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获奖感言发言稿(样稿)【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获奖感言发言稿(样稿)【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获奖感言发言稿(样稿)【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获奖感言发言稿【第一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问好)我是xxx,首先要感谢公司给了我这个展示自我与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作为一名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新员工,能够获得公司优秀员工称号,我很高兴,也非常激动。在此我想说,是公司领导关怀,是所有同仁对我的鼓励,是客户的支持,让我今天能站在这个领奖台,再次,我要向所有曾经帮助、支持过我的领导、同事、客户深深鞠上一躬,谢谢你们!(归功)在过去一年里,我们浴血奋战,我们相互鼓励,我们全力以赴。在我们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达成了xx公司xx分公司xxxx目标。我自己也成为了公司年终销售冠军。(过去的经历)今天,我有三个非常深刻的感受:第一、每一份私下的努力,都会获得倍增的回收,并在公众面前被表现出来。第二、行动是成功之母,如果我们有好的想法,好的观念不去行动,不去实施,都是空想。第三、向不可能挑战,只要我们具有明确的目标与超强的行动力,没有达不成的目标。(发表三点感言)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力以赴,在新的一年,我们一定可以创造新的奇迹。(奉献)谢谢大家!(最后感谢)获奖感言发言稿【第二篇】xxxxx是个大家庭。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年来,我感同身受,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学习。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尽管有付出,但我的收获更多,提升更大。我的每一步前进,都饱含了上级领导的提携、同事们的帮衬以及下属、团队新人的支持。如果我站在这里说明曾经取得了一些成绩,那它也是我们团队集体的光荣。上台前,有位新人问我,如何才能得到“优秀”。我想了很多,却没有贸然地答复。现在的“优秀”,可能只是指一方面或者几方面做得还不错。距离成为一名企业的中流砥柱,我还差得很远。我的角色,是xxxxx(公司名称)“普通”员工,永远都是。在这里,我可以送给这位新人一句话,以共勉:“想到”和“得到”参考资料,少熬夜!之间,还有两个字--“做到”。走下台去,一切将从头开始。希望通过自己的接受,汲取到更多养分;通过自己的指导,培养出优秀新人。希望我们的团队更具进取心、发展潜力,更具凝聚力、战斗力。真心地期望与在座的各位一道成功地跨越20xx年;携手同肩,只争朝夕;一起成长、一起发展,一起走向更大的成功。谢谢大家!获奖感言发言稿3分钟【第三篇】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xxx,共产党员,是中国科学院xx物质科学研究院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研制团队的负责人。我发言的题目是《矢志不移自主创新,谱写中国强磁场事业发展新篇章》。强磁场是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极端条件之一,近20年来,有8项相关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被喻为诺贝尔奖的“摇篮”。我们团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潜心研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这一“国之重器”,为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从无到有,实现关键跨越曾几何时,国内强磁场领域研究几乎一片空白,是制约我国科技进步的痛点和短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批准建设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从那时起,我们团队就以为祖国研制大科学装置为己任,白手起家,攻坚克难;设备不够,多方借用自主研制;资料不够,搜集文献集中编制;人才不够,千方百计内招外引!高秉钧研究员、张裕恒院士以70多岁高龄筚路蓝缕,大胆革新,实现磁体制造与实验测量技术的国际超越;王俊峰研究员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满腔热忱投身生命科学研究平台建设;陈文革等骨干长年废寝忘食、刻苦研习。2016年,团队自主研制出中心场强40万高斯的混合磁体,一举跻身世界第二。2019年,进一步提升至43。9万高斯,离全球最高的45万高斯仅一步之遥。