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做表面文章”整改措施(精编4篇)
做表面文章整改措施(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做表面文章整改措施(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纪检体制改革不是做表面文章1——谈纪检体制改革(上)王琳《中国青年报》(2014年07月16日02版)观察近年来与反腐败相关的制度反思,解决方案多聚焦在“加强监督”这四个字上。就中国的反腐体系来说,其实并不缺乏监督的制度设计,举凡组织监督、纪检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检察监督、媒体监督等等,不一而足。但腐败依旧,问题在哪儿?所有腐败本质上都是权力的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遏制腐败唯有让绝对权力变成相对权力、规范的权力和受限的权力。在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上,方向并没有错。问题出在监督的效能上。民间如是调侃,“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险,司法监督太晚”。这个流传颇广的段子道尽了各种监督的尴尬。而在反腐败体制和机制上,问题首先出在机构职能分散,无法形成合力;查办案件外来干涉太多,腐败频发但责任追究不到位。作为对当下反腐形势的回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明确提出:“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针对“同级监督太软”的问题,“决定”拿出了“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的药方。毫无疑问,“线索处置”是纪委查办反腐案件的关键环节,在以往的习惯性程序中,地方纪委若发现本地的重大腐败案件线索,必须向同级党委主要领导报告,在得到首肯后才能进行初查。这无疑给地方主要领导干涉办案提供了机会和便利。压案不查、瞒案不报、举报人信息泄露多是在线索处置环节就频繁发生。不难看出,“决定”在明确各地纪委应将案件的线索处置和查办同时向上级纪委报告,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如此具体的改革措施直接写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显示出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的执政风格。2013年11月,三中全会刚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就专程赶赴位于湖北的中央监察委员会旧址。王岐山在这次调研中强调,纪检监察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逐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一定要唯实,不能做表面文章!”这是王岐山对纪检体制改革的明确要求。而没有务实的纪检体制改革,哪来反腐败的真实成效?坚持标本兼治,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与此相适应,中纪委明显加大了办案力量。各类改革举措也围绕着强化办案而展开。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已将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从125个清理至14个;在机构、编制和人员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整合了6个内设机构,增设4个纪检监察室,使负责具体查办案件的纪检监察室由8个增至10个。而业已启动的、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纪检改革举措,非“巡视”莫属。当然,巡视早已有之,但从十八大以来的“巡视”成果看,中央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有价值线索,就比过去明显增加。今年3月,中纪委又提出,要实施组织制度创新,机动灵活开展专项巡视,首次专项巡视对象为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涵盖科技、教育、农业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这“决定”提出,要“实现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以及巡视制度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7月7日,5个中央巡视组通报了在河南、辽宁、甘肃、复旦大学、中粮集团发现的问题。“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等触目惊心的词汇,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河南甚至还被指出,“买官卖官问题突出,跑官要官、拉票贿选问题一度也比较严重;干部带病提拔问题时有发生”。短期的巡视每一轮都能有所斩获,这一现象本身也令人深思。一是每一轮巡视均有固定期限,时间并不长;二是每一轮巡视均以谈话为主,使用的都是常规方式,既没有“窃听风云”式的“高大上”侦查方式,也没有任何特别的手段。但就在这样的短期内,以这样常规的方式,却查出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等严重腐败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查处腐败问题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警示着地方各级纪检机关在发现和查处身边的腐败现象上还存在诸多漏洞。虽然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对象主要是省部级领导干部,但从巡视组发现的省部级领导腐败行为中,总有一批低层级领导干部和商人卷入其中,有的腐败行径在当地甚至是公开的秘密。为什么地方纪检对这些腐败行为无动于衷?如果曾发现但忌讳这些“小老虎”的保护伞太大,为何不上报寻求更高层级纪检组织的支持?毋庸讳言,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保证既得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对待“改革”阳奉阴违并不鲜见。诸如以文件贯彻文件,以材料汇报替代实质改革举措的官场陋习,至今仍绵延不绝。纪检体制改革面临的任务,不但要指向“上级监督太远”,同时也要指向“同级监督太软”,还要防范上级派驻下级的纪检人员与被监督对象勾连,成为腐败利益共同体。加强对纪检监察系统干部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也是这一轮纪检体制改革的亮色之一。长期以来,纪检人员备受“谁来监督监督者”的质问。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对纪检监察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中纪委也新设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用纪委内部的“纪委”来对准自己。一个严格监督的改革思路是,让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保持适当的开放性,引入外部监督、异地监督等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监督纪检人员。企业文化不要光做表面文章2企业文化不要光做表面文章字号:小中大|打印发布:2009-9-1623:48作者:webmaster来源:慧聪网查看:529次先说个笑话。建国初期,一位师长的父亲从农村来探亲。每次开饭的时候,师长总是抓起电话,吩咐食堂送一些饭菜过来。临走的时候师长问他要带点什么,他指着电话说我要这个。师长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把电话摘下来让父亲带走了。老先生一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地跟老伴得意地说,这下好了,我带回个宝贝。这个宝贝只要抓起来对着它说几声,一会工夫就会有人大鱼大肉地送来的!这笑话是启示不能只学表面文章,过去曾流一时的CIS设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吗?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说实在的,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我想从培训、咨询和实践的经验来看,还是可以谈一点个人的感触——即真正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企业文化传入我国企业界也有几十年了,许许多多企业仍不能了解它的真谛,甚至照猫画虎地摆出了许多花架子,有做秀之嫌,自觉不自觉得让人感到,某某公司在搞企业文化,好象这样一来企业就真有了文化内涵。