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校本培训——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步骤通过对所学课程的总结,我认为一优秀课件制作流程应包括如下步骤: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要想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把握好多媒体制作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环节及过程是:选题→学习者分析→教学设计→系统结构设计→原型开发→稿本编写→素材制作→系统集成→评价和修改→发布和应用→升级更新。1、选题选题和学习者分析统称为需求分析。这是课件制作的关键。在制作的关键。在制作之前,教师要充分做好选题论证工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投入。要选择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解清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那些能充分发挥图像和动画效果的、不宜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内容,对于那些课堂上较易讲解的内容就完全没必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2.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是课件制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前提。课件效果的好坏、课件是否符合教学需求,关键在于教学设计。设计者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依照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问题有效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确定教学知识点的排列顺序,根据教学媒体设计适当的教学环境,安排教学信息与反馈呈现的内容及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的方式等。3.系统结构设计进行系统设计实际就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总体设计,其设计的要点包括:页面设计、层次结构设计、媒体的应用设计、知识点的表示形式设计、练习方式设计、页面链接设计、交互设计、导航设计等。4.原型开发在开始制作多媒体课件之前,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设计制作出这个教学单元的课件原型,通过原型设计,确定多媒体课件的总体风格、界面风格、导航风格、素材的规格以及编写稿本的要求和内容。5.稿本编写稿本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系统设计的要求,在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安排以及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设计,设计出具体的表现形式,编写出讲解的文稿,要显示的文体,所使用的图形表格、图片、动画视频等,还要写出页与页之间相连接的交互方式等具体内容。稿本描述了学生将要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细节,它是设计阶段的总结,也是技术人员制作课件的依据。6.素材制作媒体素材设计就是设计和构思为了表达学习内容所需要的各种媒体,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和虚拟现实等。素材制作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A、对文字的设计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设计时要做到:(1)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提纲式为主。有此实在舍不去的文字材料,如名词解释、数据资料、图表等,可采用热字、热区交互形式提供,阅读完后自行消失。(2)文字内容要逐步引入对于一屏文字资料,应该随着讲课过程逐步显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引入时,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动画效果,也可伴有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3)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与字型文字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选择的字体要醒目,一般宜采用宋体、黑体和隶书。对于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4)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文字和背景颜色搭配的原则一是醒目、易读、二是要避免视觉疲劳。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以下是几种一般具有较好视觉效果的颜色搭配方案:文字颜色:白色白色白色黄色黄色黄色背景颜色:黑色绿色红色蓝色黑色红色B、对声音的设计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效果.人声主要用于解说、范读、范唱,在多媒体课件中应用较少。而恰当的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设计时应注意:(1)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要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过渡性内容选择轻快的音乐。(2)音乐和音响效果不能用得过多,用得过度反而是一种干扰信息,效果适得其反。(3)背景音乐要舒缓,否则会喧宾夺主。(4)要设定背景音乐的开关按钮或菜单,便于教师控制,需要背景音乐就开,不需要就关。C、对于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设计多媒体课件中,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像占较大比重,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也会赶到负作用。设计时应注意:(1)图的内容便于观察,图形、图像等画面设计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2)复杂图像要逐步显示。对于复杂的图,如果一下子显示全貌,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应随着教师讲解,分步显示图形,直到最后显示出全图。(3)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应具有重复演示功能。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学生可能一次没看清,最好设计重复播放按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重复播放。7.评价和修改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不断地对课件进行评价和修改工作,它是课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件质量的保证。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并且是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课件开发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它为提高课件质量提供依据,目的在于改进课件的设计,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便于提高质量和性能;总结性评价是在课件开发结束以后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对课件的性能、效果等做出定性、定量的描述,确认课件的有效性和价值,为课件提供改进意见,并总结课件制作经验。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根据评价结果合理地进行修改,以进一步提高课件质量和效果。8.发布和应用课件制作完成后,用户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发布自己的作品:磁盘、光盘和网络。多媒体课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就可以投入使用,除自己在教学中使用外,同时还可以进行交流。推广或发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课件后,可能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课件投入使用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还需要不断地收集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校本培训——作业布置信息时代,教师布置作业不再需要满黑板抄写,不再需要铁笔、蜡纸,甚至不再需要自己命题。