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热选8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热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网友精心分享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热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想想做做”第5~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料:小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二、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口算,交流答案。指名几人说说口算的方法。2、“想想做做”第6题第1、2两列。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成两组,在自己本子上练习。集体订正。强调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3、“想想做做”第7题。(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2)要求什么?应该知道什么?(3)学生先自练,再指名交流。4、“想想做做”第8题。读题,理解题意。这题要求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应该怎么求?(注意:这题的数据相当的多,学生在理解题意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5“想想做做”第9题。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交流方法。①5300-115×45=5300-5175=125(个)答: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②5300÷45=117(个)……35(个)答: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6、教学思考题。(1)学生尝试填数。(2)针对学生出现困难的地方作出指导。(3)交流结果,当然答案不一定都是唯一的。三、课后延伸完成第2页“想想做做”第6题的第3列,和第3页“想想做做”第10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篇】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钝角、锐角、直角、平角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和学习的。1.重视知识的探究与发现。在教学中,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整节课都是在引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活动探究中进行。在探究活动中,不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主动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能在实践中感知、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量角器直尺三角尺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常识导入。(3分钟)1.介绍帕斯卡:早在300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他在12岁时验证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他就是法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也来验证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1.倾听教师的介绍,了解帕斯卡。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参考资料,少熬夜!1.填空。(1)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2)平角=()°直角=()°周角=()°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8分钟)(一)量算法。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1)出示一副三角尺,引导学生说一说各个角的度数。(2)引导学生算一算它们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2.探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1)引导学生猜一猜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组织学生验证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①引导学生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计算三个内角的和。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把结果填入记录表中。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3)引导学生明确由于测量有误差,实际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二)剪拼法。1.组织学生用剪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内角和。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3.课件演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三)折拼法。1.引导学生结合剪拼法尝试折拼法。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3.课件演示折拼法。(一)1.(1)说出每个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①90°;60°;30°。②90°;45°;45°。(2)独立算出每个三角尺的内角和。(3)得出结论:这两个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180°。2.(1)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猜测:一种是内角和可能是180°,另一种是内角和一定是180°。(2)小组合作进行探究,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三角形种类每个内角的度数参考资料,少熬夜!三个内角的和锐角三角形65°46°68°179°钝角三角形110°25°46°181°等腰三角形70°55°55°180°等边三角形60°60°60°180°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3)听老师讲解,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二)1.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小组内拼合。在拼合过程中要注意:顶点重合,三个角拼合。2.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180°。3.观看课件演示,明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它的内角和是180°。(三)1.动手折一折、拼一拼。2.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3.观看课件演示,再次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算一算。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3.在能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后面画“√”。(1)90°;20°;70°。()(2)100°;50°;50°。()(3)70°;70°;70°。()(4)80°;70°;30°。()4.猜一猜。参考资料,少熬夜!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20°,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5.已知∠1、∠2、∠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请你计算出每个三角形中∠1的度数。(1)∠2=58°∠3=48°(2)∠2=∠3=70°(3)∠1=∠2=∠3三、巩固练习。(16分钟)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把两个小三角形合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B.180°C.360°2.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则第三个角()。A.也是锐角B.一定是直角C.一定是钝角D.无法确定小组合作,选一选,明确答案。1.明确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2.通过讨论,明确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无法确定。6.如下图,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2=30°,不计算,你知道∠1的度数吗?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P64-P65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教学难点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三、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已学会了加与减的互逆关系、乘与除的互逆关参考资料,少熬夜!系。学生在解决问题学习中积累的数量关系的学习经验。四、教学设想将数学概念“嵌入”数学学习背景与结构之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概念位于数学背景的“哪个”位置,这对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是极其重要的。五、教学思路关系——数量关系——等量关系六、教学过程:1、制造冲突,聚焦“数量关系”⑴课件出示⑵根据这两个已知的数量,同学们猜猜要求的数量可能是什么?⑶学生找出求和、求差、倍数三个问题?⑷展示淘气问题,鸭的质量有多少千克?⑸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算不出来?⑹教师小结,已知数量与要求数量之间没有关系。2、辨别比较,引入“等量关系”⑴教师提问,如果有关系是不是就能算呢?⑵分别出示两种关系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⑷这个关系能确定鸭有多重吗?⑸学生交流、讨论⑹教师小结:上面两个关系不能确定鸭有多重,但是能确定鸭的质量的范围。⑺教师:你觉得什么样的关系就能确定鸭的质量呢?试着用手比划一下。⑻课件出示:3、自由创造,感知“等量关系”(1)出示学习单,学生自主填写相等的关系。(2)分别展示以下三种情况鸭鸭鹅鸡鸡鸭鸡鸭鹅(3)学生根据相等的关系分别算出鸭的质量。(4)小结:在数学里我们把这样相等的关系叫做等量关系。4、自主尝试,表示“等量关系”(1)出示(2)这个等量关系,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楚。(3)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4)小结:鸭的质量×2=鹅的质量(5)有不同的式子表示吗?(6)小结,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量关系式。5、数形结合,感悟“等量关系”(1)出示参考资料,少熬夜!(2)请看,这三个人的身高有关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3)请你表示出妹妹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4)学生自主完成。(5)交流表示方式:等量关系式、线段图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6)对比线段图和式子,发现用图表示更直观。(7)展示下面的等量关系,进行交流和讨论6、走进生活,寻找“等量关系”(1)课后练习(2)动画中寻找等量关系(3)寻找教室里的等量关系七、板书设计等量关系(直观)鸭的质量×2=鹅的质量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妹妹身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状。2、能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得到的形状。教学重点: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能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准备:正方体木块、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迁移,预习新课。(课件出示)1、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以下图形,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图形。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问,从这三面看到的图形的形状一样吗?也就是说从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引入课题,这节课学习“观察物体”。参考资料,少熬夜!2、课堂预习。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13页,请你拿出自带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进行拼组,然后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学习。1、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2、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一样吗?3、请你把能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画在格子图上,并注明看的位置。4、我们分别不同的位置观察了拼成的立体图形,对于你画出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二、自我检测。(课件出示)1、填一填。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图形,结果可能(),也可能()。2、连一连。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三、预估问题。1、观察我们摆放的组合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图形?2、同样都是用相同的4块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你们从前面、上面、侧面画出的形状不同呢?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怎么样?四、预设解惑。请同学们拿出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摆立体图形画出的格子图,我们共同交流。1、同学们在实物图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出示从前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2、师把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总结:(课件演示)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作品,我们是如何画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1)集体交流(3)方法提炼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五、引导小结。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参考资料,少熬夜!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六、针对性作业。1、课本13页做一做,练习四1至3题。2、《配练》上的1至3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篇】教学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热选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02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