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2022年度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实用5篇
好文供参考!1/252022年度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实用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2022年度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实用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2022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1高中教育教学篇1、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这方面提出了哪些新举措?2017年底,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为确保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和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并通过实施中西部贫困地区新课程专项培训和遴选新课程培训基地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好文供参考!2/25校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进实验教学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方面,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好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规范课程教学管理。针对一些普通高中存在的开不齐开不足课程、压缩课时、抢赶教学进度、超课标教学、日常测试频繁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从加强课程实施监管、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了市、县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确保学校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2、《指导意见》提出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对此如何理解?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这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这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推进选课走班。由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较大,特别是从好文供参考!3/25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情况来看,一些学校还存在校舍设施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教学组织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实施选课走班既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差距,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不搞“一刀切”。此外,《指导意见》还就如何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以及强化班级管理和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3、为什么要实施选课走班?选课走班是学生在首选物理或历史中的一科后,需要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四个学科中再选两个科目,为了适应学生选择的课程不一样,而采取的一种上课方式。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是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是一项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改革。4、如何开展选课走班教学?一是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好文供参考!4/25发精品选修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学校不得为了增加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而挤占其他非选择考学科的课时。二是着力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购买服务、返聘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校聘”等多种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的转岗培训。三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新改扩建部分高中、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四是着力加强选课指导。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指导学生进行合理选课。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学校不得强制学生选课。五是着力完善管理制度。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认真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科学方法。2022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22014年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拉开了中好文供参考!5/25国高考招生改革的序幕。2014至2021年,先后有21个省份已启动新高考改革。陕西省新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22年秋季启动,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于2025年参加新高考。神木中学积极响应新高考政策,迅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高考实施领导小组,出台了《神木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教师进行多轮新高考培训,充分理解新高考政策及选课走班的教学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与新高考相关的内容为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参考。1、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高考综合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是一次综合、系统、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主要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考试对象、考试安排、成绩呈现等。二是深化全国统一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试科目、高考成绩构成、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等。三是深化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改革,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教育春季高考。四是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陕西省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好文供参考!6/25年级开始启动,2025年正式实施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从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2、陕西省将采取哪种选课模式?陕西省将采用“3+1+2”的选课模式,即:3(语文、数学、外语必选)+1(物理、历史选其中1科)+2(化学、生物、思治、地理选其中2科)。科目选择理论上有12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具体组合如下:序号物理组合序号历史组合1物理、化学、生物7历史、政治、地理2物理、化学、政治8好文供参考!7/25历史、政治、化学3物理、化学、地理9历史、政治、生物4物理、生物、地理10历史、地理、生物5物理、生物、政治11历史、地理、化学6物理、政治、地理12历史、生物、化学3、普通高考实施“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好文供参考!8/25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4、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门中选2门?按照“3+1+2”选考模式规定,考生在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应在历史和物理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科。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一是体现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好文供参考!9/25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二是符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5、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好文供参考!10/25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所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转换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6、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7、为什么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首选科目相同的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科目中,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要求,选择不同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成绩。由于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8、全国统一高考和选择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好文供参考!11/25一是考试科目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学科,不分文理科。选择考科目是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个学科。二是命题主体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选择考科目由我省组织命题。三是考试时间不同。全国统一考试中的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是120分钟,语文科目考试时间是150分钟。选择考一般由本省组织,每科考试时间届时以本省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四是科目分值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每科分值为150分。选择考科目每科分值为100分。2022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3考试招生录取篇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在总结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意见》分别对加强和改进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规范学业水平考试。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二是深化考试命题好文供参考!12/25改革。明确提出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同时,还从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等方面对改进命题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三
本文标题:2022年度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90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