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编范例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编范例【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编范例”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三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初中地理教学计划精选5篇汇总★★高一政治下学期教学计划★★班干部工作计划范文★★六年级安全上册教学计划★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优秀范文1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教材把这一问题安排在四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方程,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学情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列表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通过有序猜测和计算得出结论,“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介绍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趣解”,既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了解“鸡兔同笼”问题解决的多种有趣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有的同学已经在计算了,说说看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设计意图结合课件呈现的情境图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在学生猜测得不到正确结果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做好铺垫。二、新知探究。(一)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刚才大家猜了好几组数据,但是我们验证后发现都不对,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没有猜对呢?(数太大了)你们觉得什么情况下能够猜对?(数小一些)那咱们就换一道数小一些的。(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找到题中信息: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③鸡有2条腿。④兔有4条腿。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怎样才能确定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是不是等于(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这回给你们一点时间,把你猜测的数据在练习本上列个表,算一算,想一想:你算的对吗?(出示表格)鸡兔参考资料,少熬夜!脚这回给你们一点时间,把你猜测的数据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想一想:你算的对吗?(三)交流体会,掌握问题解决策略。1、经历列表法的形成过程。(1)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现在知道鸡和兔各有几只?都谁和他的结果一样?你们有把握这次猜对了吗?怎么验证一下?(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正确答案的?(引导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预设学生思路:●从鸡8只,兔0只开始推算。●从鸡0只,兔8只开始推算。前两种情况可能做了充分预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出了所有情况,或者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对这种有序思考的方法要给予肯定。●直接猜出鸡有3只,兔有5只,验证后发现脚数正好是26只。这种情况属于正好一下猜对了,教师提示不一定每次都能够猜得这么准。●从鸡有4只,兔有4只开始推算。这种情况猜测的次数比较少,对于数据比较大的时候适用。●有的同学还可能发现了每增加一只兔,减少一只鸡,脚就增加2只,这样就可以一下子算出需要增加几只兔,直接找到正确答案。这正是假设法的思路。如果有同学有这一发现,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表述准确,为后面的假设法学习做好铺垫。(3)小结收获。从刚才的列表情况看,你觉得怎样列表比较好?(4)运用列表法解决情境图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自主解决,交流方法并订正结果。如果没有出现上面的第五种思路,教师小结可以提出。小结:鸡兔的总只数不变,多一只兔子就会少一只鸡,增加两只脚;多一只鸡就会少一只兔子,减少两只脚。运用这一规律正好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方法。2、探究假设法。(1)问题预设:刚才大家找到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办法,讨论中还发现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如果运用这种推理方法,怎么解决呢?(2)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假设成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计算起来会更简便。参考资料,少熬夜!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先假设成都是鸡,着重说说推理的过程。同样,让学生说说,如果假设成都是兔,是什么情况?小结收获。(3)运用假设法解决情境图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再汇报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找到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组织学生有层次地汇报和交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根据表中总脚数与题中数据的差,来调整数据,对假设法的探究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假设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三、练习强化,深化认识。针对性练习,完成做一做第一题。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四、阅读资料,丰富认识。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吗?阅读105页的资料。古人真是很聪明啊!今人更了不起,又发现了很多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趣解,你们想了解吗?