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远程培训第七期(1)
1卷首…………………………………………………………………2引航…………………………………………………………………3随笔…………………………………………………………………12声音…………………………………………………………………17实践…………………………………………………………………21纪实…………………………………………………………………31心语…………………………………………………………………32致谢…………………………………………………………………39主编:于维涛责编:王凯李玉民崔成林王晓东解鸣牟人杰2不想说再见七月的季节,清香弥漫;七月的我们,心潮激荡!在这花开的七月,我们却即将离开。离开我们迷恋已久却刚刚拥抱了六天的研修平台,离开博学广记、悉心引领我们的课程专家,离开日夜操劳、为我们的点滴进步喝彩加油的各级领导老师,离开与我们朝夕相处、谦虚好学的每一位学员朋友。啊!难忘啊,研修!山东教师教育网,放飞着我们青春的激情,劈里啪啦的电脑键盘,承载着我们知识奋飞的渴望。啊!难忘啊,研修!六天的时间,已在我们眼前匆匆走过,一切还是那么鲜活,一切仿佛还在昨天。当清晨的地平线染上第一缕霞光,我们顾不上洗脸便开机上网,当树丛中停息了最后一声鸟鸣,小区里我们家的灯还依然长明。啊!难忘啊,研修!您就是我们放飞梦想的舞台,成长成功的港湾,您就是我们耕耘理想的沃土,收3获果实的乐园。站在离别的站台,我们不愿说再见。还记得,群里的每个角落都有领导关切的身影,研修的每个时刻都有学员们的嘘寒问暖。还记得,每次有作业推荐、文章发表,班级成员一起欢呼,一起雀跃。还记得,为了制作简报,老师们争先恐后,建言献策。还记得,为了交上一篇优质作业,老师们逐字琢磨,夜不能寐。是啊,哪一次研修的记忆中没有领导老师们奋战的影子?哪一个学员的回忆中没有感动的故事?晨昏日落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叫责任与担当,什么叫奉献与执着。站在离别的门槛前,回首远去的诗行,写满爱的注脚。啊!难忘啊,研修!在那些充满希望的将来,无论我们将成为挺拔的大树还是低矮的灌木,我们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意!啊!难忘啊,研修!六天的时光,我们所有的研修人朝夕与共,友谊的种子深深的扎根,深厚的情谊啊,永记心中。啊!难忘啊,研修!有缘我们成为研修路上的同行者,庆幸我们最初的选择,珍藏彼此一生的幸福。今天,当我们最后一次,站在研修的舞台上,分手,我们不说再见。只想道一声感谢:谢谢您,我亲爱的研修!谢谢您,我敬爱的领导老师!谢谢您,亲爱的学员朋友!只想道一声祝福:祝愿远程研修明天更辉煌!祝愿所有的研修人幸福安康!(烟台指导教师张美丽)4走出地理课堂评价的误区地理课程团队专家高海英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一方面善用激励性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有效地学习,另一方面用评价保障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少教师的课堂评价进入了误区而不自觉,这里提出几种常见的状况和修正意见供老师们参考。错失良机型。指评价的延迟或提前。课堂评价有适时性,教师不仅要有评价的意识而且还应有评价的敏感性,及时地评价。建议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有超出预设的观点,给他们阐述的机会,还要等得起,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课堂评价延迟现象也很常见,这种现象的出现或由于备课不充分,课堂中出现了超出预设的生成,使教师猝不及防,或由于教师的专业、经验积累不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老师们首先课前要充分预设,为课堂上的每一个活动设计好活动步骤和评价标准,在活动前就让学生清楚步骤和评价标准,使活动有指向性;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地理是一个文理兼备的学科,所以地理教师的知识体系不仅包括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广泛的涉猎,这样才可以做到课堂上信手拈来,及时应对;第三教师还要有宽广的胸怀,过硬的心理素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相长,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过度表扬型。“欣赏学生”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深入教师之心,于是在课堂上教师的“很好”“你真棒”“给点掌声”成了口头禅,尤其在公开课中,各种赞美的评语满天飞,要来的掌声拍得观众身上的“小米”此起彼伏,这些现象都属于过度表扬型。过度表扬不是真正的欣赏,相反危害不浅。由于不能及时的、真诚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盲目鼓励,必然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虚假的表扬还会给学生留下评价廉价的印象,失去了激励性评价的意义。建议老师们课堂评价要把握一定的度,在讲究方式的情况下,一定要实事求是。角色缺失型。指评价的角色单调,仅仅局限于师生评价。新课程强调评价多元化,要求除了教师对学生评价外,让更多的角色参与到课堂评价中:学生、家长、学习小5组等,其中学生之间的评价最主要的。让学生在自评、他评、小组评价等方式中,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懂得悦纳自己与欣赏别人。言之无物型。指教师的评价语言贫乏,内容苍白空洞。观察课堂,可以看到有的老师对学生的“精彩”漠然处之,对学生的进步视而不见,对学生的缺陷听之任之。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等到评价学生时,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如何让课堂评价有话可说?建议评价的内容涵盖“你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以后怎样改进”等要素,但应该重点说明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优点,例如:指图的姿势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否正确,在小组合作中是否承担起了应该承担的责任,答案的准确性、创新性等。然后再中肯地指出不足,提出以后的努力方向。考虑到评价后可能生成的效果,对内向、敏感、学业水平较低的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鼓励,非常尖锐的矛盾要搁置,留到课下师生一对一面对交流。每节地理课对于学生都是一场重要的生命经历,教师要珍视学生这场不可复制的生命经历,选择从评价的角度催化学生的生成,是一个视角,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教学的出发点在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简述课前诊断性评价的意义张涛省教学能手评比,其中的一个课题是《人的性别遗传》。人的性别如何遗传,本是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据我所想,应有不少学生已经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有所了解,个别学生甚至可能已经完全弄清了其中的原理。但是,几乎所有的参赛课都忽略了这一点,因而,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教材的内容顺序从头依次展开。