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该部分以学生对圆周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理解为基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自学圆周率,从而总结和探索求圆的周长的公式。来看看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案吧!欢迎咨询!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搭一搭”活动1教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培养学生的立体感。重点难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教学过程:一、新课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1、拿出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形状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画一画,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侧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2、把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形状(1)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2)画一画,学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3)展示画出的图形。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4)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从正面、右面看较难,因为有被遮住的,要注意辅导学困生)3、练一练P78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学具实际摆一摆,看一看。4、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用5个小正方体任意摆出一个图形,然后画出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独立完成后上台交流。交流:请学生把自己摆的图形放在讲台上,让大家来判断他是否画对,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摆图形与所画形状是否一致的方法。二、小结我们今天观察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观察的经验?三、作业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案-圆的周长。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启发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二、探究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5、信息反馈:①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板书:周长○12cm多一些○31cm多一些○47cm多一些②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6、①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7、①再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板书:周长直径○12cm多一些4cm○31cm多一些10cm○47cm多一些15cm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三、求知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3、抢答:①D=1分米,C=?②r=1厘米,C=?③C=12.56米,D=?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四、评议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花坛图。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2、出示大树图。问:你有办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3、出示飞机图。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1、探索学习。(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2、动手实践。(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3、解决新问题。(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第一个问题:已知d=20米求:C=?根据C=πd20×3.14=62.8(m)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50cm先求小自行车C=?50cm=0.5mc=πd=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62.8÷1.57=40(周)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三、巩固练习。1、P64“做一做”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练习十五的第1题四、作业。练习十五的第5、8题课后习题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本文标题: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1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