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3、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情感、态度、价值观:6、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朝的杜牧有一首绝句《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歌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为背景。唐明皇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杨贵妃要什么,唐明皇就给她什么,这不,身在京城长安的杨贵妃要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从南方千里迢迢送来新鲜的荔枝。当然,这一路上累死了几个人,多少匹马,我们无从考究。只是有人有疑问:当时为什么不能在长安种几棵荔枝树呢?是啊,长安为什么不能种荔枝树呢?今天,我们读完1篇文章就能基本明白了!那就是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板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参考资料,少熬夜!1、师生串读,齐读、默读。边读边思考:能否把所读的内容概括一下,不好概括的提出来师生共同探究。(学会圈点勾画,是阅读的习惯,圈点哪些语句可以提高阅读效率?)2、教师试读第一段,找个学生读第二段,齐读第三、四、五段,默读后文。三、梳理结构,梳理顺序学生自学较容易把握的部分:(1)决定气候的因素a能说说这么多的内容,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四点重要信息的吗?b找总括句:根据经验,这些总括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c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d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晰掌握文章的内容了。(2)这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3)课文除了介绍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还介绍了哪些内容?四、精析语言,合作探究(一)语言的准确性(以6~10节为例)1、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两种表现:一是表精确性的语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语言。语言的模糊性我们其实并不陌生,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里面讲到“《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大约”“可能”都是一种模糊性语言,因为无以考证了,只是推测的情况。不能说得太绝对。2、探究精确与模糊是准确的两种写法,那么这样的语言文本中有吗?①、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精确)②、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模糊)(二)语言的生动性(以第一节为例)1、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读一读,评一评。2、说说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说说语言生动性体现在什么地方)(三)朗读并小结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一节的每一个词语都极具表现力,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引领着我们进入美妙的物候世界。当然,我们说作为1篇科普文是给人知识的,所以他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即便是生动性的说明,也要做到这一点。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竺可桢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写上“局报”两字。五、延伸拓展,转化知识要说了解和观察物候,农民们是的研究者。因为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找经验,更从生活中总结经验,那就是谚语。你知道哪些谚语呢?能不能说说这些谚语所传递的物候现象。例析:①鸡早入舍晴,晚入舍雨②鸡晒翅又晒腿,出现大雨水③狗翻肚,天落雨④狗下水洗澡,三天有雨到⑤蜘蛛收网天下雨六、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学习物候知识,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摹、介绍事物,更要学习竺可桢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果从明天,不,从下课开始,你能像竺可桢这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写写观察日记,作作物候观测,老师相信,来年荔枝满园的时候,你也许就能告诉我,自然条件下的长安,是种不活荔枝树的。我想,这便是《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丰厚的礼物。七、课后演练,学以致用如果有机会观察一下向日葵,就会发现向日葵的花盘总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给它起了这个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长了,花盘就不再随太阳转了。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查阅相关书籍,了解了解,写篇以“为什么向日葵围着太阳转”的文章。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读“墨、渍、斑、擦、幅、致”6个生字。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能力目标: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情感目标:学习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教学准备: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2、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1)出示一张漂亮的图画,有意将几滴墨渍洒在纸上,说:这么美的一幅画,掉了墨渍该怎么办呢?(2)学生开始讨论,提出各种办法。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巧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交流。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正音:“渍”的声母是平舌音z。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1、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讨论:(1)妈妈和作者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2、小组选代表交流汇报。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他笑着说:‘瞧,这条小花狗使画面活泼多了!’”(1)指名读,师生评议。(2)师范读,生练读。(3)小组交流汇报:4、朗读全文。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自画表演。3、教师鼓励小结:作者在妈妈的启发下能灵活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参考资料,少熬夜!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认读7个字。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在熟练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教学准备结合具体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准备图片,课上写话练习。学生准备巩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课前分组,准备练习分角色朗读。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二、自学生字、新词。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三、学习交流。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注意收集问题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四、分角色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参考资料,少熬夜!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七、作业: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完成写话。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快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强与勇敢。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认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的那段话的含义。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教学难点:从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1、出示气球的图片,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气球?2、有这样一个小男孩,面对五颜六色的气球,他却选择了一个黑色的。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男孩,走进小故事——《自信》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正音。3、检查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词:基恩博士、一件事、肤色、货车、惊讶、能否、自信随机读生词,开火车、小老师带读。4、“自信”是什么意思?你觉得故事中的小男孩自信吗?不自信也就是——自卑。参考资料,少熬夜!三、精读课文,感受男孩的自卑1、默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自卑?默读提示:默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想一想:从哪而看出小男孩不自信?用——画出来。2、交流:A、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这几个小男孩嬉戏,但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儿,显得十分自卑。B、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C、小男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结合汇报进行朗读,读出男孩的自卑。3、再读课文,男孩为什么会这么自卑?交流:肤色很黑的、拖着残疾的腿,4、补充美国种族歧视的资料,感悟自卑的缘由。5、师:怪不得男孩会如此自卑,——生读“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师:怪不得他走到老人身旁却——生读:“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四、感悟老人的话1、黑色的气球升空了,这时候老人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番话。读读剩下的段落,老人说了些什么?自由读5、6段。2、交流出示老人的话。你读懂了些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本质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形式是非本质的,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3、你觉得老人说的对吗?五、拓展1、你知道因为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吗?交流。教师出示:(小泽征儿、尼克松的例子)2、读了课文你的收获?六、板书设计15、自信
本文标题: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44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