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15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有理数优秀教案1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好文供参考!2/15二、自主学习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堂小练:1、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好文供参考!3/15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3、已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10;其中是负数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拓展训练: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好文供参考!4/15处为_______地、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数教案2一、课题有理数的除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难点:(1)商的符号的确定.(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好文供参考!5/15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2.叙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3.计算:(1)3×(-2);(2)-3×5;(3)(-2)×(-5).(二)、导入新课因为3×(-2)=-6,所以3x=-6时,可以解得x=-2;同样-3×5=-15,解简易方程-3x=-15,得x=5.在找x的值时,就是求一个数乘以3等于-6;或者是找一个数,使它乘以-3等于-15.已知一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就是在小学学过的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三)讲授新课1.有埋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0不能作除数,分母是0没有意义等概念在小学里是反复强调的.)提问: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答: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求分数的倒数是把这个数的分母与分子颠倒一下即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可以先把这个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倒数.什么性质所以我们说: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个定义对有理数仍然适用.好文供参考!6/15这里a≠0,同小学一样,在有理数范围内,0不能作除数,或者说0为分母时分数无意义.2.有理数除法法则利用有理数倒数的概念,我们进一步学习有理数除法.因为(-2)×(-4)=8,所以8÷(-4)=-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学过的除法法则仍适用于有理数除法,即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作除数.例1计算: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2)计算:3.有理数除法的符号法则观察上面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理数除法的商的符号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掌握符号法则,有的题就不必再将除数化成倒数再去乘了,可以确定符号后直接相除,这就是第二个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0)。利用除法法则可以化简分数.好文供参考!7/15例2化简下列分数:例3计算:(4)(-7)÷3-20÷3(-7-20)÷3=(-27)÷3=-9.(四)、小结1.指导学生看书,重点是除法法则.2.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除法的一般步骤:(1)确定商的符号;(2)把除数化为它的倒数;(3)利用乘法计算结果.七、练习设计习题1、2、3、4、5、6题八、板书设计§有理数的除法(一)知识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例1、例2(二)观察发现(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有理数的除法教案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3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好文供参考!8/15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⑴、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⑵、过程与方法: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3、教学重点与难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教法学法好文供参考!9/151、学情分析: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全面系统的加以讲述。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学策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三、教学过程好文供参考!10/151、设置游戏,引入新课:首先借助多媒体及课前准备好的硬纸片让全体学生共同做两个折纸游戏。游戏一是把面积为1的长方形硬纸片沿中间对折,使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引导学生思考:如此折叠五次后所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得出算式:____;游戏二是让学生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后再沿折痕剪开,将得到的所有纸片重合放置后再对折、剪开。如此操作五次之后共有多少张硬纸片?得出算式:2×2×2×2×2;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算式的特点,引入新课。这个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从直观上理解了乘方运算的特点,并为后续学习起到了导航作用。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算式特点:①____,②2×2×2×2×2,③(-3)×(-3)×(-3)×(-3),④(-)×(-)×(-)接着让学生思考正方形面积与边长a的关系,正方体体积与棱长a的关系,得出:a·a=a,a·a·a=a。然后让学生类比出上面四个算式的记法与读法,最后引导学生猜想:a·a·……·a的结果,总结出幂、底数与指数的概念。n个a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游戏结果出发,通过正方形面积与正方体体积的表示方法,类比出乘方的表示形好文供参考!11/15式,总结出相关概念。既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又渗透了转化思想。3、迁移训练,总结规律: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把算式①﹙-4﹚×﹙-4﹚×﹙-4﹚,②﹙-2﹚×﹙-2﹚×﹙-2﹚×﹙-2﹚,③﹙-﹚×﹙-﹚×﹙-﹚,④﹙-﹚×﹙-﹚写成乘方的形式,并说出其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接着评析例1,结合例1的解题结果,总结出负数的幂的'正负的规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将例1各题的底数换为正数或0,结果会怎么样呢?在学生练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即: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最后结合例2,要求学生掌握计算器的用法,并运用计算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变换例1的条件让学生加以练习,进而归纳出结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初步接触到数学的奇妙,提高其积极性与主动性。4、应用新知,尝试练习:本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组练习,第一组练习是以运用符号规律为目的,让学生通过计算﹙-2﹚、-2、﹙﹚,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方符号规律的运用方法,并使其在对比﹙-2﹚与-2,﹙﹚与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底数为负数和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好文供参考!12/15号把底数括起来。第二组练习是以乘方的实际应用和综合应用为目的而设计的,共两个习题。希望借助第一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其树立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而第二题则是乘方与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综合应用,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分析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5、归纳小结,形成体系: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然后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接着布置本节课的课内与课外作业;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有理数教案4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2、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做有理数减法运算。3、能根据具体问题,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做有理数减法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得出。教具学具多媒体、教材、计算器教学方法研讨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好文供参考!13/15师:下面列出的是连续四周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第1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最高气温+6℃0℃+4℃-2℃最低气温+2℃-5℃-2℃-5℃周温差求每周的温差时,应运用哪一种运算?你认为计算结果应是什么?请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结果。生:温差分别是4℃、5℃、6℃、3℃,应使用减法运算。列式为;(+6)-(+2)=40-(-5)=5(+4)-(-2)=6(-2)-(-5)=3教学过程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倒:师:1、根据上面的计算和计算结果,让我们以求四周的温差为例子研究一下,是否可以用加法的知识类做减法的运算。2、是否能直接把减法转化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10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