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迹读后感(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心迹读后感(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中国梦作文:追梦心迹【第一篇】追梦心迹\n\n西南大学育才学院2012级新闻学3班包建兰\n2013年04月03日16:5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n\n这一刻,我踮起脚尖,开始仰望星空。每个人自小都有许多色彩斑斓的梦,是那样美好而又模糊。小时候都嚷着长大后要当科学家,当老师,我也不例外,也有自己对未来的想像,现在仍依稀记得当时曾经拍着胸脯说长大后要成为医生,和许多立志当医生的人的原因一样,因为家在农村,而就在我刚懂事的时候最疼爱我的爷爷和姑奶奶都相继去世,并且是相同的病因——脑梗塞。就这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便是我长大后的职业梦想。在中国考上大学,尤其是考上名牌大学似乎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只期望鲤鱼能够一跃龙门的惊艳一刻。不仅如此,这也在每个孩子的脑子里不经意间形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更是认为那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选择。于是也就会出现当别人问起小孩以后要考什么大学时,小孩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上清华北大。而我虽然也有自己的名校梦,可还是没有那样从众。我的家乡在安徽皖南山区,在那里上海,南京,杭州比北京,天津知名度更高,而南京在我家更是倍受欢迎,所以,直到初二,南京大学一直是我想考的大学。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从纯粹的嫩绿开始,在人们不经意间渐渐泛黄,沉淀了物换星移,经历了风吹雨打,最后凋零。正是因为这些,童年的纯真梦想也在悄然的变化,终于在某天,量变引起质变。转眼间,我上初中了,南京大学于我而言更真实了,看着两个哥哥去南京上了大学很是羡慕,但心底还有一丝落寞,因为都不是南京大学。2008年5月12日的一场地震,震碎了国人的心,所谓,川之上,国有殇,这也彻底动摇了我的南大梦,那时我最大的想法就是去灾区看看,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帮他们传达消息,让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我开始疯狂地查找西南地区的地理资料。这一次,让我彻底迷上了西南,甚至决定要考上西南第一学府——四川大学,一次计算机课,无意中打开了四川大\n学的宣传片,那一刻,我才明白了敏感的心弦被期待已久的东西拨动时的震憾,从未这么想拥有过一件东西,就这一次,如此清晰地告诉自己,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象牙塔。在我看来,地震中并不缺乏医生,真正缺乏的是信息,在重灾区刚开始时几乎是与世隔绝的,我们无法了解里面的情况,去救援受伤的人。所以,每天我都会守着电视,看着那些记者带给我们有限的信息。看着每天救出了多少人,又有多少生命永远的离我们而去。此刻,新闻人这个角色所带给我的感觉是\n如此重要,更是需要!而在电视里看见最多的主持人和记者就是白岩松,我很欣赏他的语言风格,永远那么冷静深邃,也很羡慕他能比我更早地,更全面地了解到重大事件的发生。从此往后,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新闻人,不管台前还是幕后,我都希望可以有我的参与!同时,支援西部大开发也成了我的口头禅。看着家里每年都会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我也从梦想成为一名医生到一心想成为一名新闻人。也就几年的时光,让我找到了自己会坚持一生的梦想,在高考填志愿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新闻专业,并且报考的学校也都在西南,虽然最后没有去川大。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对着自己说,最后的最后却是重庆,庆幸的庆幸仍是西南!从石头城到雾都,从长三角到川渝,从皖风徽韵到巴山蜀水,一变就是变了几千公里,就是为了坚持当时的信念。