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学生成长导师制总结5篇
学生成长导师制总结5篇【导读】这篇文档“学生成长导师制总结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学生成长导师制总结1“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总结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一向是学校重视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传媒的发展,社会上多种价值观的涌现,原先的德育工作方法已渐渐不能完全满足德育教育的需要,所以,我校一直在需求有效的德育突破口,如礼仪教育,绿色环保教育等,为学校总体的办学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有特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校的导师制工作在学习摸索,创新的过程中,注意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因而取得了些良好的实效和理论效果。一、对“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理解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在具有个性特长、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具有心理辅导能力或较强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导师指导与关爱下,使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条件差等被导学生行为习惯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使具有个性特长、某方面有发展潜力的被导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是立足于农村小学,面向农村孩子,导师对于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条件差、心理有障碍、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使其行为习惯向良性化方向发展;对于具有个性特长、某方面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搭建起更大的舞台,促使其潜力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展;而对于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特长,又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使其朝好的方向发展。二、推进导师制的必然性(1)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多父母进城经商,也有不少家庭离异,他们将孩子留在家里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这样的孩子的教育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普遍基础差,家庭教育环境不好。诸如此类的问题,造成了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也制约着学生的成长,这些学生身上带着较多问题,如:行为偏差(粗暴、野蛮、不合群等);心理有障碍(胆怯、自闭、不爱说话、有抗拒性心理等);学习有困难(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懒散、自觉性差等)„„这些学生需要时不时地有人牵着扶着,提醒着;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需要老师给予更多更浓郁的爱,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2)对传统德育工作的反思。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种种原因,小学德育的地位还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另外,目前学校中对德育工作的偏差和升学压力、择校压力、教师业绩竞争等,使得德育教育主要由德育干部和班主任实施。一位班主任面对的是五六十个学生,要让他真正做到对如此多的学生“用心沟通,以情动情”,指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发展”也不符合实际。调动更多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主动性势在必行。导师制工作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工作载体。三、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必须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对教育学、心理学有一定研究的教育工作者都清楚:在对个体学生的全面教育中,最不合理的莫过于几种教育思想的冲突,不必要不合理的反复说教,教育的效果彼此抵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容易出现混乱。所以导师制工作不能独立于学校的整体工作之外,特别要紧紧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我校的导师制工作在计划的制定、工作的开展中充分考虑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安排,把导师制活动融于德育工作中,例如结合家长会的召开与家长进行交流,邀请家长来校听课,在法制教育过程中突出导师的引导作用等等。四、导师制工作中被导学生的确定作为导师工作的对象--被导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被导的学生学习有了热情,有了目标,人际关系有了改善,我们的工作才算是有了一点点的起色。在被导学生的选择上,学校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性格特征,合群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校召开了一次班主任会议,将一批有以下特征的学生列为被导学生对象:(1)学习成绩落后,上进心不强,对学习感到畏惧的学生。(2)性格孤僻,不合群或有破坏、侵人等倾向的学生。(3)家庭教育条件差,心理有问题的学生。(4)贫困学生。在明确了导师与被导学生的基础上,学校要求导师与被导学生家长进行见面交流,以便对被导学生更多的了解。五、导师制工作中导师的选择与培养导师工作的实效如何,主要取决于导师的质量,导师的责任心,导师的工作方法„„我校导师的聘任基于以下几个原则:(1)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对现代教育理论有一定的了解。(2)责任心强,热爱教育事业。(3)对导师制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教师。(4)充满活力,有一定特长的教师。目前,我校聘任的导师,有不少在市、区论文评比和指导学生竞赛中都有过不俗表现。30﹪是学校中层领导,业务骨干,另有一位是心理辅导老师。可以说这样的一支导师队伍是非常强大的,是我们导师工作取得成功的保障。导师工作又是一项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学校还有计划对导师们进行相关的培训。例如举行专题讲课“导师的职责与工作方法”,进行“导师论坛”相互交流导师工作中的方法、体会、感受等。六、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的具体做法(1)人人参与提高效益我校重点开展相关的活动,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2009学年开展了导师“五个一”系列活动,内容是:①跟踪调查,教育一名结对的问题生;②设计一份教育方案;③写好一份家访随感;④撰写一份导师工作专题总结;⑤重点写好一个案例。学校德育处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下发了导师制工作手册,要求一周内教师人人与学生结对并把结交学生材料报德育处备案。(2)建章立制,规范工作①建立工作持久性制度。导师每周至少主动找结对学生交流一次,把交流内容做记录、分析,并对学生每一星期的表现作重点观察记录和诊断性分析。通过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生每周至少向导师汇报学习、生活情况一次,并提出下一周的进步设想,导师做好内容记录。②建立家校联络制度。导师与结交学生家长每月必须有电话联系,实地家访至少一次,以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的放矢提高教育的实效性。③建立会诊制度以年级组为主要活动阵地,开展“学生成长导师**”活动中各种情况的交流、会诊,在交流中各位导师畅所欲言,相互取长补短,为导师**活动的健康成功开展保驾护航。④建立个案分析**度每次工作的开展,都有记录、分析,这是最朴实的个案。我们要求在此基础上,每学期至少上交1篇你认为最好的个案,由学校统一印刷后,大家交流学习,提高工作效率。⑤建立假日不停步**度假日,学生往往放松自己,“走回头路的现象”普遍出现。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建立“导师**”活动假日不停步**度,要求各位导师采用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关心,帮助学生。