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公差 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最新4篇】
公差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最新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公差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最新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a【第一篇】《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该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课、作业、检测等教学环节,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为正确地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正确地表达设计思想打下基础,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清楚关于互换性、公差、精密测量及其误差处理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2.了解相关公差标准的内容及特点、标注代号;3.熟悉典型几何量的精密测量方法及量器具使用;二.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1)方法能力培养目标1.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4.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5.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6.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2)专业能力培养目标1.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配合制度、国家标准。2.能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3.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径外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通用量具测量几何量误差。4.能使用螺纹千分尺、三针法、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等测量螺纹中径、螺距、牙型角和综合检验5.能使用百分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6.能使用公法线千分尺、齿圈径向跳动仪、万能测齿仪等测量齿轮的误差项目7.能使用光学式坐标测量仪精密测量几何量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8.能设计简单的光滑极限量规和位置量规(3)社会能力培养目标独立工作的技能、体格发展、言语发展及学业能力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机械专业第四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与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设计等课程有密切的关系。它以互换性内容为主线,围绕零部件的制造误差和公差及其关系,包括尺寸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技术测量等几部分,研究零件的设计、制造精度与测量方法。懂得这些基本知识,能够为后续学习相关专业课、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模块一长度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10(理论教学:6实训教学:4)教学目标:1.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2.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3.学习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结构、读数原理、使用方法、校队零位方法;教学内容:1.互换性的概念和作用2.零件的加工误差、公差和检测3.计量标准4.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5.能力拓展测量技术及应用实训1:外圆和长度检测模块二:圆轴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8(理论教学:4实训教学:4)教学目标:1.掌握配合制的相关知识,2.掌握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及其查表方法;3.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4.掌握内径百分表和机械比较仪的使用。5.掌握光滑极限量规设计的技能。教学内容:1.尺寸的公差与配合2.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3.配合制4.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未注公差)5.公差与配合的选用6.光滑极限量规7.光滑环规的检测8.内孔及中心高测量模块三:形位公差及检测计划课时:8(理论教学:4实训教学:4)教学目标:1.掌握形位公差的项目;2.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形位公差的选择3.掌握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指示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半径规等量具和量仪。教学内容:1.形位公差有关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与公差带3.位置公差4.形位公差的选择5.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6.形位误差测量模块四: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计划课时:4(理论教学:2实训教学:2)教学目标: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主要术语;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及选择;3.掌握(利用粗糙度标准样板)目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技能;4.掌握双管显微镜和电动轮廓仪的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2.实训: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模块五:键的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2(理论教学:1实训教学:1)教学目标:1.掌握平键公差基准制2.掌握花键公差与标注3.了解键的基本知识、评定与检测方法教学内容:1.单键联接2.花键联接3.轴和轮毂键槽及公差4.实训:花键的单项检测及综合检测项目六:螺纹的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4(理论教学:2实训教学:2)教学目标:1.掌握普通螺纹的基本几何参数及其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2.掌握普通螺纹的合格性判断及其公差与配合3.能用螺纹千分尺、三针、螺纹量规测量螺纹中径、牙型角、螺距等教学内容:1.普通螺纹及公差2.螺纹千分尺使用方法3.三针测量方法4.螺纹量规的使用方法5.实训1:螺纹中径测量(螺纹千分尺、三针量法)实训2: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基本几何参数模块七:滚动轴承的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4(理论教学:2实训教学:2)教学目标:1.