在这里,我将踏上新的征程,这一条新闻路是我自己的选择,不管前方坎坷平坦与否,我都会勇往直前。\n\n孰能洞烛我心迹散文【第二篇】默默的一个人,听着音乐跳动的旋律。是静还是燥,真的说不清楚。有时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太小,什么也不懂。有时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天真,一切都还没有变是吗?耳畔总有人用刺耳的声音,把我从宁静中吵醒。过去的事,为什么有些人会把它们变成最新焦点,人言可畏,无聊至极。我谁也不懂,亦如谁也不懂我。一会纠结,一会开心,迷茫也好,清醒也罢。人呀就是矛盾。明明知道许多道理,明明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可还是觉得自己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一咬牙就过去的事情,因为胆怯,不知失去了许多。有时觉得很傻,“不想以后后悔,所以立刻行动”多了些许浮躁,也许以后就会后悔。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也许是现实,也许是虚幻,矛盾呀。小时候会觉得因为一切生物都有生命,所以它们会疼,打了不会说话的树,“哭给我看吧”,“好了,我错了”还有我的小羊,每天都去放它们,咩咩的叫声,是喜悦吧,因为我陪它们玩。近似自言自语,一个人的时候,脑袋会想很多,开心与不开心的往事都会浮现,只是有舍取罢了。知音难觅,也许时间太短,也许我不知道,漫长的不是时间,而是在短暂的时间里迷失的人,时间一秒一秒的流失,开心的时候,惋惜时间过得太快。痛苦的时候,抱怨为何时间停止了脚步。扩大痛苦,缩小快乐。五分之一的人生,“酸甜苦辣”浅显的,我已尝过,是财富。以前逃避的多,现在学着面对。长大真好,学着分担责任,学着发现自身价值。我是不是个小马驹,不听话,忒顽皮,找不到方向,在徘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许多事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真的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东西要去学,人情世故,做人之道。我的心迹是曲线吧,孰懂呢?问了自己一个可笑的问题,没有答案。琴事心迹美文摘抄【第三篇】喜欢钢琴,简单的爱,一直未曾改变。也有过诸多感觉,微妙细致得找不到原委,没有归宿的,孤落的美丽着。有风的日子里,依窗而立,把手背在腰后,踮起脚尖,贪贪的吸一口气,再舒舒的吐出,一切负担都沉寂下去,风扬起发梢的一瞬,我回到六岁时的夏日午后,没有红茶,却有回忆,它是一种可以回望,可以怀念,却回不去的时空……它,一直活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夏日,没有现在这样的糙烈,烁人,即使是在午后,也有风拂面,有足够的凉意,我在姑妈家避暑。平凡的日子里,却注定要发生一些事,而且是很件重要的事,可当时的我,是不会察觉的。偌大的房间,剩下我和钢琴,以及在阳光下暴晒的干糙剂,是用来护理钢琴的,我看到姑妈用过。儿童的眼中有天堂,用清凉无瑕的眼目看万物,一切都是美好的。在痴迷于干糙剂时,也爱屋及乌的喜欢上钢琴,很自然的,喜欢的因素中,没有本末倒置。大人的缺席,也使我有机会抒发对这个黑呼呼的大家伙的喜欢,我从角落拖出一个小板凳,架在细致的琴凳上,吃力爬上去,用右肩抵,并着双手,顶开了琴盖,我不会弹琴,但我会玩。我想,这个大家伙一定可以成为很好的玩具,想起爷爷弹琴时双手飞驰键盘,我决定COPY:手,抬起,落下,我人生的第一个音符,就在不假思索中草草诞生了,无序的音符,惊醒了一树的蝉。厌倦了模仿,我决定继续弹,用自己的方式,我给自己讲,低音区是凌厉的怪兽,中间部是英武的王子,高音区是待救的公主,还有黑键,充当士兵,我随心所欲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肆虐着钢琴,乐此不疲。十多年后的今天,在翻西方音乐史时,偶然发现作曲家巴托克主张把钢琴当成打击乐演奏,与我心有戚戚焉,有时,儿童的天性,是艺术的本原。我继续陶醉在自己打造的完美世界,直到一阵急促的门铃想起,我小心翼翼翻下双层建筑,直冲大门门开了,是隔壁的阿姨,她上看,下瞧,最后才把目光停留在我身上。你姑父不在家?恩。姑姑呢?不在。姐姐呢?不在。就你一个人?恩。恩?阿姨把硕大的问号留给我,痒痒的走了。吃晚饭时,阿姨又来了。接着,姑姑关切的问我,下午谁来过,我说没有,姑姑嘀咕着,奇怪,明明说听到有人在家里弹什么琴呢。那年,我六岁,一切皆有可能的年龄。我八岁那年,才有了自己的钢琴,却没老师教我,说,年龄太大了,手太小了。