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无限延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生活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让我们在这节课上互相交流。来看看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和人教版吧!欢迎咨询!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应该怎样做人。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从读入手细细品悟,引发思考。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重难点解析:理解古井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密切联系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透彻的理解它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总结: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今天继续去感受古井对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生命的源泉、陶冶品格(设计理念: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二、细读思考,感悟无私。1、默读思考: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1)从课文哪几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到“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2)体会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2、学生默读思考。(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板块。1.探究第二自然段(1)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2)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3)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4)指导感情朗读。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1)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接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进行理解体会。)(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革命,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革命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设计理念: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四、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1、齐读最后一段。“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成“我们”在读这段话。“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设计理念: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师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五、自悟“古井”懂得无私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古井,并填空。这是一口()的古井。这是一口()的古井。这是一口()的古井。这是一口()的古井。(设计理念:通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六、内化升华,寻找无私。1、师: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2、学生自由表达。(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七、课外拓展,学会写法。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师:《古井》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如把春蚕比做教师。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读。教师推荐《白杨礼赞》《荔枝蜜》3、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去写类似的文章,做到学以致用。)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相关文章:★★★★★★★★★★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2教学目的: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地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2、继续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3、理解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教学重、难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二、范读课文,谈感受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并归纳: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⑥说说古井的作用。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讨论归纳: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五、识记、抄写哺育”温情”甜美等词语。六、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齐读第一段二、讲读第二段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那么这位“母亲堤怎样哺育儿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第二自然段。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取水的人多)在这一段有没有用一个“多”字呢?(没有)请你们将这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关词句找出来。3.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下列词语。“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络绎不绝”在这里指取水的人连续不断。4、春雨有什么特点?5、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讲读第三段1、指名读3至5自然段。2、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乡亲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3、当老两口表示歉意时,乡亲们是怎么回答的?4、讲解“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一句的含义。①齐读乡亲们的话,想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中的“多少”是指多还是少?(指多〕应该用疑问还是肯定的语气未读?(肯定〕②具体说说古井有哪些贡献?③“可”字在句中表示什么,起什么作闭?(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升无所求、无私贡献的精神)④说说这句话的含义。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四、讲读第四段1、齐读第六自然段。2、这段讲了几个意思?3、理解“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一句的含义。①在这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意思?。后一个意思。②“陶冶”是什么意思?(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等以有益的影响J从课文哪儿可以看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第三段)③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并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五、总结全文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歌颂了什么?(课文叙述了古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赞扬了古井对人们无所求、无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高尚品俗,同时赞美了故乡人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2、读了《古井》,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六、课下练笔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火柴、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的特点,赞扬它的一种精神。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3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德育目标: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课前准备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二、自主准备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2.投影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三、畅所欲言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四、总结评价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第二、三课时习作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1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内容具体;写出真实感受;题目自定。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1.再次修改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04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