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学生调查报告(实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调查报告(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学生调查报告(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学生调查报告1自从网络游戏进入中国,它便始终受到众多视点的关注。对于中国游戏厂商而言,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持续性的利润来源以及免于盗版困扰的捷径;对于用户而言,则为他们增加了一项全新的休闲娱乐方式。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网络游戏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xx年,中国的网络游戏玩家已经达到了3112万人,年自主发行网络游戏218款,市场规模亿元人民币,而相关行业的直接收入达到了亿元。然而,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网络游戏行业也同样缺少管理,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例如,自网络游戏出现在中国开始,有关网络游戏沉迷的问题始终处在社会关注的中心。早在20xx年,便有报刊、学者提出“电子毒”一说。直至今日,网络游戏“实名制”、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与绿色网游等政策的推出,表现出网络游戏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远离家庭,所受约束较少,同时也因为年龄、心理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不可否认网络游戏已逐渐在大学生间逐渐流行、发展起来。然而,现阶段通过数据对于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解释的文章却不多见。为了客观、公正的了解和评价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和认识状况,笔者特地在本校开展了这一调查。这一调查的主要目的即是希望了解当前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程度以及分析其原因及特点,以便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游戏认知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引导大学生合理接触网络游戏提出对策建议。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概况本次《北京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由信息管理系05级学生调查小组在益明教授的指导下制作、发放和回收。调查以北京大学本科生及硕士生的所有在读学生为总体,考虑到学科、兴趣爱好、性别等因素,在抽样过程中采用多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24份,回收问卷324份。通过筛选及逻辑校验,排除种种情况造成的废卷,最终得到的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为%,符合问卷调查的一般规律和标准。参考资料,少熬夜!样本整体中,男生占%,女生占%,基本符合北京大学学生的总体性别比例;其中,人文科学学部占%,社会科学学部占%,理学学部占%,信息与工程学学部占%。二、样本分析(一)北京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途径1、北京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总计有%的同学表示自己曾玩过网络游戏,%的同学表示不曾玩过网络游戏。总体而言,北京大学学生中玩过网络游戏与未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大致相等,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略多于不曾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可以说,网络游戏在北京大学学生中间有着较高的流行程度与传播广度,至少有一半的被调查者曾不同程度地接触过各类网络游戏。2、北京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主要途径。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本身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因此,对于外界信息与事务的接受较快,同时,对于外界了解的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网络游戏方面,“朋友介绍”是北京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最重要途径,有%的被调查者是通过这一途径了解网络游戏的,在各项途径中居于首位。其后的是“网上宣传”,占了被调查者总人数的%。而通过“报刊杂志”了解网络游戏的则仅有%。总体而言,北京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过程中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1)人际传播对于网络游戏在北京大学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2)网络游戏作为基于网络的游戏形式其宣传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与大学生上网状况相适应。(二)北京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基本态度及特征1、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认为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占总人数的%,而认为有一些影响的占总人数的%。这两项合起来占了总人数的%,即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网络游戏确实会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相对的,仅有%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游戏对于学习生活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在关于“您的周围是否有因为网络游戏而沉沦的同学”这一问题上,只有%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多”,高达%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个别”,而还有%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这表明北京大学的学生,一方面认同网络游戏对于大学生的学园生活有负面的影响,同时在另一方面也认为这样的影响尚不严重。2、对待网络游戏的态度。对于玩网络游戏的目的,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纯粹娱乐”。同时,有%的被调查者从不通宵玩游戏,有%的被调查者只是偶尔通宵参考资料,少熬夜!玩游戏,仅仅%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通宵玩游戏。而对于没有了网络游戏后的感受,选择“照样过下去”和“生活更精彩”的占了曾接触过网络游戏的被调查者总数的%。对于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而言,网络游戏的存在意义仅仅是纯粹的娱乐工具。(三)北京大学学生对绿色网游的认知情况1、对绿色网游的了解程度。自“绿色网游”的概念在20xx年被提出后,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表示对绿色网游“很了解”的同学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而只表示“听说过”的则占了被调查者总数的%。而表示“完全没了解”的则有多达、被调查者总数的%。由此可见,尽管绿色网游的概念已提出了2年之久,北京大学的学生对于绿色网游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2、对绿色网游宣传情况的看法。在调查中,认为当前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好”的只占了接受调查总人数的%。即使算上认为“一般”的同学,也仅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相对的,认为当前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差”的则占了接受调查总人数的%。这充分说明了当前北京大学学生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状况是不满意的,这也导致了前文所提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绿色网游缺乏了解的问题——不论是在玩网络游戏的人群还是不玩网络游戏的人群,只有极少数的人对绿色网游有所了解。