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8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8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8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篇】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学习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课前准备:师: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扣问课题1、引出作者:孩子们,我们上学期学过1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文中的大树是谁吗?生:季羡林2、介绍一下季羡林:季羡林(1911--20xx),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1980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3、揭题导题: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10年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篇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参考资料,少熬夜!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6、叩问“让”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如何让别人看花——贴纸:怎么让?为什么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贴纸:为什么让?7、牵线“美丽”,一线贯穿1980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主人问她: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羡林回答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哪些美丽没变呢?8、过渡语:难道真的只有花的美丽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1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儿。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自由地读书。注意: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1)(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读看。(2)同样的道理,第二句应该怎么读。齐读,突出德国。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1)(请一名学生读完)问:季羡林想赞美德国的什么?——美丽,所以我们要把朗读的重点落在——美丽。听老师读。(2)我还是采用刚才那样重读的方法突出美丽这个词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美丽后面停顿久一点、那你们也来试试看。(3)生读句子归纳学法:原来我们在朗读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重读,也可以采用停顿的办法。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读?)(1)停顿教学,“如”是好像的意思,“入”是进入,我们平时读书停顿往往是在一个词语读完之后,虽参考资料,少熬夜!然这里的“如”和“入”是单个字,但是实际上表示一个词语,所以要做此停顿。(2)介绍山阴道的美丽故事:东晋王献之一日由我们现在的浙江绍兴去往诸暨,途径一条山阴道,其风景甚美,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阴道就从此声名远播,很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阴道”奉为风景极美的地方。(3)齐读。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概括方法:概括内容一定要清楚,简洁,明了。发现了没有,原来有时候题目拿来概括课文内容!三、一品“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感受花美(1)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2)配乐批注,开展语言训练(3)生自由读,做批注。(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5)关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老师发现你抓住了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你说什么是花团锦簇?学生交流:预设:花非常的多那可能会有哪些花?这些花都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板书)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德国街头的花很多?——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姹紫嫣红什么是姹紫嫣红?预设:花有很多种颜色。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花的颜色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是的,从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读到,这的花很——美(板书:姹紫嫣红)(6)朗读训练,引读你看,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这就是——花团锦簇。参考资料,少熬夜!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这就是——姹紫嫣红。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这家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过那条街,那家的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就是——走过任何……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8)交流想象的画面(9)分组朗读,读出花的又多又美师:多美的意境呀!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走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能不使人感到惬意舒服吗?现在带我们男女生分组读读看,看看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能把德国街头的花读得又多又美。(10)感悟花美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的什么美?——花美(板书)(11)背诵句子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就把它刻在心里,记住她,一起来背背看吧,真不会背,可以偷偷看一眼。四、二品“如何让别人看花”,感受行为美1、教师引导:是啊,德国的确是一个爱花的民族。那么,德国人是如何做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3、交流: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种花的地点——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茎,花的杆)5、出示图片,理解花的脊梁6、师:在家里,德国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们仍然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7、激发情感,感性朗读现在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学生交流(敬佩、赞美)参考资料,少熬夜!齐读8、引导理解莞尔一笑,体会德国人种花给被人看的行为美。(1)什么是莞尔一笑。(2)走进画面,情景再现,师生表演“莞尔一笑”(3)你从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了什么?预设:德国人认为种花给别人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9、引导感受行为美这是你又觉得德国人什么是美丽的啊?——行为美!(板书)五、三品“为什么让花给别人看”,体会风土人情美1、师:家家户户种花,家家户户的花都临街而种,虽然在家只能看见花的背影,可是倘若出去——又是怎样的场景,找出那句话?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1)这种境界是怎样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2)从哪里可以看出德国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3)引读:是啊,德国人就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3、交流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1)其实何止德国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实在我们也是一直这样做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学生交流,师引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扫地,借阅书本4、扣“又”,引导理解风土人情美孩子们,课文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师:什么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这样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参考资料,少熬夜!以前是什么时候啊——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的那十年。说明了几十年来,无乱风雨怎样变幻,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德国人种花的习惯没有变。如果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是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5、此时此刻,你觉得什么极美——风土人情!(板书)六、回顾“美丽不变”,升华课堂1、现在你们懂了吗,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的是什么没有变?花的美丽没有变;种花的行为没有变;风土人情没有变2、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就是:花美、行为美、风土人情美。七、朴实拓展,抄录“美丽”孩子们,美的东西值得我们珍藏,拿出我们的采蜜本,选择其中的一种美,把相关的句子抄下来。(播放音乐)八、板书美丽没变?花团锦簇花美姹紫嫣红人人为我风土人情美我为人人行为美临街而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通过训练、列举,让学生辨别同音字与形近字,正确地搭配词语。2.积累名言警句。3.练习写字。4.阅读欣赏《繁星》,感受文中描绘的意境,感受本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5.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搜集、交流与星空有关的资料并完成1篇相关的习作),融观察、阅读、交流、习作于一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教学重点阅读欣赏与习作。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参考资料,少熬夜!2.准备“漫谈星空”发言稿。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课时一、有趣的汉字1.学生自读词语、读读想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汇报,明确“秘、密、蜜”三个字为同音字与形近字。3.讨论:怎样区分“秘、密、蜜”这组形近字。4.学生齐读词语体会。5.学生列举其他同音字及形近字,并想办法区分它们。如:恼——脑决——绝在——再尝——常二、词语搭配1.学生独立完成。2.针对个别现象由同学互帮互助解决。三、名言警句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反馈,解疑。3.明确:本类三组词语都是戒骄戒躁、虚心类。4.引导学生继续积累这类名言。5.读一读名言,增强记忆,加强理解。6.选择或收集一则写在语文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四、作业1.积累同音字、形近字。2.收集名言。第二课时一、写字板1.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2个左右结构的字或4个上下结构的字,看看它们各部分占位比例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3.教师重点指导写其中的一两个字。4.学生练写。5.小组内评比打分。二、阅读欣赏1.自读思考,文章讲了什么?2.学生交流。3.默读:用“”画出你不懂的地方。用“”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半明半昧:昧——昏暗的意思。摇摇欲坠:坠——落下的意思。参考资料,少熬夜!5.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6.指名朗读、赛读。7.积累好词好句。(充实“词语库”)第三课时一、学习准备1.让学生观察星空,找一找北斗星、北极星、银河等。2.读一读有关星空的丛书,了解一些有关星星的传说,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和图片。二、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及完成作业情况等。三、活动程序1.小组交流有关星空的资料。2.小组报选代表准备在班级汇报。3.小组代表逐一汇报。介绍的内容包括资料的出处、内容、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接受同学的提问。4.评出最佳资料搜集员、最佳发言者。第四课时一、习作指导1.说一说:参加“漫谈星空”活动,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还听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故事?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应该选择哪些资料?3.讨论:开头可写些什么?怎么结尾?二、习作练习1.将发言的内容,整理成1篇发言稿,题目自拟。2.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誊写作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
本文标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78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