现成的同步练习、丰富的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教师的繁重的劳动。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教师逐渐交出了命题权,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也步入了歧途。1.作业目标失范作业应该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是,在现实中作业布置成了一道程序。作业随意性强,现成的作业本信手拈来;布置目标失度,任意拔高或曲解课文;目标不清,作业对课文的针对性不强,很少有体现课文特色的言语实践练习。2.作业数量失控。当前语文作业数量失控,可以用“量多类杂”来形容。除了与教材配套的《课堂作业本》外,《同步练习》、《A、B卷》等教辅材料可谓琳琅满目。不少教师懒于设计作业,指定一两本练习册让学生购买。除此之外,还有家长另外购买的教辅练习。这些作业虽然数量不少,品种也多,但是内容重复者多,机械练习或哗众取宠者多,学生实际收益却并不多,反而丢失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泯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3.作业指导失策。在很多课堂上看到,一节课的容量极大,读、思、议成了教学的主要形式,作业被挤到了课外,而有些作业恰恰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好材料。有的教师也在课堂上布置作业,但是往往只有布置而没有指导,一些作业让学生无从下手,对作业产生厌倦与恐惧。4.作业形式失控。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课外作业多于课内作业,书面作业多于实践作业,识记理解作业多于表达运用作业。有些教师布置作业形式求新求异却难以落实,如搜集课外资料。这种作业形式上的失控不同程度地导致学生语文能力不全,学生作业兴趣的减弱,作业质量下降,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5.有效作业是“优质轻负”的核心教育部门一方面高举“优质轻负”的大旗,一方面又强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各种抽考、监控层出不穷。而学校在招生方面也逐步市场化,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前途。学校、教师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不可能一下子提升教师执教能力的前提下,要提升教学质量,作业布置必不可少,甚至出现以题海战术换取高分的现象。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轻负”和“优质”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解决矛盾的关键是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使作业布置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从而真正实现“优质轻负”。目前,我县掀起了学洋思的热潮,相对小学而言,作业校本化操作性是最强的,其效果也必定会是很明显的。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校本化,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一、注意动笔。这里的“动笔”,不仅是指写作文、日记等,还包括适当的抄写,摘抄,练习书法。前几年,我读过盘锦市《盘锦日报》文艺部主任采写的唱片报告文学《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一书,里面在介绍魏书生的教学经验时就提到,魏书生对学生有个要求,每天动笔500字。数量一定,但做什么不做要求,可以是一般性作业,可以是一篇作文,可以是摘抄,也可以是听课笔记,也可以是书法练习。我想魏书生的教学质量总是那么好,是不是与这每天动笔500字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我想,魏书生要求初中学生每天动笔500字,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每天要求学生动笔300字,250字,200字行不行?在这类动笔中,我们做老师的也不要管那么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只要坚持下去,我想学生一定会有收获的。为什么?只要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想想自己小时候是怎么学习语文的就会明白。二、注意字词的掌握。在这里,我不想用“基础知识”这个概念,因为它的内涵很丰富。在基础知识中,字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我们教语文,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是教学生把字音读准,把字词写正确,积累相当数量的词汇。如果这一点没有做好,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好。因为字词是基础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字词,其他语文知识就有可能自学掌握,其他语文能力就有可能通过各种语文活动悟得或习得。从外国的高尔基,到中国的浩然,到我们资丘的田玉成,他们都只读过小学,但他们都获得了人生的巨大成功,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认读,需要抄写,需要多次重复,反复再现。学生的字词作业,不要像有些教辅资料那样,花样百出,搞花架子,要实实在在,用最容易收到训练效果的形式设计。三、注意把每篇课文读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但这一点往往在我们手里得不到落实。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无奈,语文教学时间及其有限,但教学内容繁杂,不可能用很多时间去读书,但如果学生学了一篇课文,连读都不会,教学质量就是个大问号。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朗读指导,提高朗读效率,一方面,把读书作为校本化作业的一种新形式,让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下去读,达到把课文读熟的目的。我觉得,不仅要读熟精读课文,还要把略读课文读熟。因为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手头能供阅读的东西太少了。通过读书,学生可以复习字词句,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可以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可以增强语感,可以受到人文熏陶,可以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其好处是一言难尽的。四、注意多读多写。这里的读,指课外阅读;这里的写,指练笔。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都规定有具体的指标,即一到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一二年级5万字、50篇;三四年级40万字、50篇;五六年级100万字、60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我们往往打了折扣。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条件受到了限制,如没有时间,没有读物;一方面,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不够。叶圣陶学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仅靠12册语文书,几十万字,就让小学生把语文学好,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来落实学生课外阅读量。虽然我们农村学校受到条件限制,但都有图书室,里面总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进去选择一些,向学生推荐,要求学生阅读,并用让学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交老师检查的方式来督促和评价,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背诵160篇优秀诗文,还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和其他各种语文活动来完成。学生的练笔也很重要。现在的学生普遍害怕作文,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写得少了,没有形成能力。在作业校本化的尝试中,我觉得应当适当加大习作训练量,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我
本文标题:校本培训资料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0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