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有的人》教学设计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5《有的人》教学设计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有的人》教学设计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有的人》教学设计【第一篇】课文主题“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动派。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感情。思路结构这首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好范文解忧愁2/15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小结: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对比的写法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一、生死价值的对比。第1小节中,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二、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第2一4小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好范文解忧愁3/15A、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B、不知羞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妄想“流芳万世”;C、残害人民,养肥自己。诗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三、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第5一7小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B、“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C、“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人的称颂:A、“永远记住他”;B、“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C、“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好范文解忧愁4/15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通过以上3种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前后呼应的结构特点一、弄清全诗哪些小节之间存在着呼应关系:1.第五小节呼应第二小节2.第六小节呼应第三小节3.第七小节呼应第四小节二、体会这些呼应所起的作用:1.深化所表达的主旨。2.使全诗形成有机的统一体。难点解析1、“有的人”指哪些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好范文解忧愁5/15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他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死”宇却表达了作者的惋惜的怀念之情,第二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活”宇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有的人》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的:1、深入思考诗歌的深刻内涵;2、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3、诵读作品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性思考。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2、体会诗歌中多重对比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建议:《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不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在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对比中,阐扬了某种人生哲理。诗歌融情于理,并采用了多重对比的方法,颇具意味。在教学过好范文解忧愁6/15程中应抓住诗歌的特点加以点拨,并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A预习指导:1、阅读巴金的作品:《忆鲁迅先生》(《1949—1979散文特写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2、熟读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他曾以不可遏制的激情,投身于抗日战争,他的作品像火焰一样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政治讽刺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二、导读好范文解忧愁7/15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2、教师配乐朗诵全诗(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3、明确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全体学生齐读诗歌。三、导学1、这首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看一看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2、同桌互相交流、相互补充。3、有感情朗读。(注意爱憎情感的表达)4、讨论以下问题:(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义有何不同?点拨: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点拨:“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象一只牛,好范文解忧愁8/15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的执着。(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点拨:“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能唤起我们读鲁迅《野草题辞》时的激动。“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5、上面提到的那些诗句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诗中为何要给我们刻画另一类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这首诗是从哪几方面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7、分组朗读(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前两行,另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后两行),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8、讨论: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纪念鲁迅》好不好?为什么?点拨:以《有的人》为题更含蓄,更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为题,大大扩大的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了好范文解忧愁9/15更为普遍的意义。四、小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的人永生,压迫人民的人速朽。这种人生观念在诗人心底是深刻的,早在1936年鲁迅逝世时,他就写过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完成练习册作业。《有的人》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好范文解忧愁10/15社会有用的人。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会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1、词语铺垫。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灭亡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1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好范文解忧愁11/15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好范文解忧愁12/15一对照的。)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3、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好范文解忧愁13/15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七、拓展训练,从容练笔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3、交流展示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好范文解忧愁14/15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有的人》教学设计【第四篇】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本文标题:《有的人》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36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