很多发达国家为攻克强磁技术数十年未果,我们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关键跨越,创造了强磁技术发展的“中国速度”。从有到优,推进创新驱动研制过程中,我们立足学科前沿,坚持自主创新,突破高场水冷磁体与混合磁体设计制造等国际技术壁垒,填补10万高斯级大口径超导磁体等关键技术的国内空白,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参考资料,少熬夜!置。装置投入运行后,为国内外150多家单位、2200多项课题提供科研支持,推动产出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成果。在生命科学领域,发现癌细胞中的纺锤体和癌蛋白能被强磁场调控而停止生长,为未来癌症治疗提供了可能方向;在脑科学领域,揭示了日光照射改善学习记忆的分子及神经环路机制;在新型材料领域,首次发现外尔轨道导致的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取得了相关研究一百多年来的重大突破。我们面向前沿、创新驱动,不断深化重大科技基础研究的平台建设,已成长为国际五大稳态强磁场研究中心之一,强磁场科学研究条件全球领先。从优到强,聚合发展动能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我们以稳态磁场装置为法宝,打造世界一流的平台,凝聚世界一流的人才。我们搭建优质科研平台,全力支持领军人才自主探索,吸引哈佛大学“八剑客”归国扎根xx科学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师带徒”、做好传帮带,把稳态强磁场装置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战场,支持培养杜海峰等一批青年骨干逐渐挑起大梁。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依托大装置联合基金和各类人才计划,切实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扎根。我们比“待遇”更比“机遇”,比“真金”更比“真心”,比“财气”更比“大器”,汇聚了一支院士为牵头,杰青、优青为骨干的近百名跨学科、多层级创新人才队伍,为强磁事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回首强磁技术创新,我们披荆斩棘;展望科技强国建设,我们万丈豪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矢志不移、自主创新,不断谱写中国强磁场事业发展新篇章!篇2:获奖感言发言稿3分钟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xxx,是首钢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我发言的题目是《创新点亮钢铁“梦工厂”》。钢铁,是工业制造业的脊梁。传统钢铁生产高能耗、高排放,建造一座绿色发展、低碳排放的钢厂是所有钢铁人的梦想。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将首钢钢铁生产从北京搬迁到曹妃甸,建设京唐钢铁厂。我怀抱钢铁梦想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毕业来到首钢。当我第一次踏上曹妃甸,看着吹沙造地的壮观景象,听着师傅描述将从海上崛起的钢厂,我暗下决心,要用创新攻关助力打造中国钢铁“梦工厂”。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唐钢铁厂视察时强调,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坚持绿色增长的发展方向。创新就要敢想!参考资料,少熬夜!钢铁的绿色增长,关键在高炉炼铁,核心是降低碳排放。我国高炉炼铁一直以烧结矿为主、球团矿为辅,1吨烧结矿产生200多公斤碳排放,而使用球团矿仅为三分之一。我和团队在京唐钢铁厂二期建设中大胆提出,通过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技术降低碳排放。这看似简单的原料比例变化,改变的却是超大型高炉炼铁的饮食结构,需要解决严重“消化不良”,这不仅在国内是首次,国际上也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创新就要实干!为把想法变成现实,不熟悉热工知识,我们就从头学起;不掌握原料特性,我们就不断摸索;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就反复实验。为了加快进度,有时候一天就进行十几个方案的实验,配料、混料、造球、筛分,十几套完整流程是对体力和脑力的严峻考验。经过500多次实验,我们首创“消石灰生产超低硅碱性球团绿色作文网矿技术”,使生产1吨铁就减排150公斤碳。这对于有近千座高炉的我国钢铁行业减排来说意义非凡,我们因此荣获了2020年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由此成功研制的优质球团矿,开创性地将5500m3超大型高炉球团矿比例提升到55%,4倍于行业平均水平,推动首钢在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了钢铁全流程的超低排放。创新就要奉献!技术变革必须转化为生产实践。