这从多数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划到党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企业文化总结中都是一些员工文体活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学雷锋之类的字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企业并没有找到企业文化的真谛,只是将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党的建设的一些内容都装到了企业文化这个“大筐”里,由于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在这些企业里,企业文化只是一句口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尽管有些企业似乎“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很大,场面也很轰轰烈烈,但我却认为那不过是在认认真真地在做表面文章而已。怎么才叫不做表面文章?笔者认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套用当今流行一句话叫做:同样也是一把手工程。要想培育好的企业文化,企业老总首先要有较高的治理层次,包括扎实的治理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到位的个人素质。一方面老总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应从企业经营治理的每一环节抓起,要扎扎实实地发动员工搞好基础治理,进而布署好更高层次的投资、产品、营销等发展战略,使企业抓市场机遇,获得长足发展。当企业的经过多年磨砺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时,企业文化就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老总的素质高低、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当然,企业文化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的群体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目标、行为方式等等的综合体现。这里当然包含了公司一般员工的成份,但企业领导层,关键是一把手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绝对是最重要的。改作风不能做表面文章3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不能做表面文章2013-04-15来源:人民日报编辑:原碧霞——持之以恒转作风之一中央出台改作风的八项规定以来,自上而下涤荡人心,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得到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肯定。然而,贯彻规定,落实任务,殊非易事。当前,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改作风不能只作表面文章。不少干部群众反映,在改作风的强大舆论压力下,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高档饭店冷清了,内部餐厅、私人会所却热了;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迎来送往减少了,却变换各种办法陪吃陪喝;有的形式上“瘦身”,内容却未“健身”,官样文章一如既往……尽管绝大多数地方认真贯彻规定,严格自律,正气上升,但上述种种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不可小看。要认识到,这不仅会消解改作风的已有成效、影响改作风的最终实效,也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改作风一阵风,也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易发的痼疾。上级一重视,马上就抓,领导不强调,立刻就放。嘴上雷声大,行动雨点小,风头过后,一切照旧。这本身就是一种坏作风。正因此,中央明确要求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改作风,以“常长”二字抓作风,一抓到底,绝不懈怠。将改作风进行到底,就要认清当前形势任务:改作风不是为了“应付”,搞所谓变通是非常错误的;就要形成一套制度保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作风导向体现在政绩考核、干部选拔和行政问责的全过程;就要完善各项监督机制:畅通渠道让媒体和群众监督,为改作风注入压力,带来动力。“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改作风,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政治责任。只有在思想深处触动“密切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在党性修养上强化执政为民这个责任,才能将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只有持之以恒真转实改,才能彻底摒弃观望风、杜绝一阵风,打消干部群众顾虑,让民心与党心贴得更近。做表面文章,整改措施41篇:群众路线实践整改措施xx同志个人整改措施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根据中央、省委、市委要求,按照xx镇的统一部署,我认真系统的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对照焦裕禄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摆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和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觉悟,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坚持聚焦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和整改“四风”问题,带头抓好整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二)总体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整改落实,把问题解决到位”的指示精神许昌市委“三问三行”、“三联三知”的要求,着力解决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带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扎实开展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以高度自觉的精神增强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能力,形成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二、整改任务和措施(一)立行立改事项1、工作态度不端正,标准要求低问题。对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题不愿意扑下身子去解决,还采取老思维、老办法去处理。没有创新工作思路,从根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1)措施一: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坚持务实重干,不做表面文章。(2)措施二:要严格按照要求去工作,不搞变通,不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完成时限:立行立改。2、惰性思想严重,不亲力亲为问题。内动力不足,上进心下降。思想上不求进步、知识上不求更新。干事惜力,不掏真劲,(1)措施一:克服消极思想,破除急躁情绪,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2)措施二:强化积极进取意识,破除自满观念,培养拼博精神,改变履职不尽责的工作状态。完成时限:立行立改。3
本文标题:“做表面文章”整改措施(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29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