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三化学爱护水资源教案(精选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5初三化学爱护水资源教案(精选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初三化学爱护水资源教案(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初三化学教案【第一篇】一、设计思路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是什么”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都知道氧气的发现在化学史和科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推翻了错误的燃素学说,给整个化学领域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因为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因此“空气”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化学情境,使学生开始了解化学的历史以及化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意义,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的熏陶并逐步学习这些比知识更鲜活的经验。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科学史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实用性、创造性三好文档,供参考2/15元思维,同时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教学流程是:温故知新,了解空气重走科学路,探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对空气组成的实验设计实践上升为理论探究是指利用丰富的史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初步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模式,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并能够模仿此过程完成自己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实验、做出报告。二、教案课题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篇】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会分析水的电解实验。2、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重点难点1、水的电解实验2、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使用说明1、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第三单元课题1,努力识记概念,然后合起课本,独立完成学案(展示时要求脱好文档,供参考3/15稿)2、自学完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实验部分完成3、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学案中出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集中讨论解决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你能你说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质?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吗?自学指导一、结合课本P46-47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电解实验:实验现象①通电后,两极上都有_________;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___,体积比大约是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产物检验①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②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实验结论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不变。2、思考与讨论:好文档,供参考4/15(1)实验前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2)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请分析可能的原因?3、知识链接: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_______。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____火焰,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必须_____________,试管口___,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声音_____表示氢气较纯。初三化学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理念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好文档,供参考5/15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好文档,供参考6/15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四、教学策略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教师在引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外,还可以避免重复与罗嗦。2.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诉学生。而在课题3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师配合课本120页的习题4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3.对本课题的两个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各有侧重: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的设计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有关问好文档,供参考7/15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回到家里继续进行实验求证;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则更侧重了实验的实施过程和对有关现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两个实验探究活动都铺设了巧妙的阶梯:对探究活动1采用了先演示实验后给出提示的方法,对探究活动2则采用了填写表格的形式,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五、教学准备1.教师的准备:CAI多媒体课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500mL、350mL)2瓶或以上、阶梯蜡烛、火柴、小烧杯(装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的用品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2个)、玻璃片(2片)、小烧杯、镊子、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稀盐酸、醋酸等。3.学生准备:分好四人合作的学习小组并复习学过的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好文档,供参考8/15初三化学教案分子【第四篇】一、教学设计思路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提出问题,质疑──引导探究,驱动──引导分析。形成想象──巩固深化,反馈交流。学习程序:明确问题,产生疑问──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透析本质──借助三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根据想象,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迁移运用,表达交流。二、教案课题《分子和原子》授课人饶志权好文档,供参考9/15学校湖北省仙桃市实验初中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能力目标: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学方法学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仪器药品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好文档,供参考10/15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一、分子的真实存在。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在衣服、纸上、手上等处滴一滴医用酒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回答:酒精挥发了。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播放动画1无数的球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的小女孩的鼻孔处,小女孩发出声音:好香啊!观看放映。好文档,供参考11/15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想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一小堆糖,用药匙先取出一点,再一分为二,再分面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讲解糖就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构成的。很多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的。提问你能解释为什么酒清挥发了吗?你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花的香味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板书分子是客观存在的指导阅读教材p47第一、二自然段组织讨论1.为什么水会减少?2.解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并表达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请猜想一下,品红在什么情况下可扩散得更快一些?好文档,供参考12/15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回答:在热水中,分子运动加快。回答: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联系物理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深入探求知识。过渡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我们借助先进仪器不仅能看到,而且我们还能移动它们。指导观察世界上最小的汉字板书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等。观察,猜想它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分子的真实存在,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很小;指导阅读“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段话。提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学生用课本数据回答。理解“分子很小”。知识介绍苯分子放大的倍数。动画2水分子的小黑点与乒乓球比较,渐渐变大,变成乒乓球和地球模样好文档,供参考13/15板书分子很小。学生观看。直观揭示分子的大小。第三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2.分子的运动过渡从品红的扩散,我们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引导探究阅读资料。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演示取一只试管,倒入2毫升氨水,滴2滴酚酞试液。提问有什么现象?提出问题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提供实验仪器浓氨水、酚酞溶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等。提出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板书分子的运动。实验探究过程等。好文档,供参考14/15引导分析方案一,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巡回引导肯定学生的发言的正确性,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评价方案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讨论:(发言要点汇总)1.可能根据氨水易挥发的性质,再利用氨气的易溶于水。2.必须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才能完成。学生先分组动口讨论,再动手实验。几分钟后,表达交流。介绍自己实验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学生设计方案汇总:)4.其他方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如果改变温度会有什么影响?归纳:分
本文标题:初三化学爱护水资源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35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