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优选九篇】
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优选九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漂亮的网友为您带来了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精选九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网友最大的鼓励。【第1篇范文】: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第1篇范文】【活动目标】1、丰富对钟面结构的认识,了解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懂得时钟、时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守时的意识。3、在拨钟的过程中,知道关于整点的知识。【活动准备】时钟模型人手一份,实物钟,课件等。【活动过程】一、问题导入,引出生活所需。师:孩子们,现在几点了?生活中有什么方法知道准确的时间?二、了解钟面结构。1、播放课件,追忆钟面结构。呈现一个大圆(ppt1)。师:这是时钟吗?追问:让这个大圆变成时钟的钟面需要添加什么?(1)数字。师:你知道钟面上有哪些数字?这样排对吗?(数字打乱排)(ppt2)你平时看到的钟面是怎样的?总结:原来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12在最上面,然后从1、2、3、4一直到12围成一个圆。(ppt3)(2)针。师:钟面上还有什么?(ppt4)(时针、分针、秒针)师:细细长长的是分针,短短粗粗的是时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师:看看分针和时针有什么不一样?(ppt5)2、观看实物钟,发现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师:现在我要让分针和时针动起来,仔细观察,它们之间会有什么秘密呢!(老师拨钟)小结:哥哥长,弟弟短,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三、认识整点。1、学会看整点。师:时钟可以告诉人们几点可以做什么事情,看,这是老师一天的生活图片。(ppt6)早上我几点起床?几点上班?中午几点吃午饭?晚上几点睡觉?(ppt7)这些都是整点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ppt8)总结:时针分针真有趣,整点时分针都是对着12,时针对着几就是几点整。如果分针对着12,时针对着8就是几点整?2、学会拨整点。师:小朋友,你知道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吗?(ppt9)早上你是几点起床的?请你拨一个整点钟,要沿着数字1开始拨哦!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的?他是几点起床的?(6点)(ppt10)请拨一拨你晚上睡觉的时间。你是几点睡觉的?你呢?总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但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时间。四、游戏巩固:《老狼老狼几点钟》。(ppt11)现在是什么时间了?(游戏时间)是的,游戏时间到了,我们来玩游戏吧!今天玩《老狼老狼几点钟》好不好?老师做老狼,你们做小羊,老狼说时间,小羊快速拨一拨,拨好后定住,拨错的小羊则要被老狼抓走哦!明白吗?游戏2-3遍后离开活动室。【第2篇范文】:《认识时钟》大班数学教案【第2篇范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二课时《小芳的一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2、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看一看,认一认,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差一点整时的情况。(2)通过看一看,拨一拨,连一连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读钟表。3、情感态度目标(1)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教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钟表表盘、钟面图片学具:学具盒中的表盘、快乐的星期天表格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一个小朋友也想加入到我们的学习中来。她的名字叫小芳,她给我们带来了她一个上午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小芳的上午)1、尝试认表。(1)多媒体课件出示书上第一幅图,让学生认一认图中的钟表。提问:①、小芳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六时刚过一点点的时候刷牙)②、你是怎样认出时间是6时刚过?情况一:认为是6时,教师引导:看一看分针正好指向12么?分针刚刚走过12,应该是6时刚过。情况二:认为是6时3分,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情况三:认为是6时刚过,教师引导6时整的时候时针正好指6,分针正好指向12;而现在时针刚刚走过6,分针过了12,应该是6时刚过。教师小结:分针刚刚走过12,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刚过。(2)多媒体课件出示书上第二幅图,让学生认一认图中的钟表。提问:①、这是什么时间:(快8时)②、为什么认为是快8时情况一:7时55分,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现在时针接近8,快要走到8;分针还不到12,应该是快8时。情况二:8时55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进行辨认,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情况三:快8时,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教师小结:时针接近几,快要走到几,分针还不到12,就是快几时。【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尝试认表,教师帮助总结整时过一点或者差一点整时的特点。】(3)第三幅图,是9点整,学生认读没有困难。问学生:你是如何认读的?(9时整的时候时针正好指向9,分针正好指向12)(4)第四幅图,放手让学生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读的。(快10时现在时针接近10,快要走到10,分针还不到12,应该是快10时。)2、说一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又学会了认读新的时间,现在同学们把时间和小芳在做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过的?从小芳的身上,同学们学到了什么?3、比较、区别老师出示两个钟面,一个是12时刚过,一个是快12时读出两个钟面的时间,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学生反馈总结(12时刚过的时针刚刚走过12,分针过了12;快12时,时针接近12,快要走到12,分针还不到12。)教师揭示“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特征:由于时针、分针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时间不同。几时刚过的钟面是时针刚刚走过几,分针过了12;快几时的钟面是时针接近几,快要走到几,分针还不到12。