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制度改革自查报告范例(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制度改革自查报告范例(4篇)【前言导读】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的“制度改革自查报告范例(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呢!商事制度改革自查自纠报告1商事制度改革自查自纠报告20xx年3月以来,我县全面实施商事改革。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商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政策,一方面通过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免征登记费等举措,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全民投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暂行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暂行规定》等5部规章及年检改年报制度等信用监管相关规定,极大提高了全县经济的活力和质量,“宽进严管”、“信用监管”的局面逐步形成,商事制度改革初现成效。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一、《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落实情况1.全面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将公司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外,取消对公司设立最低注册资本、首次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方面的限制,公司注册不再登记实收资本,无需提交验资报告。自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我县共办理各类公司登记1918户,其中新设立登记562户,变更登记1187户,备案登记169户;新增公司517户,新增从业人员4152人,新增注册资本1173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平均每个工作日新设立登记14户、新增注册资本万元。2.全面落实“年检改年报”。取消了营业执照年度检验和验照制度,实行年度报告制度;将连续两年不按时提交年度报告、未在核准住所开展经营活动的商事主体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公示平台向社会公示;同时,积极组织企业、个体户开展专题培训,指导其熟练运用网上平台准确报送年报信息并及时进行公示。3.全面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免收各项登记、年检费用,自20xx年3月1日起,全面启用新版营业执照。改革前,企业办理营业执照需先开户、验资等,耗时少参考资料,少熬夜!则1周,多则数月;改革后,大部分企业可在申请当日领取营业执照。二、《xx市简化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暂行规定》的落实情况认真落实《xx市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暂行规定》,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改商”,到目前为止,共办理“一址多照”62户,“住改商”11户。三、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有关规定的落实情况全面落实“先照后证”。按照《国务院决定改为后置审批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的通知》、《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取消我市自行设置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及时调整前置变后置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了1项我县自行设置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最大限度降低办照门槛。四、《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xx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的落实1.建立了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县政府于20xx年5月21日印发了《xx县适应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建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召集人,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40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于县工商局,负责统筹日常事务工作。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厘清了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的权限职责,建立完善了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工作机制。2.加强了市场主体“宽进严管”工作。一是全面推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截止20xx年6月30日,我县20xx年度已公示年报企业数为1415户,公示率达%;20xx年度已公示年报企业数为1844户,公示率为%。二是开展了企业即时公示信息抽查。20xx年1月,我县首次开展了对企业即时信息公示情况的抽检工作。通过资料检查、实地核查、网络监测等方式对我县27家企业公示的即时信息进行了检查,其中正常申报的有24户、占抽检总数的%;通过登记住所(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有3户、占抽检总数的%;因失联进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有3户,抽查结果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三是开展了企业公示出资信息定向抽查。我县对24户企业进行了企业公示出资信息定向抽查,其中正常申报的有20户,占抽查总数的%;通过登记住所(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有1户,占抽查总数的%;未履行公示义务的有2户,占抽查总数的%;进入吊销程参考资料,少熬夜!序的有1户;因“失联”、“未履行公示义务”进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有3户,基本建成了以信用信息公示为主要手段的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四是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台账》,对进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进行重点监管。五、“三证合一”有关规定落实情况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根据省政府办公厅5月25日印发的《关于在全省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我县制定了《xx县市场主体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从20xx年7月1日起,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一是修订完善登记申请材料规范目录及表格文书。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三证合一”登记申请材料规范目录及表格文书,用一张申请表格涵盖所有信息,实现“一次申请、一口受理、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二是加快申请人材料、信息流转。在网上审批系统企业注册并联审批子系统建成之前,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及人工传递的方式进行申请人材料、信息流转,进一步精简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在5个工作日完成“一证三号”营业执照的办理。三是大力宣传“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新政。我县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xx手机报等媒介积极宣传“三证合一”新政。自20xx年7月1日至今,共办理“三证合一”执照18户。六、我县商事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先证后照”改革后,后置审批事项与后续监管有待加强。一是由于企业、工商部门与后置审批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投资者对“先证后照”理解有误,对后置办理手续繁杂,部分投资者在取的营业执照后,后置审批办理不及时,甚至未办理审批就直接从事经营活动。二是由于进驻行政中心的相关部门各有一套自己的审批系统无法实现工商登记机关、行政许可机关、监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2.部门间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未建立,相互配合不到位。