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实用8篇】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实用8篇】【导读】这篇文档“经典阅读题及答案【实用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经典阅读题及答案【第一篇】阅读《蜂鸟》,完成15—17题。(共10分)①蜂鸟,因拍打翅膀的嗡嗡声而得名,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②分布局限于西半球,在南美洲极多。蜂鸟身体很小,南美西部最大的巨蜂鸟也不过20公分长,约20克重。最小的蜂鸟见于古巴和松树岛,身长5.5公分,重约2克,这是最小的现存鸟类。蜂鸟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悬停在空中,每秒15次到80次,它的快慢取决于蜂鸟的大小。蜂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行的鸟,它也可以在空中悬停以及向左和向右飞。在所有动物中,蜂鸟的体态最娇美,色彩最最艳丽。③小蜂鸟是大自然的杰作:轻盈、迅疾、敏捷、优雅、华丽的羽毛,这小小的宠儿应有尽有。⒖第②段文字依次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蜂鸟?(3分)⒗最小的蜂鸟见于古巴和松树岛,身长5.5公分,重约2克,这是最小的现存鸟类句中加点的现存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⒘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飞行。(一点1分)16.不能去掉,(1分)意为现在仍然存在的,排除了已经绝对值迹的和以后可能新诞生的物种等特殊情况。(2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17.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突出蜂鸟体态的娇美、色彩的艳丽。(2分)一、了解文章大意可从两方面着手。1、读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大意,我们可以把审题与读课文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文先读题。从课文的题目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以人命题的,由人想到事,围绕事情提出问题。②以事命题的,抓课题的中心词,围绕中心词提出问题。③以物命题的,从抓物的特点入手,理事及人。④以地名命题的,由题目想到景物,围绕景物特点提出问题。读文时,又要反过来看看文章内容是怎样紧扣题目,展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文章所写内容是否吻合。2、了解思路。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部体现,了解作者的思路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文章一般是按照下述思路组织材料的:①.纵向思路,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我们要想一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或者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如:《做风车的故事》,我们就可按上述提示,边读边摘要点:喜欢做手工→做风车→赞扬→嘲笑→难受→发愤学习,我们用恰当的词语把上述要点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意了。②.横向思路,如按事情的特点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注意有没有思路。如:二、读懂每一句话掌握了文章的大意,我们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印象,这还不够,还要深入到文章的各个局部,研究作者如何用词造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文章有几层意思,最后才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切的体会和整体的理解,文章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文章应该读懂每一句话。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和比较难懂的句子,更要认真思考。1、抓关键词语。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句意的词只有一两个或几个,这就是一句话的关键词语,我们能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整个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2、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中有关的词句或段落是正确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3、联系时代背景。阅读文章要联系文章写作时代背景,才能领会它的含义。4、用缩句法读懂长句。有些句子附加成分多,句子较长可以用缩句的方法,先抓“主干”,剔去“枝干”,然后再分析这些“枝叶”的作用,逐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思。以上四种方法,不是孤立的,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不断提出问题,步步深入地去理解句子的含义。经典阅读题及答案【第二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窗帘,低垂着。每面镜子里,都映出一个正在描眉理鬓的姑娘。多么寂静,连让女伴帮助自己顺一顺背后的飘带,都只用轻悄悄的转身当作无言的请求。往常的喧闹消失了,有的只是准确、敏捷的动作与深思的眼神。镜台上的小灯,一盏一盏地熄灭着。姑娘们提着长裙,走了出去。一阵调试琴弦的声音乘空儿飘进门来。只剩下一个姑娘了。她承担了这里所有的寂静与严峻。望着镜子里的那个少女,她想:等序曲奏起来,蓝蒙蒙的灯光向舞台洒下深沉的夜色,那时候,就是你,镜子里的你,将要变成那个在人们心里活了千百年的精灵了。而你,刚刚毕业,就在这部壮丽的舞剧里担当这么有分量的角色。今天首次公演,你究竟能不能……听说,三场都客满了;天不亮,观众就排票来了。他们捧出满把热腾腾的汗珠子,献给生活;你呢,你为他们,到底能奉献出什么?她站起来,手臂在空中划了一条弧线。天哪,这么僵,没有诗意。望着镜子,她,慌了……怎么?镜子里,镜子里怎么有一位长者的笑容?噢——,她转过身来:“院长!”院长,须发斑白,是这部舞剧的导演。老人家望了望姑娘的眼睛,问道:“慌吗?”“慌。”院长笑了,说:“艺术这东西,是老老实实的。它从不亏负苦心人。不要指望什么意外的灵感。”老人家端详着她,随手拿起眉笔,把她的双眉略略描长了一些,眉梢,描得微微扬起:这立刻给她添上了温柔,也突现了倔强。放下眉笔,院长伸出手来,说:“祝你成功,孩子。”姑娘伸着手,伸着,竟忘记了送送老人家……她转回身去,再扬起手臂,划了个圆弧,柔和多了;身子又做了个回旋,裙边漾了起来,飘飘欲举,宛如立于水中的白莲。