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四年级数学教案(最新8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年级数学教案(最新8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四年级数学教案(最新8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学习内容:P61页例5学习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学习重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一、知识链接1、小数的性质是什么?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3、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小结: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没有变,是因为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61页例5,回答问题:①米=()毫米②米=()毫米③米=()毫米④9米=()毫米三、合作探究1、从上往下观察,从米变成米,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因此,小数点向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数的倍。同理,比较①和③,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比较①和④,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的位置依次向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到原数的、、。2、练习: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向右移动两位是()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是,向左移动()是,向()移动()是305,向()移动()是。3、小结:小数点移动要牢记:右移,左移。移动一(二、三……)位是扩大(或缩小)10(100、1000……)倍,位数不够用补位。参考资料,少熬夜!四、拓展延伸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五、课堂小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到原数的、、……。六、课堂检测1、填空(1)把扩大()倍是62。(2)把59缩小到它的()是。(3)去掉小数点得(),原数扩大了()倍。(4)变为,原数就()。2、判断(1)、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2)、扩大1000倍是。()(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2.使学生掌握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土地单位间的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板书课题:)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演示课件二、新授.1.认识1公顷.(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参考资料,少熬夜!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学楼的占地面积.(3)把学生带回教室,思考讨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平方米)2.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继续演示课件250120=30000(平方米)30000平方米=3公顷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3.认识平方千米.(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继续演示课件三、巩固练习.1.2公顷=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顷2平方千米=公顷4000公顷=平方千米2.(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五、课后作业.1.(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2.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3.一块正方形的果园,周长是240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4.农民给水稻施化肥.每公顷施225千克.在一参考资料,少熬夜!片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应施化肥多少千克?板书设计例1.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250120=30000(平方米)30000平方米=3公顷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温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7页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本课教学我努力体现了《标准》倡导的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1、力求数学知识的情境化、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便于儿童理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调查我国一些城市的气温;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结合切身的体验来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设计,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今社会“主体回归”的意识已日渐重视,我们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支配整个课堂,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中的收获进行总结,此时,我把权力交给了学生,使他们在主动、乐意总结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的运用。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讲的过多,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于时间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参考资料,少熬夜!整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挺高的,但主动性还不够,好多东西都需要老师提醒、点拔以后才能说出,这同时也表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培养。四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教学重点: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注意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学例1中解答“第二轮动作完成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的问题时,教师不宜作任何提示,而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又如,教学例3、例4时,不需要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参考资料,少熬夜!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五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2.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重点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填空演示课件“数的意义”0、1、79、、、、100、、、、85%、30、90%、7、8、……学生分类填数:2.导入:上题同学们填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数的意义)二、探究新知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一)整数1.小组讨论。2.师生总结。自然数:0、1、2、3、……自然数是整数。教师说明:在小学只学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数,进入初中就要学习小于0的整数。想一想:自然数有什么特征?总结: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说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二)分数。1.引导学生思考: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什么数?(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什么?(分数单位)②在整数范围内能计算2÷9吗?有了分数以后能计算吗?为什么?2.填空练习。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是;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参考资料,少熬夜!②的分数单位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成了整数。3.教师说明: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4.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教师板书:谁能说出真、假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举例说明)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②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④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⑤反之,整数和带分数也可以化成假分数。教师板书:假分数教师说明: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可以相互转化。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它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三)小数。教师引导:从分数的意义联想一下,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还学了哪些有关的知识呢?你能举例说明吗?教师板书: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四)百分数。教师提问:你们还记得百分数的意义吗?教师板书: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用%表示。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并形成了知识网络,对数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四、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1.填空。(1)把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的,每段长米.(2)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四年级数学教案【第六篇】参考资料,少熬夜!平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
本文标题:四年级数学教案(最新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38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