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重温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个人心得感想
重温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个人心得感想重温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个人心得感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延安时期是一个具有特殊重要历史意义的伟大时代。从1935年10月19日,毛主席、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起,到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东渡黄河离开陕北的13年,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所走过的伟大的延安时代。延安时代所经历的13年,几乎占到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年的一半。在这13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由长征结束时仅存的3万多党员发展到100多万,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由长征结束时的几万人发展成百万大军,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由大革命失败后硕果仅存的一块发展到近1亿人口的十几块解放区,实现了中国革命由低谷走向高潮的伟大转折,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全方位、多方面的伟大贡献。产生了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的党的坚强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执政并且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一下子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党的百年历史同样证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胜利,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来掌舵、来领导。延安时期,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核心的形成,特别是产生了全党公认的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为进一步加速并推进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因为,建党之初,虽然指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但处于幼年时期的党,还没有完全认识并掌握中国革命的规律,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完全一致地结合起来,所以遭受了大革命的失败,遭受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等重大挫折和损失。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经过胜利与失败的反复比较与筛选,逐渐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代,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党总结历史经验,端正思想路线,整顿不良作风,达到了全党空前的大团结,所以才为党的七大的召开,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正如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开头就明确指出的:“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将人类最高智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创造地应用于中国这样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以反帝反封建为直接任务而又地广人众、情况极复杂、斗争极困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坚持了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并向一切与之相反的错误思想作了胜利的斗争,党才在三个时期中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达到了今天这样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的巩固和统一”,进而发展了“强大的革命力量,有了120余万党员,领导了拥有近一万万人民,近100万军队的中国解放区,形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的伟大的重心。”《决议》庄重地宣告,“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尽管历史已经跨过了70多个春秋,今天,我们回顾和还原延安时代的历史,阅读、重温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体悟到当年出席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的中央委员和列席会议的领导们那种对于我们党产生了自己的领袖,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的自信与自豪,那种讨论和通过《决议》时的欣喜与振奋,那种拥护和维护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的自觉与坚定。这一切都反映在、体现在整个《决议》的字里行间,溢于言表,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仍然令人鼓舞,振奋人心。我们学习和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做到学史明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中央强调的“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落到实处。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到胜利的党的成熟理论毛泽东思想一个政党理论上的成熟,是党成熟的根本标志,也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代不仅产生了党的第一代坚强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而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的成熟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导了中国革命由失败到胜利,再到新的胜利的伟大斗争。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要引导中国革命到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但幼年的党,特别是当时处于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党的早期领导人还不善于这种结合,还不善于领导这种结合的实践和斗争。因而,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胜利,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主要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特别是王明左倾错误造成的失败使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和党在白区的力量都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30万人减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30万人减到4万人左右。实践证明,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将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它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延安时代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虽然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历史局限,只解决了生死攸关的军事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问题,还没有也不可能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长征到达陕北,我们党有了陕甘宁边区这个家,尤其是在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相对稳定条件下,才有了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造的条件。延安13年,我们党的理论战线上异常活跃,群星灿烂。不仅毛泽东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创新,形成了完整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思想、关于党的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等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加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159篇著作中,有112篇都是在延安创作和发表的。而且,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陈云、王稼祥等一大批党的领导人都为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展开和成熟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伟大创造,也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1945年在延安举行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就指导中国革命势如破竹,很快取得成功,取得胜利,先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紧接着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是被中国革命实践证明了的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到胜利的成熟了的伟大理论。这是延安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又一伟大贡献。培养了抗战建国所需要的治党治军治国的干部人才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代,是党走向成熟、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党的干部教育培养事业大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一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人才的培养。因为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和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的抗战建国人才。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他特别强调:“在担负主要领导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100个至200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另一方面,长征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为党大规模培养训练干部创造了条件。所以,党中央在延安创办了抗大、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鲁迅艺术文学院等30多所各类干部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大规模培训抗战建国所需要的各类干部人才。为了加强对于干部教育的领导,党中央采取和实施了强有力的指导措施。一是建立了完善的干部教育管理体系。在中央专门设立干部教育部,并且由张闻天担任部长。各级党委设立干部教育科,专门负责干部教育工作。并且要求“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地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二是制定了科学完整的干部教育方针。这主要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要求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三是选派强有力的领导抓干部教育。延安时期,党中央专门设立“干部学习节”,成立总学习委员会,毛泽东亲自担任主任。既抓在职干部的学习,更抓干部学校的教育培训。毛泽东曾亲自担任中央党校的校长,并派彭真担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同时,选派林彪担任抗大校长、罗瑞卿担任副校长。张闻天担任马列学院院长,吴玉章担任延安大学校长,成仿吾任陕北公学校长、李维汉任副校长。先后选派李富春、徐特立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等等。四是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为延安干部学校学员授课。毛泽东不仅大力倡导学习,带头学习,并且经常为中央党校、抗大、马列学院、陕北公学等学校干部学员讲课。与此同时,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同志都曾亲临干部教育第一线授课或作专题报告,极大地提高了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带领下,大规模的干部培训教育事业在延安的“窑洞大学”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整个延安变成了一所干部教育的大学校、大熔炉、大课堂,集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和各方面的精英人才,不仅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干部保证,而且为后来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储备了大批干部人才,使一批批干部不断走向全国解放的战场,走向党的事业所需要的新战线、新岗位,使新中国有了治党治国治军的精英和骨干。延安时代的这一伟大创举,也写下了中国共产党教育、培养干部的伟大事业极其重要的光辉篇章,为后来的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锻造了体现我们的党魂军魂国家魂民族魂的延安精神伟大的延安时代,在产生了党的第一代坚强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的指导思想、培养了治党治军治国所需要的干部人才的同时,也锻造并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13年,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指导党的各项工作和伟大斗争,继承发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传统,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和精神风范,所锻造的具有中国特色能够体现我们的党魂军魂国家魂民族魂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首先,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和展示弘扬。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延安时期,我们党形成了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延安作风,产生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和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等等,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提升到了崭新的新境界、新高度。其次,延安精神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继承和继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脉相承、薪火相传。长征的胜利,不仅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陕北,而且把我们党创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直接带到了陕北、带到了延安,使我们党始终高举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旗帜,解决中国革命进程中遇到的新的实际问题,形成了肩负民族希望的抗大精神、体现团结进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
本文标题:重温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个人心得感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37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