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实用3篇
好范文解忧愁1/16《羚羊木雕》教学设计实用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羚羊木雕》教学设计实用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通过讨论明确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商量,换位思考,才能避免矛盾,和谐相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难点是主题的揭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的讨论。教学方法手段朗读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教室。刚到门口,突然,“嗖”的一声,一个粉笔头飞了过来,不偏不倚打在老师黝黑的脸上……好范文解忧愁2/16学生自由发言后老师亮出结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师若无其事地擦了擦还在微微发麻的脸颊,弯下腰捡起那还在地上跳动的粉笔头,轻轻地放入粉笔盒,面带微笑地说“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这样的境界是多么美好啊!可是有一件事由于处理不当给双方带来了伤害。老师板书:羚羊木雕。二、默读课文思考1、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3、每个人物的形象各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刻画的?三、讨论交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人物情感。四、再读课文联系自己,联系生活思考讨论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或“父母”你会怎样做?五、布置作业续写“我回家之后”(注意关键词:沟通、和谐)板书要回羚羊木雕──伤害语言、动作、心理──刻画}人沟通商量换位好范文解忧愁3/16思考──避免矛盾和谐相处《羚羊木雕》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解读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2、能力目标:练习正确朗读,把握说话人的心理、神态、语气和性格特征。3、情感目标:学会尊重、理解他人,正确处理家庭成员或朋友间的矛盾。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朗读,把握说话人的心理、神态、语气和性格特征。课前准备学生:①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②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③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教师: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前给予朗读指导。(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课前预习好范文解忧愁4/161、收集并掌握下列生字的音和形:抹攥逮怦树杈寒颤犄角脸颊羚羊2、解释:自作主张无可挽回形影不离3、熟读课文,能自由熟练的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预习刚刚升人中学的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1、[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②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学生齐读或教师提示)2、[检查预习](读、写的情况)好范文解忧愁5/16二、整体感知出示问题:①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②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③分角色朗读,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价标准:重音语气语速[教师导学]: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孩了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十分严厉一动不动语气{咄咄咄逼人语气{声音有些发抖坚定哭着喊了起来[教师小结]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好范文解忧愁6/16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三、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①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②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③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过渡到)----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各抒己见,展示个性。)四、延伸拓展1、播放音乐《懂你》,PPT展示歌词面对成长2、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好范文解忧愁7/16五、小结:《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六、作业布置假若你是文中的我,你最想对万芳说什么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给她写一封信,表达歉意,抚平因我的过失而造成的创伤,增加与她的友情,为原文增加一个结尾,好吗?要求:1、可以补充想象你所需要的情节,但要合情合理并和原文相呼应。2、情真意切,不说假话空话。3、符合书信格式,不少于600字。课堂反馈1、给加点字注音:犄()角怦()藏()刀脸颊()攥()好范文解忧愁8/16着2、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老太婆的嘴。)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讲义气。)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完全不放在心上。)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B.平静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B.抵抗C.抗拒)的力量。⑵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B.悲伤C.伤感)的人!⑶“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A.坚强B.果断C.坚定)地说。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这样说是因为()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好范文解忧愁9/16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5、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吧,咱俩还是好朋友……”如果你是万芳,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不超30字)《羚羊木雕》教学设计3知识目标1、抓住课文关键,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2、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德育目标〗1、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2、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文中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教学难点好范文解忧愁10/16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语言描写极具个性化,依课文内容分配朗读角色,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2、讨论法。就羚羊木雕引起的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的具体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小中见大,让学生受到教益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情节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品析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有人说,家是避风的港湾,可这港湾有时也会不平静。现实中的家庭磕磕碰碰,可能来自于成人,也有可能是成人与孩子间的不一致,硝烟中的尽情发挥,曾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眼好范文解忧愁11/16泪。(板书文题)二、快速默读全文,掌握、积累字词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⑴抹()眼泪⑵犄角()⑶怦怦()⑷脸jiá()⑸手里zuàn()着小刀⑹逮()着玩逮()捕⑺树chà⑻寒颤()颤()抖⑼变得()十分严厉你还得()站两个钟头2、词语填空:()影不离自()主张()二而一无可()回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评改,如有异议,请查阅工具书。(提示:1、⑴mǒ⑵jī⑶pēnɡ⑷颊⑸攥⑹dǎidài⑺杈⑻zhànchàn⑼deděi2、形作合挽)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文章布局特点。1、清楚、流畅地朗读课文,要求停顿恰当,速度合宜。2、本文所叙故事是围绕羚羊木雕而展开的。故事好范文解忧愁12/16情节依矛盾冲突,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请同学们思考文章的情节脉络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结:第一段(1~16节):妈妈追问“我”羚羊木雕的下落,并让“我”把送给万芳的羚羊木雕讨回。第二段(17~23节):回忆“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第三段(24~35节):在父母的逼促下,“我”违心的去讨要羚羊木雕。第四段(36—38节):着力刻画我所受到的伤害。3、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写的集中紧凑,作者是怎样布局的?(点拨:插叙,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况)插叙这一内容有何作用?(交待故事的来胧去脉或“我”送东西给万芳的原因等)四、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1、分角色朗读。(1)分好角色:妈妈、爸爸、故事叙述者、我、奶奶、万芳、万芳妈妈(2)各自练习,小组内相互切磋好范文解忧愁13/16(3)朗读(4)大家评议要求:落落大方,语气连贯,语调符合人物性格2、本文多处用到对话描写,请同学们分析归纳文中表示“说”的语言形式及其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结:⑴采用常用词“说”的普通格式的。如: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⑵在具体的语境中有时省略表示“说”的词。如:“您已经给我了。”“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⑶对话中有时用其他的“说”。如:“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不!”我哭着喊了起来。⑷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的修饰。如:“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⑸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情。如:“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⑹带动作的“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好范文解忧愁14/16上。3、再读对话,揣摩神态动作描写,试就其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第一组:刻画妈妈的。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去掉加粗词“突然”,可以吗?)⑵“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句中的“紧紧”表现了什么?)⑶“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不用“坚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第一组⑴中用“突然”一词,一开头就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⑵句中“紧紧”表现妈妈追查的神态。⑶句用“坚定”表示出妈妈说话的语气和固执生硬的态度。第二组:写“我”的。⑴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怦怦”一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⑵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加粗词有什么作用?)⑶“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⑷“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好范文解忧愁15/16学生体味、交流,教师点拨:第二组⑴中“怦怦”是拟声词,形容心跳。被逼无奈,“我”受到的惊吓的心理、动作、语言在各句中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显示出“我”的真诚无私。小结:母女神态的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因为一件工艺品伤害了孩子的心。4、
本文标题:《羚羊木雕》教学设计实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52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