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欢迎您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厂级/公司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作: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法律法规第三章机械安全第四章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第五章消防安全第六章电气安全第七章交通安全第八章环境保护第九章安全标识第十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第一章总则1.1培训/教育目的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认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大家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增强大家防御事故的能力。1.2教育/培训类型一、新工入职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厂级(公司级)车间/部门级班/组级二、复工培训三、四新教育四、调岗培训五、其他教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1.3培训/教育考核制度新入职员工必须经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安全培训/教育,期间算工作时间。危险性较大的岗位实行上岗证制度1.4公司简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1.5公司的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1.6公司安全重点部位1.6.1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煤气房化学品仓烤炉区1.6.2机械安全重点部位冲压科工模科1.6.2职业健康重点部位丝喷房冲压科打磨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控风险;人人参与,强化管理;遵守法规,持续改进。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第二章法律法规世界最早的工业安全法规是1802年英国的“工厂学徒的健康和道德”。我国建国以来颁布了二百多部法律法规,现就主要的几部安全法律进行学习: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规于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会第70号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共七章九十七条。安全生产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共六章五十四条。消防法贯彻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2.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实行,共七章七十九条。职业病防治法贯彻的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罪行: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运、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罪外:危险物品肇事罪;刑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行或拘役,情节特别严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四条.罪行: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它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罪名:重大责任事故罪;刑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5、其它法律如《宪法》、《劳动合同法》、《民法》、《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以及国际如ILO《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等等都是安全生产方面重要的法律法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第三章机械安全3.1、安全发展理论公元七八世纪我们祖先就认识了毒气,并提出测知方法,公元610年,随代方巢着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凡古井冢和深坑井中多有毒气,不可辄入,必入者,先下鸡毛试之,若毛旋转不下,即有毒,便不可入。”安全科学经历了四个阶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时期主要生产方式、技术特征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1.工业革命前农牧业及手工业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被动无意识2.17世纪-20世纪初蒸气机时代局部安全就事论事,亡羊补牢,事后型管理3.20世纪初至50年代电气时代系统安全综合对策及管理系统工程4.50年代后宇航、核能等新技术安全系统本质安全化,预防超前型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2、事故1.事故定义: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意图或目的而采取的时间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近使人们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从上面可以看出事故表现的三个特点:a.事故发生在人们行动的时间过程中。b.事故是一种不以人们行动意志为转移的随机事件。c.事故的后果是影响人们的行动,使人们的行动暂时或永久中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发生事故后产生以下4种或其中几种或一种:a、发生事故.人受到伤害,物也遭到损失。b、发生事故.人受到伤害,而物没有损失。c、发生事故.人没受到伤害,而物受到伤害。d、发生事故.人没受到伤害,物也没受到损失。以上四种情况,前两种称为伤亡事故,后两种情况称为一般事故或称无伤后事故。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如锅炉发生爆炸,使在场或附近的人受伤,这就是人受到伤害,物也受到损失的伤亡事故,再者如铁片割伤脚,机械压伤手指等也属于伤亡事故。电气火灾引起厂房、设备等受损,而人员安全撤离,就是人没受到伤害,物遭到损失的无伤害事故。3.3、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物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4、人的不安全行为约十大类、若干种,什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呢?如:a、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b、送料或加料过快c、机动车违章驾驶d、没看信号开车e、拆掉、移走安全装置f、开机聊天、东张西望等等.3.5、物的不安全状态约七大类: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据研究机构调查,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发生的事故占到事故总量的71%以上,而我们厂由于人的因素而发生事故超过71%,在80%以上,因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着重要意义。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50多年前对55万件机械事故,作了统计分析,得出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6、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机械设备安全技术,主要是有关保证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安全运行,避免发生伤亡事故的技术,如传动机构和刀具、高速运动的工件和切屑的安全技术。