我无助地躲在妈妈身后,等待着宣判,一次又一次……已经是第五个了,我松开妈妈的衣角走道老师跟前,这个全省有名的老琴师面前,小声而定定的说,我想学琴。老师随意的翻开琴谱,悠悠的说,你的手……是比较修长,可惜丫度……我看见他夹着谱子的手指,干净的,修长的,天生用来弹琴的。我第一次学会掩饰自己的无助,嘴角上提,说:它会长大的,我也会!不只是被我的勇气吓倒,还是其他什么,总之,我开始学琴了。学琴是很苦的,老师很严,最喜欢用一枚硬币放在我手背上,训练我的平稳性,掉一次,打一次,不用手,用眼,以至现在看到硬币坠落,就有一种抽搐感,我的手饱经风霜,夏天生水泡,生一次就是半年,冬天长冻疮,长一次又是半年。为自己喜欢的事付出,我愿意,别人用手弹,我不仅用手,更而用心去弹,我要学会珍惜,这不易的机会。一月后,老师夸我乐感好,我已经可以左右配合弹一些汤普森的儿童歌曲;一年后,我弹完拜厄,而别的师姐用了两年,我都弹疯了;两年后,我十二岁,我要考五级,考前,师姐们说,这是做梦,考后,这是奇迹,我好开心;三年后,我十三岁,第一次参加比赛,被踢出决赛,以0。07分之差,我不难过,因为我尽力了;四年后,我十四岁,考六级了。考上了,而且是优秀,升中学时,是可以加分的;五年后,我十五岁,参加比赛,是老师唯一进入决赛的学生,还拿了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的奖;十五岁的我,想要离开老师,说:初三了,我不练了……老师坐在当初的位子上,喃喃的说,是吗?这时的我,早已和老师成为朋友,他知道我会跳到更显赫的名师那儿,他却不知道,我已厌倦了只为比赛,考级,加分而弹琴,目标一旦明确的功利,就会失去动力,我找不到那最初的心动了。我不想被某种东西束缚住,特别是曾经珍爱的。老师还是原谅了我的逃匿,就象任何一次容忍我的错误和愚蠢,只是这次,他不能用他优雅的姿态修正我的固执。临走时,送我巴赫的平均律,说,本想等你手再长大些时,教你,现在看来,是没有机会了,你自己摸索吧,不懂来问我。我看着自己的脚尖点点头,不知廉耻地想:我想学的,也许是他,以及任何老师都教不了的。推开旧旧的玻璃房门,风吹了进来,我要走了,有空就回来看看,脚步停下,我回头,在稀疏中看到一丝微笑,隐现在那张俊美而又冷俊的脸上,第一次。会的,我在心里说。接下来的五年漫长的考试生涯已把我弄得前所未有的疲倦,仿佛这音乐的世界里,钢琴的殿堂里,就只为这一纸证书,只为这一丝被人称赞的虚荣,而却玷污了音乐里本来的那份纯真,钢琴里本有的那份归迹,考完后我将钢琴和自己雪藏,希望时间会沉淀一切,等待着一个我不知如何开始的重来。在去往蓉城时,我带了一包CD,没有一张是钢琴的,连伴奏也没有。在短暂的大学生涯中,我谢绝了乐队的几次邀请,我不愿将音韵本有的那份圣洁在嘈杂的人群中被当作炫耀的资本,我只想在入夜时静静的坐在琴凳上,聆听从指尖传出的来自灵魂深处的旋律,能将我忆起对故乡,对童年那些美好事物的回忆,在将它配合上自己喜欢的图片发到网上。可在毕业时,却误打误撞进教学楼:#5-413教室。鬼使神差般,冲进一间无人的音乐教室,只有一架钢琴,恍惚中,被无形的拉到琴房。凭记忆,弹完了童年的记忆,我的保留曲目。寂旷的教室,只我一个人,沉醉在毕业时的钢琴世界里,毕业证书房在钢琴边上,怀着对理想中的扎根地的憧憬,凭记忆弹完了学生时代最后的一曲水边的阿耿妮娜,黄昏时分,带着行李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这里。导游心迹这个导游没有词【第四篇】导游心迹----这个导游没有词一直都是这个论坛的看客,观摩学习的多,动手撰写的少。如今近了年关,进了数九寒冬,进了一周只能排上一个团的淡季,便想折腾点那个啥了。你知道,人忙习惯了,忙麻木了,突然遇到这样的闲,无疑会成一种伤不起的深刻折磨,人便彻底hold不住了,浑浑噩噩的,失了人样。这个行业,每个人都是一等一的话痨,上至外太空,下至内子宫,没有什么不能侃侃而谈,吐沫横飞的。憋得久了,就总想找个人来倾诉衷肠。胸有块垒,不吐不快,以至看到路边的流浪的阿猫阿狗,也兴趣陡增,屈尊半蹲,与之搭讪神聊一番。更受刺激的是,无论翻看最新的哪一种报刊杂志,千篇1律,无一不是对过往的回顾和总结,感慨时光如梭,岁月无痕,流光容易把人抛,无一不是一阵唏嘘兴叹,一阵仰天长啸。仿佛这一刻,全世界什么都不干,只顾着怀旧和感伤了,用小四的话说,这叫温暖而明媚的忧伤。弄得你要是不也忧郁一下,不也颓废一下,不也小文艺一下,你都不好意思过新年,都不好意思再混这个论坛。所以,还是动笔写点了,即使没有读者,没有观众,没有如椽大笔,也要写点什么了,也要拿着显微镜观照一下
本文标题:心迹读后感(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37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