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工商系统虽然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对注册登记,备案、行政处罚等信息在系统公示,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违法企业“黑名单”等信息向社会公示。但是,目前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信息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方面的限制,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3.商事制度改革后,工商部门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工作量大增,人员较少。4.“三证合一”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参考资料,少熬夜!建议:一是适时增加工作人员;二是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年拨付;三是依托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提供技术、财力支持,搭建好相关部门市场主体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七、我县商事制度改革的下一步举措1.深度释放商事制度改革红利一是要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改革经营范围登记,改革企业集团登记,放宽住所登记,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试行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着力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适时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二是要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先证后照”改革的后续监管措施。严格执行39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目录,目录外的一律不作为公司登记审批项目。2.全面推广使用企业监管警示系统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签订xx省企业监管警示系统合作备忘录并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数据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行“大数据、大监管、大运用”企业监管警示系统模本,让执法部门依法行政、阳光执法、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3.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5月25日印发的《关于在全省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回头看自查报告2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朽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务中心结合市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制定和完善了行政审批实施程序,探索了行政审批方式创新;认真落实改革的配套措施,加强了后续监管工作;坚持严格依法改革,规范了行政行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现将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一、力保市上下放审批事项如期对接市委、市政府以广委发[20xx]14号文件下放经济管理和审批权限共计223项,其中市县两级部门均有管理审批权市上不再直接管理审批、一律下放由区市县管理审批的事项有117项,将下放给省定扩权县(市)的市级管理审批权限同等下放给其他3个区市县管理审批的事项有45项,属市级审批现授权或委托下放由区市县实施审批的事项有61项(其中授权30项,委托31参考资料,少熬夜!项)。为了确保在6月1日前将市上下放、授权或委托的223个经济管理和审批权限实现对接,在县法制办、审改办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县政务服务中心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一是借全县政务信息工作会之机,对相关部门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二是会同法制办、审改办等部门对各有关部门对接的情况进行了反复、认真核对;三是组织人员加班加点将核对无误后的相关信息录入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成功实现了市县对接。二、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完善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行政许可依据备案审查等制度;积极探索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统一办理行政许可制度。中心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抓紧制定了我中心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办法等与《行政许可法》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三、着力构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长效机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十分必要。中心按照“廉洁、高效、规范、便民”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一是调整了工作机制。根据国务院和政府的有关规定,建立行政审批工作责任制,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窗口工作人员。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行政审批项目的实施情况。督促各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将改革纳入日常工作范围,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审批管理和监控机制,形成用制度规范审批、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二是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公示制度。各窗口采取“统一受理、统一回复、分别处理”的审批方式,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公开的途径和方法,增强了审批工作的透明度。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审批项目的名称、依据、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和收费标准、审批结果都及时向社会公开。中心大厅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措施,结合政务公开工作,全面、准确、真实地公开应该并且能够公开的保留项目的有关情况,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扩大政府网上办公的范围,及时向社会公开审批事项、服务程序、办事方法,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三是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目前,各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都已制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及责任追究办法。这是通过制度设计,保证行政许可决定正确性、公正性的重要举措,是防止滥用权力、促进公众参与、保证正确行使权力的必要手段,是各部门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公开承诺。各窗口工作人员参考资料,少熬夜!充分认识到了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重要性,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诚信政府的高度,切实把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实施程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有效防止了执行与制度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中心配合监察室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建立了举报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督和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或不当的审批行为。四、切实加强了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会遇
本文标题:制度改革自查报告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33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