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书是幸福人教案样例(精编3篇)
读书是幸福人教案样例(精编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读书是幸福人教案样例(精编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120学年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课题: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的结构,找出文中的中心观点和各个分论点。2、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了解好书对人的影响。3、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选择书籍,培养他们读好书的习惯。重点难点1、掌握本文的结构,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语句。2、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了解好书对人的影响。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我想做个调查,大家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么?(多数同学说“是”)那么,北京大学的谢冕教授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10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来改变你们的这种陈旧的观点二、讲授新课(一)总体感知速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是1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文2、中心论点是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3、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完成课后练习四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4、体现在段落中的中心句是哪些?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二)精读课文1、阅读第1、2段,说说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明确:(1)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现实世界(人人都有)更丰富的世界(读书人独有)(2)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他人世界。“不仅多识草木虫鱼,而且可以上溯-1《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2《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2、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3、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2、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3、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2、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作品的资料。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二)导入新课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三)作者简介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四)文章结构全文以总——分——总的机构方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是问丈夫的总起段,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他提出了“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二是“为读书人说独有的”“更为丰富的世界”。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1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第二部分(2——4):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认为,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整个第3段都在论证这一点。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第三部分(5):“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明主题。本段的中心句“读书人是幸福人。”(五)写作特点论述性散文——夹叙夹议——以议带叙文章层层推进,逐章显志,把读书能从时空角度扩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拥有这一核心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六)体会读书人的幸福教师导入:“凿壁借光”、“悬梁刺股”都是古人勤奋好学的例子,正是因为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才成就了匡衡、苏秦等人的博学多才。而大家熟悉的童第周,也是由于对书籍的爱好,对学问的渴求,才成就了他在生物学上的辉煌。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找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结合自己曾经读过的一部作品,谈谈自己从文章中收获的点滴感受。(七)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1.体会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排比例如:“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总结:这排比句,运用古今中外八个事例,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句,也即分论点。使论据显得全面而充分,论证显得有力且可信。比喻(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总结:通俗明白地说明了读书能使人向善。(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总结:证明了读书使人避恶的功能,明白晓畅,通俗易懂。2.体会部分句子含义。(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小结:一本好书,能给人以人格上的影响,使人向善。(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小结:好的书籍,能提高人的认识,提高人判断是非的能力。(3)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小结:阅读可以使人获得自身经历、经验之外的无限多的知识。(八)思考题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总结:作者开门见山,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总结: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这三个2分论点分别是: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3、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对人的影响的?总结: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在文章开头,作者明确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还拥有现实世界之外更为丰富也更为浩瀚的世界,接着,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读书人是幸福人。5、第三段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说明。总结:本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事实铺叙,强有力地支撑着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这一分论点。叙议结合,以议带叙,主从分明。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特点。小结同学们,大家看到,也听到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名人,之所以有后来令人赞叹和羡慕的成就,主要是和他们读书的刻苦分不开的。可以这么说,是书让他们成功,是书让他们收获了幸福的人生。而大家也看到,虽然我们读书不多,但一些好的篇章足以令我们有所触动,回味无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卷有益”等都是对书的作用的最好诠释。不管同学们以前读了多少书,不妨从现在开始,接触书籍,亲近书籍,慢慢地,你会发现,你从书本中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让我们试着让自己成为一个爱书人,读书人,最终成为作者笔下的幸福人。我不知道,学习了这一课后,大家还有谁认为读书是苦差事的?我们都知道“希望工程”、“红凤工程”。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人么?作业1、摘录名人谈读书的格言。2、读一本好书,写1篇6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或心得。3、收集古今中外勤奋苦读的事例,并回忆1篇或一部曾经使自己有所感触或有所收获的作品。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3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3.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2.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古今名人的读书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读书求知方面的名言警句。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读书的若干名言。(见多媒体课件)3.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三、研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3)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对人的影响的?(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给词语释义。加惠:施惠,给予好处。往哲先贤: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上溯(sù):往上推求或回想。睿(ruì)智:英明有远见。睿,看的深远。陶冶(yè):比喻给人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3、交流以上几个问题。(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总结:作者开门见山,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提示:分论点通常出现在文段开头,文段结尾,也有出现在语段中间。总结: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总结: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在文章开头,作者明确提出读书
本文标题:读书是幸福人教案样例(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32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