为帮助首钢伊钢公司采用新型原料制备和炼铁技术,我从北京往新疆伊犁跑了20多次,去一趟路程超过10小时,到了厂里就马不停蹄24小时倒班作业、调设备、盯生产,常常一干就是一周,最长的一次我在现场整整坚守了23天。疫情以来,运输困难导致的资源短缺给钢铁行业带来了极大挑战。最紧张的时候,进口原料面临断供,我们就吃住在离家200多公里外的工厂里,夜以继日地研究新原料,及时开发出30多种铁矿资源应用技术,解决了保障钢铁系统稳定运行的燃眉之急。在艰苦探索中,我们开发了镁钛低硅新型球团矿、富矿资源制备球团等新技术,再次荣获冶金科技一等奖,制备方法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相关发明专利还获得了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授权。首钢人就是这样不断用创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交上合格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精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扎根科技最前沿,用创新点亮钢铁“梦工厂”,与千千万万劳动者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篇3:获奖感言发言稿3分钟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xxx,是中国xxxx工业有限公司精密加工中心的钳工。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工匠精神铸就强劲“中参考资料,少熬夜!国心”》。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生产制造航空发动机的一线技能工人,我深深感到,只有当好工匠、精益求精,才能铸就强劲的“中国心”。当工匠,就要勤学苦练、执着专注。刚参加工作时,我从最基础的磨钻头干起。磨钻头单调、枯燥,我和许多人一样有点不耐烦。但我想,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当工匠跟磨钻头是一个道理。为了让自己“锋从磨砺出”,我不挑活、不埋怨,认真完成好每项任务,不放过每个技术细节。公司看我认真,入职不到2年就推荐我参加株洲市职业技能竞赛。我珍惜机会,下班后就进行“特训”,每个加工动作都练上百遍。功夫不负有心人,20岁的我一举夺得冠军,还破格评为技师。头顶“90后冠军”“最年轻技师”的光环,我怕自己“徒有虚名”“名不副实”,于是更沉下心来磨练技艺,一有时间就拜师求教。从装夹找正到零件切削特性,从加工路径到程序参数优化,我不断扩充自己的“技能包”,迅速成长为公司青年技能人才领军人物,现已成为某重点型号部件加工的现场负责人。当工匠,就要严慎细实、精益求精。航空发动机上万个零件,为了让每个零件都成为精品,我们不断改进工艺、挑战极限。一种压气机转子有十级轮盘,为了确保钻孔的同心度,加工时要先将十级轮盘组合在一起,然后像“穿糖葫芦”一样进行整体一次钻孔。传统加工中,往往一级轮盘出现问题,所有比它小的轮盘都要被换掉。为破解难题,我提出制作专用钻孔夹具,在保证同心度的前提下只对出问题的那一级轮盘重新开孔。我吃透材料特性和工艺难点,尝试先开1个定位孔,再利用其导向扩孔,我一点一点调整加工参数,历经数十次试验,终于设计制作出专用钻孔夹具,实现了压气机轮盘“一级出问题、只用换一级”。凭着这股劲儿,我接连破解了高温合金材料钻削加工、涡轮转子组合加工等技术难题,不断推进加工精密度和可靠性。当工匠,就要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有人认为,工人照图纸干好产品就行,谈不上创新。但我觉得,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线技术工人,创新既不是高深莫测,也不能纸上谈兵,只要立足岗位、敢想敢干,技术工人创新大有可为。我负责的某型发动机修理就有一个难题,要在进气机匣极其狭小的空间里,把底部边缘仅有圆珠笔芯粗细、只露出3毫米的销钉拔出来,由于定位难、操作难,拔一个就要3小时。有难点,就有创新点,我拿出“神农尝百草”的劲头,不断制作各种工具进行试验,终于用废旧刀柄夹改制出一个小工具,参考资料,少熬夜!再通过开槽增加摩擦力,不到5分钟就能把销钉轻松拔出。这样看似很“小”、效益很高的创新在生产现场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立足岗位、迎难而上,人人都能创新创造。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对技术工人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青年强则国家强”,只要我们青年产业工人勇于创新、争当工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就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支撑力量。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践行劳模精神、劳
本文标题:获奖感言发言稿(样稿)【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66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