明月,微风,那白莲在波光里摇曳……她望着,笑了。随后却又猛地收敛了笑容:这衣裙,多好;这一双长眉,多好;我的同台伙伴,乐队,还有这满台的山色月光,都是多么好啊!而我,错半拍,可就……铃声响了。她怀着不安,进了大排练厅。女伴们围拢来,帮她弄好长裙的折纹,插紧头饰。此刻,院长也到了这边,递给她一张洁白的信笺。她把信笺展开——我们这两行排票的同志,推我当个代表,跟你谈谈心。我们不是演员,可是都明白,一个人,一辈子头一回正式执行任务,是怎么个心情。你明天第一次公演,这当口儿,可得帮你加大油门儿。这不我们作了个决议:给你写封信。写什么呢?我刚才讲了自己头趟开车的事。大家说:就写它。那我就说说。我是个拣煤核儿的苦丫头。解放了,当了全市第一批公共汽车女司机。头趟正式跑车,一上司机座,连哪根操纵杆是管什么都忘了。正心慌呢,“登、登、登!”上来一伙子刚下夜班的工人,瞅着我,直乐。有个大眼睛的姑娘,递过粗拉拉的大手来,说:“你好哇,司机大姐!”嗬,这姑娘好大的手劲儿。车满了。我定了定神儿,心想:背后都是些多好的人哪,你得好好开。瞧,就这么开的头。你呢?要是也慌了,就想:台下没外人,那里头,不是还有个拣过煤核的苦丫头吗!这么一想,就准不慌了。她看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院长又把观众送来的一大束玫瑰放在了她的怀里。花心儿含着水滴,透明,清亮,好像凝聚了一夜的露珠儿,在黎明的微光里闪烁。她选了一朵最红最大的玫瑰,摘下来,轻轻地插在老人家胸前的小口袋里;又一朵一朵地摘着,给女伴们戴在头上;然后,摘下一朵最小的,簪在了自己的鬓边。这朵小玫瑰,头,略低着,仿佛带几分羞涩,含着泪珠儿,悄悄地微笑了。随着女伴们,她来到了侧幕旁边。序曲响了。一串串看不见的音符飞荡着。烟水茫茫的幻境,从夜色深处显现出来;月光里弥漫着玫瑰的香气,多么浓郁啊。这浓郁的芳香,把无边的大气充实得这么深沉,这么厚重,简直给那幽兰如水的月光都增大了浮力。她明白:一切努力向上的,无论是心灵,还是身体,在这芳香的空间,都任凭飞跃。序曲将终。大幕开了。踏进这芬芳的月色,她,展开了双臂,朝着梦想的高度,飞升……(聚材于韩少华同名小说,有改动)16、小说中的“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17、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观众来信,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18、这篇小说以“序曲”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出分析。(7分)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开头借助窗帘“低垂”,渲染一种寂静沉郁的气氛,主要表现包括“她”在内的所有演职人员准备演出的认真心理。B.“她”刚刚毕业,就要主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面对认真而有很大期待的观众,她有些信心不足,压力很大。C.院长非常理解“她”,并用“不要指望意外的灵感,但它从不亏负苦心人”这样的语言鼓励“她”让其充满自信。D.优秀的观众不是冷漠的帝观者,而总是积极参与,热情帮助,文中所写的观众代表给“她”写信鼓励就是生动的事例。E.“天哪,这么僵,没有诗意”、“而我,错半拍,可就……”以及“头,略低着”,这些细节都表现出她内心的不自信。试题答案:16、①渴盼成功但又害怕失败;②追求完美但又缺乏自信;③有责任感,心系观众。17、观众来信说明正是乘客的支持才让女司机迈过“头趟开车”的心灵之坎,作者这样安排使观众主动宽慰“她”,让“她”能克服心理劣势,不显得突兀,也为“她”走出沉郁(焦虑)的心情作铺垫;这样写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的表达。(共6分)18、①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序曲”,既指“她”要演出的剧目的“序曲”,也指人们“第一次”做事,情节围绕“她”第一次担当重要角色时的心情和院长、观众对“她”宽慰鼓励来写,既突出了“她”内心的焦虑不安,也突出了这些宽慰鼓励的巨大意义。全文暗寓这样的道理: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我们充满自信,相互理解,我们就能把事情做好。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人们“第一次“做事的不自信,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普遍性的。”“她”面对“序曲”的“焦虑”,正是人们面对“第一件事”时共有的心态。观众的现身说法,更加突出了这种心态的普遍性,使人物形象更加典型。③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序曲”,既指“她”要演出的剧目的“序曲”,也指人们“第一次”做事,情节围绕“她”第一次担当重要角色时的心情和院长、观众对“她”宽慰鼓励来写,虚实结构,层次清晰,结构紧凑。19.BD(A“主要表现”错,这样的细节能表现她们的认真态度,但主要的还是表现她们“临战”前的不自信;C“让其充满自信”略显不准确,后面还有不自信的表现;E“头,略低着”,不是表现不自信,而是表现“仿佛带几分羞涩”;)经典阅读题及答案【第三篇】读《三峡》一文选段,完成5—9题(17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1)略无阙处__________(2)良多趣味,_______(3)沿溯阻绝__________(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小题3、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内容写出三峡江水的什么特点?李白有一首诗表达了与它相同的情景,你能默写其中相关的两句吗?(3分)小题4、“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以“荣”字状以“峻”字状以“茂”字状,相互辉映,大自然充满无限生机(4分)小题5、最后一句渔者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小题1(1)毫无(2)实在(3)逆流而上(4)连接小题2(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这中间相距一千两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小题3湍急(凶猛急猛)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小题4水,树,山,草小题5一方面,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气氛;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经典阅读题及答案【第四篇】①这次返回山西老家,我肩负着一个特殊的任务。我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任务,心里一直不安稳。②从北京坐火车到太原,又从太原换乘汽车到县城,再搭上小中巴回到村里,已经快到傍晚时分了。③当我推开虚掩着的木门时,父亲正在院子里劈柴,看到我非常惊讶地问:“你怎么又回来了,国庆节不是刚回来过吗?”④母亲听见我和父亲说话,
本文标题:经典阅读题及答案【实用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71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