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大学活动策划案精编3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大学活动策划案精编3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大学活动策划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1活动目标:1、了解窗花的特点和内在含义。2、尝试用方型和圆型纸剪出简单的窗花。活动准备: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以收集了大量的窗花作品,并对窗花有一定的了解。2、挂图第二号。大小不同的红色方型和圆型的纸、剪刀、胶水。活动过程:一、红红的窗花。1、过年的时候人们在窗户上都做哪些装饰?(贴窗花)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窗花表示吉祥、喜气洋洋的气愤、有过节的气息)2、观察收集的窗花说说窗花里都有什么?(动物、人、植物等)3、老师演示剪窗花的过程让幼儿仔细观察:将纸对折三到四次,剪简单的三角和半圆。将纸展开简单的窗花就完成了。二、大家一起来。1、幼儿选择自己的纸形进行自由折叠,和剪裁。2、在剪裁中学会用折叠法剪出对称的花纹。三、装饰我们的活动室。1、把自己剪的窗花用胶水贴在活动室的窗户上。2、幼儿欣赏窗花作品,感受成就感。秋天的活动设计方案2一、主题的确定:“孩子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知道秋天是什么样的吗?”秋天是我们最喜欢的季节,它是五彩缤纷的:天空的深蓝、云彩的纯白、稻田的金黄,到处是一片迷人的景象。此时,我们渴望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我们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家住农村,对秋天这一收获的季节以及丰收的迷人的景象有很多的了解。这一次,梁老师提出,我们要开展一次研究秋天的学习活动,别提我们有多高兴了。精编资料,供您参考那么,要研究秋天,都应该研究哪些内容呢?对此,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学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想了解有关果实的知识。同学2:秋天的景色是一年四季中最有特点的,我想研究秋天景色与其它季节的不同。学生3:秋天的叶子色彩斑斓,变化各异,为什么一到秋天树叶就改变颜色呢?学生4:秋天天气为什么变凉呢?学生5:如果是诗人,秋天一定会成为他吟诵的对象。学生6:对呀,很多诗人和作家都对秋天有过很美的描写,了解一下这些诗人、作家是怎样描写秋天的,一定会很有意思。……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对问题归类,共选出5个研究课题。(1)搜集秋天植物的种子;(2)观察秋天的景物;(3)研究秋天的叶子;(4)查寻诗人眼中的秋天;(5)发现秋天的美。二、制定活动方案内容确定下来以后,怎样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呢?我们决定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合,分成三个研究小组,我们还聘请了几位科任任课老师作为我们的指导教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拟订了各小组的活动方案。并确定了我们的活动目标,并把我们的活动分成了三个阶段。请看我们的小组活动方案:第一小组活动方案组长:成员:小组课题观察秋天的景物指导教师活动方法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调查观察调查内容:1、野里的庄稼有什么特点?2、山林、果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气候有什么不同?活动步骤:1、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观察。2、对调查来的资料进行整理。3、总结在活动中的体会。成员分工观察、搜集资料。负责记录和汇总疑难问题的采访、记录。负责整理、总结。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第二小组活动方案组长:成员:小组课题搜集秋天植物的种子指导教师活动方法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调查内容:1、秋天的田野里有哪些常见的作物成熟了?2、不同的作物的种子的形状、结构一样吗?3、什么地方可以搜集到这种子?4、怎样将这些搜集来的种子制成工艺品?活动步骤:1、各自寻求爸爸帮助。2、到田野山冈中采集各种种子。3、查阅相关资料,做好活动记录。成员分工观察、搜集资料。负责记录和汇总张路负责小组疑难问题的采访、记录。负责整理、总结。第三小组活动方案组长:成员:小组课题诗人、作家眼中的秋天指导教师活动方法:1、到图书室查资料。2、请教老师观察调查内容,历史上有哪些诗人、作家对秋天的景物有过描写?他们笔下的秋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搜集这些文章。活动步骤:1、请教老师查阅资料的方法。2、分头查阅相关资料。3、收集诗人、作家描写秋天景物的诗词的文章。成员分工:负责组织活动及材料的汇总。负责记录和整理。其他成员—分头查找、搜集资料。活动目标:1、通过“发现”秋天的活动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亲近自然的同时,积累知识,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美妙和秋天的乐趣。2、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在活动中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3、通过“展示秋天”的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阶段划分:第一阶段:激发兴趣,确立小组的研究主题。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搜集资料、汇报交流。第三阶段:总结阶段。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三、组织开展活动1、各小组按制定好的活动方案开始实践、调查,并随时记录和交流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法。