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七年级数学精编教案大全
七年级数学精编教案大全大多数学生数学学得不好,首先是因为对概念的理解不够。可以说,学不好数学概念,就学不好数学,但要想学好数学概念,就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下是网友整理的一份关于初中数学的教案。欢迎咨询!七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问题的本质规律;通过对“工程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难点: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2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I小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2.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1小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3.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二、新授阅读教科书第18页中的问题6。分析:1.这是一个关于工程问题的实际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已知:制作一块广告牌,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做要6天。2.怎样用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等量关系是:师傅做的工作量+徒弟做的工作量=1)[先要求出师傅与徒弟各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两人的工效已知,因此要先求他们各自所做的天数,因此,设师傅做了x天,则徒弟做(x+1)天,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得x=2师傅完成的工作量为=,徒弟完成的工作量为=所以他们两人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因此每人各得225元。三、巩固练习一件工作,甲独做需30小时完成,由甲、乙合做需24小时完成,现由甲独做10小时;请你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例如(1)剩下的乙独做要几小时完成?(2)剩下的由甲、乙合作,还需多少小时完成?(3)乙又独做5小时,然后甲、乙合做,还需多少小时完成?四、小结1.本节课主要分析了工作问题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解题时要全面审题,寻找全部工作,单独完成工作量和合作完成工作量的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五、作业教科书习题6.3.3第1、2题。七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设计思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回顾与反思前三章所学内容,领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知识结构及主要知识点,侧重对重点知识内容、数学思想和方法、思维策略的总结与反思,再通过练习巩固这些知识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对前三章所学知识作一次系统整理,系统地把握这三章的知识要点;通过回顾与反思这三章所学内容,领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深化一步,以有利于掌握;发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整理能力;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逐张复习每张的知识要点,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这三章的重点内容;难点是能灵活利用这三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引导、小组讨论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通过每一章的知识结构及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每一章的知识点。七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3.初步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了解的意义,理解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难点是多重符号的化简.“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也就是下节课要学的绝对值相同)。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互为。另外,“0的是0”也是定义的一部分。关于“数a的是-a”,应该明确的是-a不一定是正数,a不一定是正数。关于多重符号的化简,如果一个正数前面有偶数个“-”号,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符号后只剩一个“-”号。二、知识结构的定义的性质及其判定的应用三、教法建议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互为的概念。由于教材先讲,后讲绝对值,所以的定义只是形式上的描述,主要通过的几何意义理解的概念。教学中建议,直接给出的几何定义,通过实例了解求一个数的的方法。按着数轴————绝对值的顺序教学,可充分利用数轴使数与形更好地结合起来。四、的相关知识1.的意义(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1999与1999互为。(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5与-5是互为。(3)0的是0。也只有0的是它的本身。(4)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2.的表示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成为原数的。若表示一个有理数,则的表示为-。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仍与原数相联系同。例如,+7=7,特别地,+0=0,-0=0。3.的特性若互为,则,反之若,则互为。4.多重符号化简(1)的意义是简化多重符号的依据。如是-1的,而-1的为+1,所以。(2)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果为负;如果是偶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例如,。由此可见,化简一个数就是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若结果是“+”号,一般省略不写。(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互为的几何意义.2.掌握: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会利用数轴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解释的几何意义,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通过求一个数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对应、统一规律.(四)美育渗透点1.通过求一个数的知道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学生会进一步领略到数的完整美.2.通过简化一个数的符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简洁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利用引导发现法,教师注意过渡导语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学生学法: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练习反馈→总结.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求已知数的.2.难点:根据的意义化简符号.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学生演示,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的概念,教师出示投影,学生以多种形式练习反馈.七、教学步骤(一)探索新知,导入新课1.互为的概念的引出演示活动:要一个学生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提出问题“如果向前为正,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各记作什么?学生活动:一个学生口答,即向前走5步记作+5;向后走5步记作-5步.[板书]+5,-5师:这位同学两次行走的距离都是5步,但两次的方向相反,这就决定这两个数的符号不同,像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板书]2.3教法说明由于有了正负数的学习,进行以上演示,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得出+5,-5两数,并能根据演示过程体会出这两个数的联系与区别,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认识了互为.师:画一数轴,在数轴上任意标出两点,使这两点表示的数互为(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练)师:这样的两个数即互为,你能试述具备什么特点的两数是互为?(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板书]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教法说明在演示活动后,已出现了+5,-5这两个数,教师及时阐明它们就是互为的两数,这时不急于总结互为的概念,而是又提供了一个学生体会概念的机—利用数轴任找一组互为的两数,先观察在数轴上表示这两个数的点的位置关系,再观察两个数本身的特点.更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的概念.2.理解概念(出示投影1)判断:(1)-5是5的()(2)5是-5的()(3)与互为()(4)-5是()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教法说明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单纯地强调,根据学生判断的结果加深对“互为”的理解,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师:0的是0.(出示投影2)1.在前面画的数轴上任意标出4个数,并标出它们的.2.分别说出9,-7,0,-0.2的.3.指出-2.4,,-1.7,1各是什么数的?4.的是什么?学生活动:1题同桌互相订正,2、3题抢答.教法说明1题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的概念,让学生深知: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相等距离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2、3、4题是对的概念的直接运用,由特殊的数到一般的字母,紧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数即互为”这一概念,又得出一个非常代数性的结论“的是.”[板书]a的是-a.师:的是,可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任意一个数的就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提出问题:若把分别换成+5,-7,0时,这些数的怎样表示?...提出问题:前面加“-”号表示的,-(+1.1)表示什么?-(-7)呢,-(-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教法说明利用的概念化简符号是这节课的难点.这一环节,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提问:“既然的是,那么+5,7,0的怎样表示呢?”学生的思维由一般再引到特殊能答出-(+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1.是______________的,.2.是_____________的,.3.是_____________的,.4.是_____________的,.学生活动:思考后口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求这个数的,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板书]如:七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设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等概念的区别.2.理解射线及其端点、线段及其端点、延长线等概念.3.掌握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二)能力训练点对学生继续进行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几何语句.准确区别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几种几何图形.(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画法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射线、线段的具体实例体验形象美;通过射线、线段的图形体验几何中的对称美.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学:直观演示、阅读理解与尝试指导相结合.2.学生学法:以直观形象来理解概念,以动手操作体会画法及性质的比较.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线段、射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二)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三)疑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四)解决办法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讨论,针对直线、射线的概念、图形性质进行对比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从而解决三者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疑、难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软盘)、直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知识,阅读书本相应段落、自己动手操作等,使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画法等.2.通过反馈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射线、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及与直线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画图题,增强对知识点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二)整体感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的模式进行教学,再辅以练习巩固.(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直线的实例,上节我们也举出了很多实例.我们知道,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手电筒或探照灯射出的光束,只向一个方向延伸(可用电脑显示),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一种新的几何图形—射线.板书课题:[板书]1.2射线、线段探索新知1.射线的概念师:通过演示,我们发现射线向一方延伸.其实,它是直线的一部分,我们给它一个定义(板书射线的定义).[板书]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如图1,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就是一条射线,点就是这条射线的端点.图1教法说明关于射线,教师可更形象地解释:“射线”就是像手电筒或探照灯“射”出的光束一样,因此,取名“射线”.这样可使意义与名词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对于定义只简单提一下;不作发挥,并告诉学生:我们以后还要学很多图形的定义.
本文标题:七年级数学精编教案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1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