掌握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标准2.掌握轴承标准3.能测量轴颈与箱体孔的尺寸、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教学内容:1.轴承2.轴颈与箱体孔要求模块八: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精度及检测计划课时:4(理论教学:2实训教学:2)教学目标:1.了解齿轮的四个基本要求;2.理解三个公差组;3.掌握齿轮与齿轮副的对应要求与标注以及公差组的组合原则教学内容: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2.渐开线圆柱齿轮相关参数测量五.教材的选用使用教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李新德编中国商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公差与配合技术手册》方昆凡等编北京出版社2.《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姜明德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黄云清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六.教授要求教学方法:参观、演示、讲授、讨论1.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将几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要求。2.作业:多采用笔头作业、适当采用习题课集体批。3.实验环境:利用技术测量实验室的各种量具、量仪,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4.能力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选用公差数值、查阅公差配合表、标注公差数值和使用一般量具的能力。5.先修和并行课程: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专业教师、机械加工中心、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八.考核方法与考试题型(一)考核方法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操作、制作作品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课堂教学部分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课外作业、期中测验、课外辅导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考核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实训考核占40%,创新活动占10%。实训教学部分根据学生实训过程中劳动态度、检测零件的质量、笔试和实习报告等内容评定实习成绩。实验教学部分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二)考试题型试卷:(闭卷)概念20%应用80%九.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课程的重点:1.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检测:公差配合的选用,相关标准;2.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标注及检测,公差原则。3.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及标注。2.课程的难点:1.公差配合的选用;2.形位公差公差带形状、方向和位置的确定;最小条件;公差原则。3.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3.解决办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突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验、实训教学,创造真实的加工、使用、检测氛围,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相辅相成。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教具、挂图等工具,并使用动画等手段,将“形位公差的公差带”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立体化;通过学生自行对实验进行分析、设计,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开设综合测量项目,组织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块化进行递进实施,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方法。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总结(8个公差综合检测)【第二篇】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总结一、前言机械精度综合检测为期五天。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八个对箱体的综合测量实验。本小组由三位男生完成较为需要体力的操作和测量,两位女生进行较为精细的测量且负责实验过程和数据的记录。每个实验开始前,小组成员先行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大体流程和步骤,向老师请教不理解的内容。接着开始按要求摆放箱体并选用合理的实验器材和测量工具,开始试验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加以解决。记录正确的数据。最后完成数据录入和试验总结。二、实验器材1、实验设备:箱体零件、支承座、水平台2、测量仪:指示表(分小表及大表,分度值分别为和)、水平仪、角度尺、游标卡尺、电子卡尺、螺旋测微器、高度尺等。三、实验记录1、N面上V轴孔Φ64J7测量实验流程:每位成员一起查出Φ64J7公差值,为。计算验收极限。上下验收极限分别为、。确定安全裕、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值和两句不确定度。核对无误,选长杆和大指示表组成内径量表。内径量表需置于千分尺内设定基准64mm,小指针在1格处左右调零。测量轴孔内径时一手将测量探针放入孔内(固定头先进入,探头用手指按压后放入),一手握着表头左右摇晃,记录表针顺时针转动的最大值。小针数值大于零位,顺时针度数,数值为负,反之逆时针度数,数值为正。每三十度度数一次并记录。每位组员分别进行一次操作,测量出一组数据。一位组员测量时,另一位组员帮助度数,其他组员进行记录和数据计算,填写报告书。议题一结论:小指针不在第一格,分为三种情况。小指针在量程外;小指针在零点和最大量程点;小指针在其他小格。前两者不能进行测量,后者可以测量。议题二结论;指针超出量程。说明调零时出错,应按照正确步骤重新调零。2、公共轴线Ⅲ与公共轴线Ⅳ的中心距测量±实验流程:同上实验,计算公差等实验所需数据,选用分度值为的千分尺和的电子卡尺。男生翻转箱体至合适的位置,在翻转箱体时由三个男生合作,两位抬起箱体,第三位选择底面三个最远点,将支撑座分别顶上箱体后,再将箱体放下。插入Ⅲ轴和Ⅳ轴,测量两轴直径d1、d2径和素线间距L,测量直径时,沿着轴截面外围轮廓左右摆动表头,略感接触时候旋转微调旋钮三次,记录数据。测量素线间距L时,需将电子卡尺调零,选择量程。组员配合测量,读数,记录和计算填写。每位组员进行一次操作。3、N面平面度误差测量(公差)实验流程:女生选择测量仪器,选用小表和表架,男生旋转箱体,放置方箱。按要求设定测量平面,调整支承座使得平面对角点处等高。顺时针调整为升高,逆时针为下降,需要不停测量读数,不能一次调整到相应度数,否则会出现较大偏差。测量平面时,将表架放在方箱上,调整表架使之与测量平面接触,小针在一格处左右,按照实验一的方式读数。每位
本文标题:公差 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37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