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中地理课优质教学设计3篇
好范文解忧愁1/17高中地理课优质教学设计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高中地理课优质教学设计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高中地理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上海港的成因和发展的有利条件。2、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过程与方法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上海港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有利条件;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教学方法归纳法和探究式教学,以上海港为例,来分析影响港口区位的主要因素。教具多媒体以及《上海港位置图》《北京市主要公路长好范文解忧愁2/17途汽车客运站的位置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图》等图片。教学过程设计回顾旧知:我们已经学习了交通运输网中的线,主要包括哪些呢?学生回答:铁路线、公路线、内河航线等。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得很对,其实不管什么样的交通运输线,都是由交通运输点组成的,而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包括港口、车站、航空港等,它是客货流的集散地,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影响交通运输中的点。一、港口的建设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问:什么是港口呢?学生思考: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或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多媒体投影:《上海港位置图》。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问: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如何呢?它的修建有何优势和劣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上海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港口。因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所以上海港既好范文解忧愁3/17是河港也是海港。上海市位于长江口的南岸,而上海港主要分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沿岸。优势:1、上海港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水运便利;2、上海港所处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这种地貌的优点是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的设备、建筑提供了优越的陆域条件;3、长江与黄浦江、苏州河又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条件。劣势:1、地形坡度缓、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2、加上近年来长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运营后必须有挖沙船作业,才可保证河道畅通。上海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港口。因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一下上海港所处的地理位置(板书并打出投影片图)2、上海港的地理位置(板书)(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分析,并思考图中的小字部分好范文解忧愁4/17的两个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前面第六单元第四课“城市化”中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已经有所了解,在第五课中还学习了上海近年来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我们今天来学习上海港口的建设,注意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分析图也要与第六单元的、两图结合,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通过引导来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主要位于长江口的南岸(因为上海市还包括长江口中间的崇明岛和一些小岛),而上海港(港区)主要分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沿岸。上海港所处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这种地貌的优点是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的设备、建筑提供了优越的陆域条件;长江与黄浦江、苏州河又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条件。但是,由于地形坡度缓、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再加上近年来长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运营后必须有挖沙船作业,才可保证河道畅通。承转过渡:上海港在这种地理位置和这种自然条件下,为什么能够建成我国第一大港呢?影响港口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多媒体投影:《上海港位置图》。学生思考:上海湾所处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其经好范文解忧愁5/17济腹地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上海所在的沪宁杭地区,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教师拓展:1、上海的经济飞速发展和浦东的开发,使得上海的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面旗帜,因此上海港的服务区域即其经济腹地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2、上海港周围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仅有长江干支流,而且有京沪、沪杭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同全国各地相连接,因此经济因素是上海港得以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3、对上海港的区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建设一个港口既要考虑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又要考虑腹地、交通等经济因素以及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在对具体的港口进行区位因素分析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死搬硬套。承转过渡:同学们大多数生活在山区,回家或到学校上课主要是坐汽车,同学们想一想,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主要是什么呢?二、汽车站和航空港的建设多媒体投影:图。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分析:好范文解忧愁6/171、从自然因素来看。汽车站宜建在面积较大且平坦的地方。2、从经济、社会因素来考虑。汽车站应建在市区内人口流量大的繁荣地段,且让人们容易找到。3、从经济需要出发来看。方便人们乘车,汽车站应选择在与市内、市外有直接联系的地方。多媒体投影:图,北京西客站是近些年来的一项新建筑,当初在站址的选择时,曾经有三种方案,试分析哪种?学生合作探究:第三方案搬迁单位较少,但占菜地最多,距市中心最远、距电影制片厂很近,车辆行驶震动对制片生产有干扰,而且翠微路较窄,道路两侧多政府机关,与旅客车站、服务设施等内容不大协调。第二种方案,需要拆迁首钢公司的炼钢车间,搬迁量很大。通过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第一种方案。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设计案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好范文解忧愁7/17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2、过程与方法(1)根据资料,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区别。