【通过比较12时刚过和快12时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印象,掌握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基本特征。】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第一题,小动物读得对不对,请你把错误的读正确。(先让学生独立辨认,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反馈)错例①小燕子:第3个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应该是6时。它把时针和分针搞错了!②小狗:它的钟面上的时针就快到12了,分针也快到12,应该是快12时。2、连一连(课本93页第2题)3、动手操作:安排“快乐的星期天”每组小组长拿出快乐的星期天的情境图,小组合作,在图上帖上自己组选择的合适的时间。活动规则1、先小组有秩序的讨论出每个情境的合适时间。2、再在组长的带领下将钟面贴在快乐的星期天的情境图上。3、各组找一名小朋友汇报。(各小组代表反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三、总结评价,拓展延伸。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作业:在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3篇范文】:大班《认识时钟》教案【第3篇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教学准备: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个钟。教学过程:一、教师出示挂钟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2、钟的作用是什么?二、教师出示自制的钟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三、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分针)每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四、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即两针再次重合)为止。五、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老师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六、教师再将长、短针都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老师拨针,教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远了?)。这时,时针走在12和1的中间,这就是12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就走半格,就是半点钟,然后教师依次拨1点半、2点半、3点半。七、教师再请幼儿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纸钟面上拨出半点钟。请小动物检查是否拨对了。八、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老狼看时间未到就不吃小羊,时间到了6点,就吃小羊。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活动反思:《指南》明确提到:我们要观察孩子的需要,解读幼儿,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我们关注的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从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做事拖拉,时间观念淡薄,同时,我们与家长沟通中也发现这些问题,我想这也是城里和乡下孩子共性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幼儿的时间和责任意识,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下乡。我发现《指南》在各领域的教育建议中,都非常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的同时实现学习和发展,本次活动除了对时钟结构及运转规律的充分感知后,我更注重目标2的制定与落实。通过《指南》的学习,在准备过程中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往我们一般通过集中活动之后,再让幼儿在分区活动中继续玩、继续巩固。这种方式我们一线老师都会发现幼儿的兴趣不长久,甚至老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得不到孩子们的喜欢。现在,我们是大胆在活动之前与幼儿一起收集自己的小闹钟并投放下去,这些形状各异又是自己喜欢和熟悉的闹钟能吸引幼儿充分去感知,自己去发现其中的特征或相互的关系,从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已收集到哪些有益的经验或需要,我们就有针对性帮助幼儿梳理,渐渐地幼儿就学会怎么去观察和怎么去解决问题,突出他们的主动性。活动课件的图片,采用他们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活动环节照片,这些是他们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熟悉的画面,所以,幼儿互动得非常好,能准确表述时间与生活环节之间的联系,。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思路,我是先让幼儿充分观察和感知后,幼儿发现问题,然后我们老师帮助梳理的这么一个理念。在活动引入的设计,我注意到自然、有效的方式进行。以一种很自然的生活对话,引出时钟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抛给幼儿的是简单的“时钟有是什么用?”幼儿可能会出现一时的不解,引发不了幼儿的兴趣,换成通俗易懂的提问,不仅拉近了幼儿,也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他们就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老师过多的语言解释。感性经验和兴趣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幼儿有了这些感性的经验后,我就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认识时钟的结构和运转规律,如:找相同、比赛跑等等。紧紧抓住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联系时钟的整点,建立时间概念,突出活动的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促使幼儿获得数学的思维方式。对时钟结构的认识幼儿还很兴趣,如:在“找相同”的环节中,每个时钟的分针、时针、秒针的运转规律是一样的等等,还需要他们继续观察、发现。时间的概念会在幼儿的不断操作和生活体验中得到理解,更希望幼儿通过这些活动能学会看点钟做事情,做到上学不迟到,做事不拖拉,做一个守时好孩子。【第4篇范文】:大班《认识时钟》教案【第4篇范文】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3、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本文标题: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优选九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03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