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美术教案(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美术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网友精心分享的小学美术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美术教案【第一篇】课题:寻找美的踪迹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教具学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课件内容: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2、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4、肌理图片的欣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2、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二)新授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参考资料,少熬夜!条长龙盘旋在山间。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学生讨论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作业设计: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四、作业评价: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五、拓展:(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教学反思: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参考资料,少熬夜!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如何用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来寻找美的踪迹。小学美术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尝试运用推平、捏、压、搓等方法表现物体的细节。活动准备:各色彩泥、肥皂盒、海绵宝宝图片、背景音乐。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你们看,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嘴巴,这是谁呀?他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海绵宝宝!二、了解不同的脸部表情。1.师:看,海绵宝宝他是什么表情呢?你能选一个图片来说一说吗?2.教师分析各种表情他的五官特征:开心:他很开心,你看他的嘴巴像一个弯弯的月亮,眉毛往上扬还是掉下去的?……3.教师小结:海绵宝宝真是个表情丰富的宝宝,你们喜欢他吗?三、幼儿探索海绵宝宝的做法1.师:你们想有个自己的海绵宝宝吗?今天张老师就做了一个海绵宝宝。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的海绵宝宝是什么表情啊?他的眉毛是什么样的?他的眼睛呢.....2.教师示范,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尝试自己动手师:首先我们取一块黄色的泥,用推平的方法,给肥皂盒先穿一层衣服。哎呀,我一用劲,盒子就凹进去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在推泥时,盒子还是好的呢?我来告诉你们吧,我们把两个手指头从盒子的开口地方伸进去,用手指头抵住盒子,这样我们另外一只手在外面推泥的时候,盒子就不会凹进去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也做一个海绵宝宝的身体吧!3.近一步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之上增添五官师:小朋友们看看他还少了什么?师:现在你们用泥给海绵宝宝添上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表情,好吗?四、评价作品。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海绵宝宝的表情和可能发生的事情。小结:你们喜欢自己的海绵宝宝吗?老师今天啊要给你们打满分,因为我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把废旧不用的肥皂盒变成了可爱的海绵宝宝!小学美术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1、初步了解纹样特点以及剪纹样的基本技法,体会剪纸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2、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剪纸的艺术特色,尝试几种剪纸纹样的方法并进行组合、装饰。3、体验剪纸艺术的乐趣,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交流与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剪纸纹样以及剪纹样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能将剪纸的纹样进行组合、装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受或体验,通过剪纸纹样美化身边的物品而表达出来。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视频引题(1)建议欣赏有关剪纸介绍的视频,激发学生了解剪纸的兴趣。(2)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些剪纸作品的装饰部分好看吗?剪纸中的这些装饰部分我们称它为剪纸纹样,而这些漂亮的剪纸作品就是由各种剪纸纹样组成的。(3)揭示课题:剪纹样2、欣赏、感受纹样,并尝试练习(1)出示剪纸作品《香囊花》。提问:作品中都有哪些形状的纹样?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纹样。(2)尝试练习教师分别示范柳叶纹、月牙纹及锯齿纹的剪发。学生初次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可提醒学生将剪下来的纸片放入小纸盒里)3、进一步欣赏、探究(1)继续欣赏《香囊花》,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幅剪纸作品中,除了柳叶纹、月牙纹和锯齿纹这几种基本的剪纸纹样以外,你是否还能找出其他的剪纸纹样吗?(2)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作品中的图案可以是由一些基本的剪纸纹样组成和演变而成的。然后进行讨论、交流。(3)欣赏其他剪纸作品。剪纸纹样可以以组合变形的形式展现在剪纸作品中。(引导学生感受,剪纸作品中的剪纸纹样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和组合)4、了解剪纸纹样的应用(1)出示图片。剪纸纹样不仅仅被人们用在剪纸上,在我国很多地区,剪纸的形式较多地用在刺绣和贴花的底样上。教师小结:为了适应刺绣的需要,剪纸纹样的画面都是线条流畅、结构饱满,具有各种变化丰富的形式。参考资料,少熬夜!(2)出示图片。看一看:剪纸纹样还被用在了什么地方?(让学生了解剪纸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3)想一想:剪纸纹样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引导学生感受剪纸纹样能把生活用品装饰得更美,令人赏心悦目。5、创作练习(1)课间展示作品,请学生欣赏并分析所用的剪纸方法。(提示:对称图形可将纸对折后面一半的图案,再用剪刀将纹样镂空剪出来)(2)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第11页镂空剪纹样的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示范。(可提前做好半成品以便节省时间)(3)用剪下来的纸纹样提问:这些剪下来的纹样还有用吗?(让学生回忆五年级上册第3课《适合纹样》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再创造:可以根据物体的外形来进行剪纸纹样的拼贴)(4)课件展示同龄人作品。(5)出示作业建议:选择用剪刀镂空剪或拼贴剪纸纹样的方式来装饰一种生活用品。(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分组情况,给学生分配剪刀剪纹样还是拼贴剪纸纹样,使学生作品呈现多样性)(6)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6、作业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或互评(1)说一说:你用剪纸纹样装饰了什么生活用品?(2)评一评:你喜欢用哪一件剪纸纹样所装饰得生活用品?作品的哪个地方最吸引你?(3)教师总结7、拓展延伸(1)欣赏其他类型的剪纸作品:果蔬类、花鸟类、动物类、人物类、山水类、植物类作品。(让学生感受剪纸种类的多样性)简略介绍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剪纸纹样从单个到多个的区别)(2)课后也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地域特色。小学美术教案【第四篇】教学内容:第4课真情对印(活动一)教学目的:(1)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其特点。(2)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过程:一、欣赏探究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住哪?3.: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二、实际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2.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三、反馈指导1.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4)揭开候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2.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像。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印什么?四、自主表现1.提出作业要求。(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3)想像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2.学生再次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指导。五、欣赏感悟1.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2.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后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参考资料,少熬夜!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本文标题:小学美术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04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