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以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汇编4篇】
以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汇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以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汇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心得【第一篇】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心得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第二篇】中组部负责人就《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本报记者盛若蔚《人民日报》(2014年05月30日11版)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中央组织部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就《意见》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为什么要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答: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深化,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创新和方式方法转型的必由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这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很重要的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而这方面问题还不少,比如,一些新兴行业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等。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通过强化服务解决基层组织突出问题,这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体现和有力举措,必将极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第二,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含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其中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比如乡村治理、社区治理,还有社会治理等。同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需要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有利于改进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第三,这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围绕这一目标来推进建设。但由于基层党组织处在一线,广泛分布在党员和群众中间,各方面的服务任务更直接、更具体、更聚焦、更紧要,更应体现“服务型”的要求。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把服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学习、服务、创新有机统一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为实现党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处在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最前沿。迫切要求加强与群众的直接联系,创新服务群众的组织形式,深化与群众的“鱼水”感情。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为纽带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问:怎样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与强化服务功能的关系?答:我们党是执政党,基层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政治组织。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党长期执政、更好执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也必然围绕这个根本目的来开展。基于此,《意见》提出,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基本定位、基本属性,着眼于履行党的政治责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一是明确政治任务。就是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二是担负政治责任。就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三是彰显政治特征。就是要有严肃的组织生活、严明的组织纪律、严密的组织体系。四要强化政治功能。就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等作用,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可见,搞好服务是手段,发挥作用才是目的。要通过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功能强了,战斗力自然就强了,二者有机统一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体实践中。问:怎样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答:《意见》提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这“五个服务”是以党章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依据,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立足各领域党组织的职责,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内涵的总体概括,也是基层党组织做好服务工作的根本要求。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把握。第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是服务。就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是服务,着力点是服务,落脚点也是服务。要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服务型”,必须推动其工作向服务紧扣,功能定位要明确服务,工作理念要凸显服务,工作重心要转向服务,重点任务要聚焦服务,检验标准要突出服务。各领域党组织要紧扣“五个服务”开展工作。第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根本是服务群众。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五个服务”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最终指向和目的都是服务群众,都是为了让群众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把握“服务型”的内在要求,首先要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落实“服务型”的具体任务,关键要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衡量一个基层党组织是否是“服务型”,根本要看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效果如何,群众满意不满意。第三,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注意正确处理“五个服务”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首先,服务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发展在现阶段很重要的就是服务改革。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长期的历史任务;而改革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其次,服务民生说到底是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改善民生。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不尽相同。服务民生侧重生产生活层面和社会管理;服务群众,侧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体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这也是对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再是,服务党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群众需要通过服务党员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党员是服务的主体,也是服务的客体。作为党组织要关心党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但也要从严教育和管理,为他们更好服务群众、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问:怎样理解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答:《意见》提出,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这主要是考虑,各领域党组织职责任务不一样,情况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服务,这是贯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根红线,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题。以“服务型”为统领,可以使整个基层党建目标更加聚焦,有利于各领域统筹推进。具体来讲,一是要以服务统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内容,就是党组织班子、党员队伍、活动方式、基础阵地、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建设,都要朝着“服务”转型,为增强服务功能、建强服务队伍、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打牢工作基础。二是要以服务统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个领域,就是农村、社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一盘棋”谋划,聚焦服务、突出服务,按照“服务型”的目标要求,既各自突破,又整体推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答:《意见》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达到“六有”目标,即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六有”目标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是领导班子,骨干是党员干部,基础是服务阵地,抓手是服务载体,保障是制度机制,标准是群众满意。这个目标的提出,使得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轮廓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具有把关定向的作用。这个目标涵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素,既有班子也有队伍,既有自身建设也有群众评价,既有内部运行也有外部保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需要说明的是,过去基层党组织相关领域,也提出过类似目标,比如农村“五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等。应当看到,“六有”与过去提出的这些目标要求并不矛盾,是一脉相承的,是在继承以往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要求基础上,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新概括新发展。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答:《意见》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有5项任务,即强化服务功能、健全组织体系、建设骨干队伍、创新服务载体、构建服务格局。首先,强化服务功能,结合农村、国有企业、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指出了清晰的工作路径。第二,健全组织体系,主要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的变化,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强调在抓好传统领域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抓好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既要按照地域、单位建立党组织,又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第三,建设骨干队伍,强调抓好“三支队伍”,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加强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引导他们专心致志做好本职工作、履行服务职责;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注重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第四,创新服务载体,提出要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比如,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开展服务;推广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做法,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等。第五,构建服务格局,强调基层党组织要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协调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应该看到,5项任务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偏废,同时也是就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而言的,具体到各领域各行业系统,还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问:如何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推动工作,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意见》针对当前实际,提出了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5个方面的方法措施。各地各行业系统要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和载体,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实践,运用和落实好这些方法措施,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把工作引向深入。一是精心谋划设计。这方面,一定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防止工作从概念到概念、从文件到文件。要认真研究谋划本地区本行业系统的基本思路、总体布局
本文标题:以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67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