2、老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对学我们的活动进行了跟踪和指导,并组织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分析得与失,及时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我们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如:到野外观察的安全,观察要准确、具体、真实,学会在生活中捕捉自己喜欢的、较有质量的景色和具体的事物等。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与他人交流时注意的交往礼仪等。请看我们在汇报交流活动时的一个片段:同学1:我们小组对秋天的种子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爸爸帮助下,搜集了许多植物的种子,有常见的玉米、高粱、谷子、糜子、绿豆等,可丰富了。同学2:我通过调查,了解到了不仅农作物秋天成熟了,花儿、草等也有籽了。看(出示各种花籽),这是我和小伙伴在校园的花坛里采到了花籽:季草花、地雷花、九月菊等,这些花不仅花美,种子更是美。同学3:为了找松子,我和爸爸跑到了很远的松树山,山又高又滑,我还在山上摔了一跤呢!但当我找到松子时,那种高兴真是难以形容。同学4:请大家看,我把看到的景色画下来了。同学5:我搜集了描写秋天的古诗,是在图书馆的老师的帮助下找到的,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同学6:我们的活动得到了爸爸支持,我想搜集一些不常见的种子,爸爸说他认识一种山喇叭花,在他的帮助下,在我们村外及树林中找到了这种喇叭花种,我很感谢我的爸爸。同学7:我和我的伙伴为了观赏到秋天的整个景色,特意爬上了南山,在山顶往远处望去,真是太美了,可惜当时没有录象机,否则一定得录下来。同学8:为了了解古代诗人眼里的秋天,我查找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古诗词,我发现古诗里秋天这个季节真是美丽极了。象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秋野五首》、《秋兴八首》,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杜牧的《秋夕》,还有宋朝杨万里的《秋凉晚步》等都是描写秋天的,多极了。同学9:我观察了秋天的田野。那是一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到地里去干活。秋风吹来,弥漫的都是果实成熟的味道。而且风飘落的树叶真的就像蝴蝶在翩翩起舞。四、总结、资料整理、汇总1、资料汇总请看我们在进行资料汇总时的一个片段:同学1:我搜集到了秋天美丽的树叶。有火红的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枫叶、金黄的杨树叶、橘红色的山杏及形态各异的山查叶、榆树叶、柳树叶。(展示各种叶子)同学2:我把看到的景物记下来了,这是我的观察日记。同学3:我在一本课外书上找到了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听我有感情地给大家朗诵一下。同学4:搜集这些资料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它记载着我的辛勤与汗水,这次活动是我生活中一段难忘的记忆。同学5:我在山上采集到了槐树叶、松树叶、荆条叶,这些叶子都很有特点。通过采访自然教师,我知道了树叶变黄的奥秘。同学6:活动中,虽然很累,很心苦,也很难,但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能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如何去搜集那些多样的种子,如何克服遇到的困难。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一粒粒小小的种子,却有着这么大的学问!同学7:我认为秋天最美的`景色失色采,所以我把秋天画了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类,竞选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保存起来。请看部分成果展示:同学画的作品:(《秋天到了》)高兵同学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图片:五、我们的收获和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学到了在课堂上、在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在活动中,我们不仅积累了很多新的知识,还学会了很多搜集和整理资料、与人交流的本领,我们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端午节活动设计方案3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思想,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常态建设,学校以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端午知多少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又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二、活动日期: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三、活动地点:教室四、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五、活动内容: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具体内容如下:(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4)、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为什么要插艾叶、包粽子?2、各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可以让学生办一期手抄报及图画粘贴,每班上交五份材料。3、高年级学生可利用端午节活动时间进行端午知多少征文活动。
本文标题:大学活动策划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99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