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5《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学过程:引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好范文解忧愁2/15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好范文解忧愁3/15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复述故事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交流地理知识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好范文解忧愁4/15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分小组学习课文⑴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⑵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泛读动画,让学生听范读,更正生字读音,感知课文内容:⑶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读一读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⑷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教师提示:他住院时,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结果发现地图上一块块陆地的比较中,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很好地吻合在一起,于是请教教授,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做了很多考证工作。)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好范文解忧愁5/15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怎样得出来的。(教师提示: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教师提示: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4、教师通过课文中词句解析,帮助学生学习生词,同时更深入的了解课文:⑴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解释:“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好范文解忧愁6/15分析: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⑵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解释:“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分析: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⑶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解释:“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分析: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好范文解忧愁7/15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教师提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2、利用媒体资源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知识。3、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好范文解忧愁8/15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三、反馈自学情况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2、按自然段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好范文解忧愁9/15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八、留作业: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第四篇】好范文解忧愁10/15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初步学会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推理能力,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魏格纳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教学过程:一、看图谈话,引发兴趣1、出示世界地图,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出示课件:七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2、师:同学们,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略读课文――好范文解忧愁11/153、出示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难的或最喜欢的部分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2、时间到!认为自己已经把课文读通顺的同学请把小腰板挺挺直。真自信!请同学们翻到书第35页,这里有个《词语盘点》,它就是帮助我们进行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看!读读记记中除了前两个,后面的词语全来自于我们这篇课文,请同桌马上互相检查一下。3、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4、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交流。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1、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静静地默读思考,并在书上做做相应的记号。2、刚才大家根据学习提示再次默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不少收获。谁来简单地说一说?好范文解忧愁12/153、刚才有同学讲到魏格纳在观察(板书:观察)地图时产生了一个奇想,师边讲述边演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奇想是凭空出现的吗?那――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还可以圈一圈、划一划。(巡视了解学情,最好找到三次发现都划出来的学生)指名交流,并相机引导看图。(相机板书:发现)我明白了,有了这三次不同的发现,所以魏格纳的脑海里才形成这个崭新的奇想,对吗?课件出示:第一次发现: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成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的吻合。第二次发现: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第三次发现: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让我们反复读一读这三次发现,让我们也去发现一好范文解忧愁13/15下,它们有什么不同?预设发现一:魏格纳的发现一次比一次深入、细致。(三次发现的内容不同。)发现二:(这三次发现是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第一次发现是偶然的,不曾想到的。引导联系课文:突然、竟、这般不可思议!(读句)――无聊、消磨时光――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读句)第二次发现是有意识的,应证了猜想。(那么)当魏格纳偶然发现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和几内亚湾不可思议地吻合时,他精神大振,(心里会怎么想呢?板书:思考2、3人)心想:(魏格纳就是这么想的,)于是(引读他”仔细端详……”),果然(引读)师:亲爱的魏格纳先生,当您的想法被证实时,心情怎么样?生:很高兴、很兴奋,兴奋极了等师:请再次表达一下您的心情,好吗?齐读此时,正如同学们体会到的那样,当时魏格纳师――兴奋极了(引读)。(5)小结:魏格纳就这样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现又不断地思考,然后又不断地观察、发现、思考,所以他的发现才越来越深入。正是有了这一连串的发现,于是,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奇思妙想:――齐好范文解忧愁14/15读(二)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1、有了这个想法以后
本文标题:《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5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