三、结论与思考(一)北京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认知状况的特征分析1、目前,北京大学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普遍使用网络,在此基础上,网络游戏也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由此可见,网游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曾玩过网络游戏,%的同学表示不曾玩过网络游戏,网游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词;2、北京大学学生主要通过朋友介绍与网上宣传来了解网络游戏,人际传播对于网络游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这对于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有关合理游戏健康成才的宣传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3、在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方面,%的被调查者承认网络游戏确实会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但是同时,在关于“您的周围是否有因为网络游戏而沉沦的同学”这一问题上,认为“有,很多”的只有%,认为“只是个别”的却占总人数的%,而认为“没有”的同学也占到了总人数的%。这一点也是与北京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原因相关联的:曾接触过网游的被调查者中的%参考资料,少熬夜!表示,自己接触网络游戏只是纯粹为了娱乐。4、对绿色网游的认知状况。当前北京大学学生对于绿色网游的了解状况并不理想,不论是在玩网络游戏的人群还是不玩网络游戏的人群,只有极少数的人对其有所了解。在被调查者中,仅有%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绿色网游很了解,而表示“完全没了解”的则占了多达%。造成这个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上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以及重视不够,仅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对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好,与此相对的,有%的被调查者对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给予了很差的评价。(二)对策分析1、注重人际传播渠道,引导大学生合理游戏,健康成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人际传播,受到身边同学、朋友的影响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大规模普遍性的宣传活动开展合理游戏的宣传效果并不会很好,因此,需要发挥学生骨干等的作用,将宣传工作落实到院系、落实到基层,真正深入到同学中间去,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开展合理游戏、健康成才的宣传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团组织与班集体的作用,加强沟通,贴近同学,了解同学的实际情况与所感所想。2、加强绿色网游宣传,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对于大学生而言,接触网络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有%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游戏只是“纯粹娱乐”,而对于没有了网络游戏后的感受,选择“照样过下去”和“生活更精彩”的占了曾接触过网络游戏的被调查者总数的%。因此,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游戏并非不可缺少,而恰恰是由于缺少足够的引导来度过课余时间,在无聊之下才选择了网络游戏这一途径。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过鼓励社团活动、发挥学生会等团体的作用,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同学参与集体活动;另一方面则在大学生中加强宣传绿色网游,杜绝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引导大学生合理游戏,健康成长。学生调查报告2调查目的与意义:1、了解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学生的真实想法,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制定出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计划,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总结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调查时间:20xx年2月21日参考资料,少熬夜!调查对象:大石小学五年级三班全体学生调查形式:1、调查问卷:五三班64人,有效问卷63份。2、随堂课: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及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作出评价调查过程:1、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如实回答,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对交流与合作的需求,对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对交流与合作的参与,对交流与合作的期望等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2、听随堂课:对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的参与面,学生的发言比例,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按以上操作方法和步骤,综合调查结果发现,我班一。对交流与合作的需求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良好的愿望,想表现自己,愿意与人交流与合作,但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孩子都想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他们认为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最重要的条件首先是知识丰富,然后要胆子大,再加上老师的鼓励。89%的孩子愿意与同学交流与合作,当别人有困难时,有81%的人会主动提供帮助。对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看法的占43%,只听不说的占57%。心里有想法时,选择闷在心里的占65%,仅35%的人会主动说出。解决问题或有疑问时,不敢说出自己想法的占52%。二。对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大部分孩子喜欢小组交流合作,喜欢自由组合人员或按照座位和成绩分组,认为小组成员组合很重要,组员分工要明确。在课堂上经常或偶尔进行交流与合作占87%,有49%认为交流与合作学习最好2-4人参与,有19%认为4-6人最好,有32%认为6人以上好。67%的人认为交流与合作小组组员最好是自由组合,33%认为可由老师指定或不一定。认为小组成员组合重要的占%认为按成绩或座位分组更有助于学习的占92。。认为小组组员分工明确对交流与合作学习很重要的占84%。三。对交流与合作的参与绝大部分人因种种原因会参与合作学习但不经常发表看法,喜欢听别人说,不善于交流,主动参与的不多。进行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前,对讨论的内容很明确的占46%,不太明确的占8%。在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发表自己观点的占30%,偶尔发表占62%,几乎没发表过看法的占8%。在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遇到有争论的问题,28%的人听成绩好的同学的,32%参考资料,少熬夜!的人会记录下来与其他人交流,37%的人会问老师,3%的人不了了之。在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78%的人喜欢老师参与其中讨论交流。四。对交流与合作的期望大部分人喜欢并希望交流与合作学习。在教学中63%的人喜欢老师把问题讲清楚,有27%的人喜欢在小组讨论解决。92%的人认为掌握学习方法很重要。在课外没有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占25%。别人对自己发言提出意见时会感到有兴趣的占80%。认为课上交流与合作学习对自己学习帮助很大的占57%,有所帮助占41%。对交流与合作学习喜欢的占44%,一般的占54%。对“自己学习”和“交流与合作学习”哪个更好的选择,学生无一例外地选了后者,原因是
本文标题:学生调查报告(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92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