(3)强化训练,注意整合①与学生知识学习的整合“学生成长导师**”活动,不是脱离学生学习生活的单一内容,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成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很注重它们的结合,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成长中加速成长,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人的品位,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加速知识的接受,加大知识的容量。②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的整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是我们每所学校的一项日常重点工作,我们把“学生成长导师**”活动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去,一言一行的规范本身也是学生将来成为一个文明人的起码标准,所以这两个方面完全可以相互促进、提高。③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导师应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学生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此,我校重视对导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和学习,有的导师还为大家抛砖引玉,上了“心理健康辅导观摩课,学校还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有心理辅导老师为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通,打开心灵窗户,学校校长鼓励年轻教师通过自学或培训,争取拿到心理健康辅导上岗****„„七、“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取得的成效(1)教师的教育观念极大转变在很多教师普遍感到今天的学生越来越难沟通、理解,越来越难教的情况下,我校“学生成长导师**“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教师们能正确地看待问题生,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前所未有的信任感和成就感,促使其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很多导师感叹:导师制活动有机地与新课程改革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到“教书”与“育人”并举的转变。(2)德育方法得到了更新导师活动采用师生结对形式,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家长的关心。导师教书育人,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调动了教师的主观性能动性,从原来单一的批评、说教拓展到采用家访、电话、书信传递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文关怀,这种个别化教育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为问题学生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它是一种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模式。(3)师生情感更加融洽导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以学生的朋友、参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坦诚以待,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可信,师生之间建立了积极平等的互动,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沟通,以谈心形式关注学生的整体生活,师生间的感情深厚。(4)家校育人氛围明显加强导师制活动开展以来,家校联系多了,导师的工作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理解,家长能主动配合导师好工作。(5)被导学生深深受益,自身素质有了提高首先体现在教学相长。由于情感的投入,学生对导师所任的课程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另外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变得轻松和有效多了。例如我校曾有一名在遵守纪律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的王某某同学,前几年,很多老师对他进行耐心教育,有批评的,有引导的,有说教的„„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然而在实行导师制之后,在他和导师成为朋友之后,不知不觉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令教师和家长非常失望的学生变成了一个能自觉克制,遵守纪律的学生。真正让我们体会到导师制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八、存在问题1、教师对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认识的差异,将直接影响活动成效。个别教师对“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认识不全面,只是停留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的补课状态,忽视学生的心理沟通,这将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2、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心理方面的反复,将直接导致少数导师的信心不足,热情不高。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学生的行为有较大的反复性,因此导师应具备良好的素养,持之以恒的韧性,循序渐进。总之,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是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符合家长望子成才的需要,符合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的教育思想,我们决心继续认真开展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显著成效,真正实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目标。以上是我校在实施导师制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和工作方法,还不是很成熟。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和实施导师制工作中,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创新。学校学生成长导师制方案2骆驼城初级中学“学生成长导师制”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任课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全面育人的工作,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二、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占吉副组长:李贤成员:刘兴多于立平雷永斌赵万生李志林三、导师制目标:尊重个性,引导个性;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四、导师制口号:师生齐心,梦想成真!五、导师制方式:用心沟通、以情动情;用身垂范,以行导行;用理疏通,以理服人;用史鞭策,以志励志。六、导师制原则:1.选择性原则。学生自主选择、导师亲自指定、班主任调节相结合进行。2.个性化原则。承认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个性。教师要善于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一曲风格迥异的乐曲,学会欣赏学生并分享学生的快乐。3.亲情化原则。发展理想的学导关系,建立亲情般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切实关心学生在品行、学业、生活、心理、人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鼓励学生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4
本文标题:学生成长导师制总结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99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