次全国环境大扫除,重点清理花盆托盘、排水沟、积水桶、废旧轮胎等易积水区域;户外活动场地的沙坑、水池等定期清理换水;玩具、体育器械等露天物品避免积水存放;教室和寝室的空调冷凝水及时清理,保持环境干燥。2.蚊虫消杀:后勤部门每周两次对园内进行蚊虫消杀,采用符合幼儿安全标准的杀虫剂,重点对绿化带、卫生间、垃圾桶周边等区域喷洒;在教室、寝室安装蚊帐或防蚊纱窗,使用电蚊拍等物理防蚊工具;雨后及时清除积水,必要时投放灭蚊幼药剂。3.周边协同:与幼儿园周边社区、商铺建立联防机制,共同清理周边环境的蚊虫孳生地;发现周边有伊蚊密度过高情况,及时向当地爱卫办报告。(三)宣传教育1.教职工培训:3月、9月各开展一次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症状、传播途径、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流程等;组织保健医生和班主任参加卫生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提升识别和处置能力。2.幼儿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通过绘本、动画、儿歌、游戏等形式开展防控教育,引导幼儿养成勤洗手、不玩水、发现蚊虫及时报告等习惯;在户外活动时,指导幼儿穿长袖衣物、涂抹儿童专用驱蚊剂。3.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宣传海报等方式向家长普及防控知识,提醒家长做好家庭防蚊措施,每日关注孩子健康状况,若孩子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幼儿园;发放《家庭防蚊指南》,指导家长清理家中积水,安装防蚊设施。(四)应急处置1.预案启动: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到位,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2.隔离消毒:将患病幼儿带至临时隔离室,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对其活动过的区域、接触过的物品进行紧急消毒;暂停班级集体活动,必要时全园停课。3.信息报告:1小时内将情况报告当
本文标题:(10篇)2025年社区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86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