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实用5篇)
好文档,供参考1/30《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实用5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实用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③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好文档,供参考2/30多媒体设备、随身扩音小喇叭、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由“自古英雄出少年”导入(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2、出示课题3、出示教学目标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3、学生自读课文(自读的要求和步骤)(步骤:1、粗读,读准字音。2、再读,结合注释粗通文意。3、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2、不懂的字词要翻检工具书。3、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重点实词下加点,重点虚词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三、翻译课文好文档,供参考3/301、译读技巧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加:按现代语言习惯加字,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2、老师点出重点字、词、句子(先提问学生,后出示答案)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中午时分)太丘舍去(放弃)去后乃至(才)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年龄)门外戏(嬉戏)“尊君在不?”(尊称,您的父亲;“不”通“否”表示疑问)待君(待:等待;君:尊称,“您”)非人哉(语气词,啊)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父亲)则是无信(信用)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句子: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好文档,供参考4/30就是失礼。”)3、学生比赛翻译(先以座位行或列开火车的形式翻译,后出示全篇译文)4、译读积累课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5、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自由组合形式进行分角色表演:旁白、友人、元方)四、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形象1、你认为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元方:聪颖机智、有正义感、童真无邪友人:无信无礼、勇于自责、知错能改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意见A: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B:接受友人好文档,供参考5/30的道歉。大家对人物有不同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但《论语》中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关键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3、假如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陈太丘,遇到文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元方应该给父亲的朋友解释道歉的机会;友人应该向元方说明不守时的原因,争取得到同情;陈太丘不等朋友自己先出发应,该嘱咐儿子等友人的时候告诉友人他先去的原因,或者等到友人来才出发,不管怎样都应该有所交待。)五、共同探究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我们要学会聪明应对他人。六、比赛背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形式背诵)七、拓展延伸1、诚信故事《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好文档,供参考6/30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出处《史记·季布来布列传》好文档,供参考7/302、诚信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八、课堂小结:做人诚信相伴,你将一生无憾九、布置作业1、搜集诚信相关的成语及典故2、写1篇不少于300字的学习收获陈太丘与友期教案2教学地点:温州第二中学多媒体教室一、课前闲聊:学生入坐,老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小女生:老师,你是几班的老师?是十一班的?老师笑笑,另一女生:老师,你教哪个级段的?是初二的吧?一男生:老师可能不是我们学校的。师:你们猜猜看,猜测也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聪明的表现。小女生:老师,你会吸烟吗?把手给我看看。老师笑着把手伸到她的眼前。女生在老师的手指上嗅了嗅:老师,你会吸烟!好文档,供参考8/30师: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吸过,现在不吸了。女生:难怪还有一股淡淡的香烟味,我对烟味有敏感。师生大笑。男生:老师,你喝酒吗?师:喝,但中午没喝,怕上课时你们敏感。全堂大笑。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二、情景导入:师:刚才与同学们聊天,很开心!同学们对我这个新老师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况。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很有探究的精神。看到你们,不由使我想起冰心的诗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课件一)师生齐读。师:是啊,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生纷纷举手回答:“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画”一生:“陈太丘与友期”好文档,供参考9/30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书上看的。师:很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哎,你是这么知道今天我来上这一课的?生:我们老师说的。师:噢,原来你们是有备而来的!预习是个好习惯,这位同学已经养成了,是位好学者!好,我们来读读课文的题目。生齐读。师:要注意停顿,“陈太丘/与友期”,再读一遍。三、朗读指导:师:好,《陈太丘与友期》中讲的是哪位机智少年呢?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课件三(1))学生自由朗读。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作好点评的准备。一生朗读。生:这位同学翘舌音读的不太准,总体还可以。生:有些地方停顿太长。生:这位同学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读得很好。师:我也觉得这位同学读得不错,特别是“不”字,他怎么读?好文档,供参考10/30生齐声说:fǒu师:为什么读“fǒu”?生:它是个通假字,通“否”。(老师板书)师:同学们在初一刚学文言文就知道了通假字,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很了不起!字音没有困难的了。我觉得,节奏方面要注意。你们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难处理?生:“陈太丘与友期行”。师:该怎么读,谁说说看?生:“陈太丘”后面停顿一下,“与友”后面停顿一下,“期行”一拍。生:我认为“陈太丘与友”一拍,“期行”一拍。师:很好,两位同学都对,只是一位分得细些,一位粗些。生:“待君久不至”。师:谁来读读。一生读,师:噢,他是在“待君”后面停顿,同学们说对不对?生齐声答:对。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两句难读的读一读学生齐读。(课件三(2))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再读课文,一定读的更好了。好文档,供参考11/30谁来试试?一生读。一生再读。又一生读。师:这位同学有点紧张,有两处读得颠三倒四。但语气语调节奏读得很好!师:大家齐读,好不好?生齐读全文。四、疏通文意:师:接下去请大家利用注解或工具书,口译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不了的,提到班级里集体讨论。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在旁边打个问号。圈点勾画示例:(课件三(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五、到师解说:我认为句子中这三个字是重点词语,所以加点,并写上它们的意思;句中“期日中”我不会翻译,所以划横线,并打个问号;对于“去后乃至”,就这样翻译,说得不够明白,我就产生疑问,谁“去后”?谁“乃至”?师:好,就按照我举的这种方法,请你们开始自主好文档,供参考12/30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气氛活跃。三四分中后,师:好,请把你们遇到的疑难的字词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生:“非人哉,与人期,相委而去”生:不是人啊,与人约好一起走的,却不再等待就走了。师: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地方难翻译?生:本来是“相委而去”,因为注解中有了,所以是“非人哉”。师笑道:注解中有的,不一定就不难了。“委”是什么意思?“去”又是什么意思?生:“委”是丢下的意思,“去”是走了的意思。生:“去”是离开的意思。师:这个词,古代的意思跟现在的意思一样不一样?生:一样。师:比如:古代说“去温二中”是什么意思?生:离开温二中。师:现在说“去温二中”是什么意思?生:到温二中去。师:可见,这个词古今异义。还有疑难的吗?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好文档,供参考13/30生: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师:我认为你翻译时,还没有把省略的补充上去。你认为什么地方有省略?生点点头。师:请你再翻译一遍。生:你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你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师:很好。谁还有问题?生:“待君久不至,已去。”生:我父亲等你,等了很久,你还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师:这位同学现学现用,把省略的都补充完整了。太了不起了!(老师树起大拇指)师:好象同学们没有疑难的了,起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时候,有同学在争论“下车引之”的“引”字。根据注解是什么意思?生齐声答:拉师:有同学说,拉什么啊?是拉车吗?生:拉元方。师:这个“拉”字,说明客人怎样的心理?生:有惭愧之心。好文档,供参考14/30生:有道歉之意。师:所以翻译这个句子,最好把这个意思补充上去,说起来,容易让人理解。哪位同学试一试?生: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想表示歉意。师:很好,大家学得很认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一定读得更有感情了。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有味,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谁当叙述者?谁当元方?谁当客人?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五、探究人物:师:读得真好,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呢?生齐答:元方师:除元方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客人。这两个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先分析客人,要求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分析。生:从“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生:“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生:“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师:那么元方又是怎样的孩子?好文档,供参考15/30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说明他很有教养,是个知书达礼的人。师:这句话还能看出他的其他品质吗?生:反映元方很懂事,大人气。生:这句话说明元方很尊敬父亲,当他人辱骂父
本文标题:《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91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