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设计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好范文解忧愁8/17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比如,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也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1、溯源侵蚀及其形成地貌学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侵蚀方式并说出判断依据。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溯源侵蚀。甲河源头处受到流水侵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长。经过长期发展,甲河的源头不断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可见,通过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部分延伸,河谷加长。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态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2、下蚀、侧蚀及其形成地貌好范文解忧愁9/17师生共同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类型及其侵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学生认识“V形谷”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将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图“河谷的演变”,回答问题:①描述图中所示的河谷的演变过程。②若我们观察同一条河,a、b、c三种河谷形态可能出现在什么河段?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河谷的演变过程,指出三种河谷形态所在的河段。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承转:从图上看,原本比较平直的河谷逐渐变得弯曲,学者们称之为“河曲”。很多河流都是蜿蜒曲折地流过大地,向世人展示出弯曲之美(课件图片)。从河岸角度来看,每个弯曲的河岸都可以分为凸和凹两种形态。请同学们在教材插图中的b图上找出两种河岸,若你有疑问请参照象形文字“凸”和“凹”的形态。3、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那么,凸岸和凹岸处的主导外力作用是什么呢?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逐渐减少的结果。结合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凸岸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属于堆积地好范文解忧愁10/17貌;凹岸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属于侵蚀地貌。古代人曾有诗描述到这两种河岸的差异。学生活动: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景图中的凸岸和凹岸。②阅读古诗,找出诗句中描述凸岸和凹岸的部分。③根据诗歌推断两种河岸形态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并说明理由。承转:如果有一平直河道,因为地转偏向力导致河水流速有所差异,进而导致了河流的弯曲,那么这条河道的形态将怎么继续发展下去呢?(二)河流堆积地貌1、河漫滩平原学生活动:推测图中河道形态的演变趋势。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河道形态的演变过程,自然得出河漫滩平原的成因,最后总结河漫滩平原的形成。承转:河漫滩平原是河流冲积平原的一类型,河流的堆积地貌还有其他的类型。2、洪积──冲积平原学生活动:根据课前预习成果,找出图中冲积扇的位置,并说明理由。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采玉地点的地貌类型,指导学生分析冲积扇不同部位的颗粒大小。同时,教师要好范文解忧愁11/17借助课件展示冲积扇的实景图和素描图,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特征。承转:河流出山口形成了冲积扇,进而可能扩大为洪积──冲积平原,那么有些河流是注入海洋的,在河流入海口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呢?3、三角洲平原教师活动: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案例3,在幻灯片上指出黄河三角洲的位置,从而引领学生建立三角洲的实景概念。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根据教材描述总结三角洲的形成条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提取教材文字信息,同时对学生的总结加以整理、规范,进而形成简练的语言。师生共同总结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承转:学完河流地貌的知识,同学们能否解释本节课之初提出的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说出墓葬区选址的科学原理与现代城市风水中“反弓水”的荒谬之处。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解释,风水之目的是寻求宜居所在,遵循科学原理,摒弃其中迷信成分。承转:从上例我们也可以看出,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河流地貌对聚落好范文解忧愁12/17分布的影响”,总结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具体影响。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完成课件上所提出的的问题。(一)河流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世界大城市多靠近河流,源于河流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靠近河流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农业社会,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种植业,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地貌中的堆积地貌对聚落的形成有很大吸引力,而堆积作用显著的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故而,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流成线状分布。但是,河流也能带来洪涝灾害,平原上的聚落还要考虑如何避免洪水的威胁。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这样,既能避开洪水的威胁,还能充分利用河流的优势条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好范文解忧愁13/171、知识目标(1)识记人口增长的时空分布,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2)理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理解人口是怎样对环境产生压力的。(3)理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表现和如何运用其趋利避害。(4)比较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5)理解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并能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利用图像、图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德育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口观。(2)使学生认识到资源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进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意识。(3)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公德意识。好范文解忧愁14/174、美育目标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高尚情操。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仅体现在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对环境的压力,同时也体现在人口增长速度的时间和空间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课优质教学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27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