这样不问青红皂白地从头来过,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也失去了把学生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的机会。这个事例说明了上课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加以了解的必要。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而要了解学生课前的已知,就需要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为了确定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准备程度或者教学设计基础而进行的评价活动,一般在教学或设计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如,课前的测验。诊断性评价的作6用,不仅在于发现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其实质更在于查明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因为学习者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生活中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形成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可能是一些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观念和规则,这就是所谓的前科学概念。由于前科学概念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会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其二是它平时并不表现,但往往在运用其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其三是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因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的加强而具有极强的顽固性。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及如何吸收和排斥信息,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的材料时,并不是一块“白板”,教师应对学习者头脑中存在的相关概念有所了解,新概念的学习应建立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之上,最终消除或转变学生原有的错误概念。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是缺乏系统研究和对待的。教材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典型的生物课又往往只是按照教材去教,这种做法事实上是有意无意地将学生的头脑当成了“白板”,教师则把自己当成了可以在上面画出各种各样生物知识图景的画师,其结果必然是“鸡”同“鸭”讲,南辕北辙。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学生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也是教学目标应该所在的区域。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也不能过于远离,而是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采用相关的教学策略,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最近发展区”理论不仅指出了教学的起点,而且还发现了可能到达的终端。而只有通过课前的诊断性评价定位好教学的起点,对课堂的认识才可能是“清醒”的,教学目标才可能成为“看得见的靶心”。正是因为课前的诊断性评价具有如许价值,7所以教师应像关注上课一样关注评价,像关注终结性评价一样关注课前的诊断性评价,并用评价结果去引领自己的教学。积极实施多元化评价抓好重点教学的落实——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重点教学与评价)导读省课程专家刘金广王军艳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主题一教学中如何把握“四基”《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意味着,数学教学目标由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一、今天的“双基”与昨天的“双基”相比的改变。1.双基内涵应当与时俱进“双基”的内涵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标准》中提到的估算、算法、认识和处理数据、数学建模初步等以往没有涉及的内容,由于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常常被用到,所以应当成为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这些基础应当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具体说,就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基础,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标准》继续保留了“双基”意味着:数学教学应该继续注重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发展。2.“双基”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双基”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解和掌握”。《标准》中说: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8理。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教学,要注重来龙去脉、与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特别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二、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融于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之中的,而且数学思想的获得在不同的数学内容教学中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也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通过经历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
本文标题:远程培训第七期(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8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