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05全国卷II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2005全国卷II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7页,第Ⅱ卷8至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2.在Ⅰ期()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读图2回答3—6题。3.九州一帕劳海岭()A.位于亚欧板块上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4.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附近5.马荣火山所在的国家是()A.文莱B.越南C.菲律宾D.日本6.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约()A.1400千米B.1200千米C.1000千米D.800千米图3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7—8题。7.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8.图3显示()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它地物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图4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9.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10.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A.E、FB.F、GC.E、HD.F、H11.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D.总是收益最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12—15题。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A.成都平原B.河北地区C.渭河流域D.淮河流域1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14.简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唐代D.南宋15.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之本。回答16—18题。16.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17.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18.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图书报刊在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19—23题。19.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20.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1.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A.《时务报》B.《中外纪闻》C.《国闻报》D.《循环日报》22.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23.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市场作为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连接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回答24—26题。24.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通常情况下,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A.企业B.居民C.政府D.非盈利性机构25.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A.对外出口来实现的B.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的C.价格机制来实现的D.银行信贷来实现的26.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随着()A.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的B.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形成的C.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形成的D.市场竞争的展开而形成的图5是一幅题为“招商热”的漫画。回答27—28题。27.漫画“招商热”除了讽刺某些人办事不从实际出发,还批评了他们没有()A.抓主要矛盾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抓矛盾的主要方面D.发挥主观能动性28.从图5所显示的信息来看,建设水电站还缺乏基本的自然资源。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A.消费既有的资源B.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D.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回答29—31题。29.巧获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①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0.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①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31.巧获蟾衣致富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A.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B.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C.技术和诀窍可以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最就越小在我国,每个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且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回答32—33题。32.上述材料体现了()A.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B.各民族都有平等权利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C.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D.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地区事务33.我国人大代表的主要职责是()①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②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③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④依法行政,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议》中指出,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方式主要是()①政治领导②行政领导③思想领导④组织领导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5.我国地方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贯彻执行上一级人民政协机关的决定和协议B.制定地方性法规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D.调查研究、提出议案,对地方重大事务进行科学决策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36.(36分)图6是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图。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图6(1)填空:图6中的①是海。③是运河。图7中反映伊兹密尔气候特征的是图。(6分)(2)简述伊兹密尔的气候特点及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14分)(3)图6中铁路②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组成部分。写出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线和东端港口名称,简述该铁路对世界交通运输的意义。(8分)(4)回答:通过图6中③处的交通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方式相比有何特点?(8分)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材料四(此年前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回答:(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0分)(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9分)(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3分)(5)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确认的原则作简要分析。(4分)38.(24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1)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并说明该企业运行模式是如何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12分)(2)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12分)39.(68分)根据图8和资料回答问题。(1)图8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高原,B属于平原,C属于山地。(6分)(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12分)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分)(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6分)(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6分)据记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
本文标题:2005全国卷II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82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