如果设备有缺陷,或防护装置失效,或操作不当,随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本节主要介绍金属切削机床安全技术、冲压设备安全技术、木工机械安全技术和使用砂轮的安全知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6.1、金属切削机床安全技术金属切削机床(以下简称机床)是利用切削方法将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装备。在操作机床过程中,操作者与机床形成了一个运动体系。当这个体系处于协调状态时,几乎没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当这一体系的某一方面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冲突造成事故。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6.1.1、机床伤害事故的原因a、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管理不善,对操作者缺乏基本训练。例如,操作者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没有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工件或刀具没有夹持牢固就开动机床,在机床运转中调整或测量工件、清除切屑等。b、机床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转。例如,机床的设计、制造或安装存在缺陷,机床部件、附件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失效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c、工作场地环境不好。例如,工作场地照明不良,温度不适宜,噪声过高,地面或踏板被乳化液弄脏,设备布局不合理,以及零件半成品堆放不整齐等。d、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不符合安全要求,采用新工艺时无安全措施。e、对切屑或砂轮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当。3.6.1.2、机床伤害事故种类a、操作者的局部卷入或夹入机床旋转部件和运动部件造成的伤害事故。发生这类伤害事故,多是因为机床旋转部分凸出部位,加之没有很好的防护装置,以及操作者的错误操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操作者与机床相碰引起的伤害事故。这里包括操作者和机床相互碰撞、操作者撞机床和机床撞操作者三种情况。由于操作方法不当,用力过猛,使用工具规格不合适或已磨损,均可能使操作者撞到机床上。c、被飞溅的砂轮细磨料及切屑划伤和烫伤。d、操作者滑倒或跌倒而造成的事故。这类伤害事故主要是由于工作现场环境不好。e、冷却液对皮肤的侵蚀和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6.1.3、机床的基本安全要求:a、根据各类机床的特点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定期对操作者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检查。b、机床的操作、调整和修理,应由有经验或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进行。c、购置新机床时,应同时购置该机床所适用的安全防护装置。新机床在交给操作者使用之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e、机床的危险部位,应有设计合理、安装可靠和不影响操作的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防护挡板和防护栏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f、机床上应安装保险装置,如超负荷保险装置、行程保险装置,顺序动作联锁装置和制动装置等。g、除机床本身的电气控制外,每台机床上还应有独立的电源开关。机床的保养和修理应在切断电源后才能进行。h、生产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每台机床应有适宜的局部照明。i、对噪声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机床,应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7常见不安全心理1、侥幸心理2、惰性心理3、好奇心理4、无所谓心理5、技术不熟练,遇险惊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第四章职业健康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事故,其中百分之二十五死于职业病,像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是少数发达国家的四倍,更改变现关的任务显得十分紧迫。国家曾明确指出,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换取经济的增长.职业危害主要指生产性毒物,噪声等对人体的危害,现国家对职业病画分确定,共分为十大类,一百一十一种。4.1、职业中毒划分(速度)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亚急性中毒4.2、生产性毒物4.2.1、中毒机理.毒物通改变机体的正常细胞功能和生理过程组织的机能而产生毒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A、与体内日物质结合B、干扰正常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C、影响生物膜的正常功能D、影响细胞能量的产生4.2.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A、呼吸道B、皮肤C、食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4.3、噪音噪声是指对人体有害的,人们不需要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噪声能使人耳聋,诱发各种疾病,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噪声除了对听力有损伤外,噪声对人体各系统也会有影响,主要如下:A、中枢神经系统B、心血管系统C、消化系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4.4、粉尘粉尘是一种通俗地对能较长时间显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的总称,主要指那些由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的固体微粒,这些固微粒经气流扬散而显浮于空气中,其粒径大都在0.25~20Um之间(微米)4.4.1、粉尘可划分为以下几类A、无机性粉尘B、有机性粉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C、混合性粉尘4.4.2、尘粒在呼吸系统的沉积可分为三个区域A、上呼吸道区B、气管,支气管区C、肺泡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第五章消防安全5.1、事故案例深圳圳致丽玩具厂“11。19”火灾1993年11月19日13时25分,广东省深圳市葵涌镇致丽玩具厂(来料加工企业)发生火灾,死亡84人,伤40人,所幸的是消防队员赶到火场后,冒着生命危险斩断二楼和三楼窗户上的防盗钢网,使困在火海中的200多名打工妹得以死里逃生。这次火灾烧毁厂房1600平米,直接经济损失260万元。火灾系仓库内电线短路打火产生的熔珠燃下方堆放的可燃物所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事后调查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种:(一)、严重忽视消防安全,养患致灾。(二)、安全疏散通道堵塞(三)、厂内人员自救能力差(四)、投资商存在短期临时观念,在消防上不愿投资此次火灾处理结果:法院以重大事故责任罪分别判处原致丽玩具厂长兼防火责任人黄国光、香港致高宏业有限公司董事兼致丽玩具厂经理劳创泉、经理梁建国和电工刘先万等4人有期徒刑6年、2年、3处和2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5.2、燃烧基础知识5.2.1燃烧定义:是可燃物质发光、发热的一种化学反应5.2.2燃烧过程:可燃物质或助燃物质先吸收能量而离解为自由基,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链锁反应,并将燃烧的热释放出来5.2.3燃烧要素: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可燃物助燃物(氧化物)着火源(引燃能源)5.2.4燃烧种类A、着火B、闪然C、自然D、爆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a、爆燃b、爆轰5.2.4常见燃烧物质煤油烟头火柴纸
本文标题:三级教育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3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