介绍几种。1、假设所有的鸡和兔子都训练有素,然后你拿着一个口哨,吹一下,所有动物收起一只脚,吹两下,收起两只脚,好了,现在鸡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小兔都“作揖”了,也就是还有两只脚站着,总脚数减去两倍的头的个数再除以二就是兔子的只数了。2、假如鸡的翅膀也着地,也有四只脚,那么总脚数就是总只数乘4,减去实际的脚数,就是翅膀的数,翅膀都是鸡的,再除以2,就是鸡的只数。五、谈话式小结。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每种方法都明白了吗?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提示学生做题时要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巩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时候的解法,使学生对我国的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的小结梳理一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学过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板书设计鸡兔同笼列表法鸡参考资料,少熬夜!876543210兔012345678脚161820222426283032假设法都是鸡:脚:8×2=16(只)少了:26-16=10(只)兔:10÷(4-2)=5(只)鸡:8-5=3(只)都是兔:脚:8×4=32(只)多了:32-26=6(只)鸡:6÷(4-2)=3(只)鸡:8-3=5(只)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优秀范文2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渗透化繁为简思想,体会用假设法的逻辑性和一般性。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学生猜测老师的年龄。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调整自己的猜测,直到猜到正确的答案。师:刚才大家在猜测老师年龄的过程中,经历了猜测、验证、调整的过程,不知不觉掌握了一种数学策略。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渗透数学解题策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设。二、课中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齐读课题:鸡兔同笼出示表格头35鸡2兔12脚128第一栏、第二栏都能够解决。师:如果告诉一共有5个头,你们能确定一共有几只脚?为什么?如果告诉一共有8只脚,能确定鸡兔各几只吗?为什么?师:如果告诉头的数量和脚的数量,能确定鸡兔各几只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经过前期学情了解,不少孩子对于鸡和兔不清楚有几只脚,所以在这个环节先了解学生基本常识。通过填写表格,从易到难,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二)猜测验证,化繁为简1.出示《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师:能读懂是什么意思吗?参考资料,少熬夜!生:就是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兔各几只?师:能猜猜鸡兔各几只吗?师:如何验证自己猜的对不对?(既要考虑头,也要考虑脚)师: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师:为什么要改小?生:改小一点好猜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三)尝试猜想,发现规律出示“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兔各几只?”师:请再猜一猜。师:看来有很多种情况,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所有情况列举出来呢?想不想自己来尝试一下?学生自主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师:请你把你尝试的过程与大家分享。师:后面还要不要再尝试下去?师:脚少了,说明什么?增加谁的数量?师:你为什么跳着猜测呢?生:一个一个地试比较慢,就我隔一个试一次了。生:脚少了,就增加兔子,增加一只兔就增加2只脚!增加2只兔就增加4只脚!师:我没明白,为什么增加1只兔不是增加4只脚呢?学生陷入思考。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表格,把空格填完整,再看看数量间有没有什么数学规律。学生观察、讨论、分享。师:为什么是2只2只地变化呢?而不是4只4只地变化?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想得更加明白,我们借图形朋友帮忙吧。送教下乡教学设计送教下乡教学设计送教下乡教学设计出示理解:1只鸡换成1只兔,脚就减少2只。师:反过来呢?引导发现:1只兔换成1只鸡,脚减少2只。设计意图列表法虽然烦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假设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参考资料,少熬夜!(四)数形结合理解假设法1.假设全是鸡。出示表格:鸡80兔08脚162632师:请再看表格左边第一栏,8和0表示什么意思?师:假设什么?这样假设的结果会是什么呢?师:脚实际是26只,为什么少了10只?少了谁的脚?出示:换什么?换几只?学生独立思考。师:你们说得真好!你们能用算式表达出你们的想法吗?学生独立写算式,汇报。师:10÷2=5,这里的“2”表示什么?是鸡的脚吗?师:怎样更清楚地表示2是相差的脚呢?假设全部是兔子。学生独立解决。3.比较两种方法师:你觉得列表法与假设法怎么样?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假设法的算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采用画图法,数形结合地引导学生根据图较为完整、准确地说明算理,学会思考,学会解释,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假设法的优越性。(五)建立模型,拓展应用1.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师:如果让你解决鸡兔同笼,有35个头,94只脚,鸡兔各几只?你会选择什么方法?2.鸡兔同笼问题的发展出示龟鹤问题。师: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谁可以看成鸡,谁看成兔?3.出示歌谣“一队猎人一队狗,两队并成一队走。数头一共是十二,数脚一共四十二。”师:谁看成鸡,谁看成兔?参考资料,少熬夜!师:研究鸡兔同笼问题并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是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本文标题: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编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91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