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生命科学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课件
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考点一健康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考点二免疫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异己物质的机能,主要指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能力。2.免疫的组成和功能3.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1)人工免疫: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一般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如预防接种)和人工被动免疫(如直接接种含有某抗体的免疫物质)两种。(2)计划免疫4.过敏:免疫系统对抗原(也称过敏原)的免疫反应。过敏原二次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的应答反应,严重可能致死。发生过敏反应时过敏原一般需要较大量进入人体,所以青霉素皮试是常用的防止青霉素过敏的方法。5.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将自身的某些细胞与组织当成抗原攻击而发生的免疫反应。6.艾滋病(AIDS)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感染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输血、母婴传播等。考点三七大营养素及健康的生活方式1.七大营养素(1)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①蛋白质;②糖类;③脂肪;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⑦膳食纤维。(2)针对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及人体的需要量,每天食用较多的谷类和蔬菜类,一定量的肉类和其他含蛋白质的食品,少量的脂肪类食物。2.健康的生活方式(1)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不良的嗜好,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心态等。(2)吸烟:香烟中有焦油、烟碱、一氧化碳,损害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使癌症的发病率大大提高。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3)吸毒:具有很强的成瘾性;破坏各个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价格昂贵,倾家荡产,危害社会。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4)酗酒: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过量的饮酒会使人急性酒精中毒,严重损害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考点四人类常见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是非传染性疾病。1.肿瘤:一种细胞性疾病,由细胞不正常分裂产生。可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即癌)的最大特点是肿瘤细胞能转移并侵犯新组织。2.动脉硬化:由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胆固醇)在动脉管壁沉积增厚,使管壁弹性下降,血流量减少导致。常见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栓等。3.高血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4.糖尿病:血糖浓度高,肾脏无法将葡萄糖全部吸收,随尿液排出。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治疗办法:注射胰岛素制剂,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5.遗传病(1)定义:由遗传物质(基因、染色体)异常变化引起的疾病,它可以通过生殖传到下一代。(2)特点:人体内的DNA、基因和染色体发生变化。如血友病、白化病、色盲等。(3)预防措施:禁止近亲婚配,开展婚前检查,进行遗传咨询。考点五传染病1.微生物细菌:细菌直接侵入细胞,如链球菌;细菌产生的毒素破坏细胞,如破伤风杆菌。病毒:比细菌还小,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破坏细胞。如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2.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1)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并且能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及免疫性。3.常见的传染病人类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等类型。疾病致病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疾病类型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粪—口传播消化道传染病破伤风破伤风杆菌接触传播体表传染病霍乱霍乱弧菌水、食物、苍蝇消化道传染病淋病淋病双球菌性接触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甲型:粪—口传播;乙型: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粪—口传播消化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染病SARS冠状病毒飞沫等传播呼吸道传染病4.传染病的传播三环节传染病流行必须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所以当传染病流行时,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可终止。考点六防毒与急救1.环境毒物:环境中的某些物质(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农药、医用药物、工农业毒物、生化武器毒剂等)经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变,这些物质称为环境毒物。2.中毒:由环境毒物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3.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抢救生命是急救的第一要素,所以首先要排除致死因素。4.如触电者要使其脱离电源;若呼吸微弱或心跳停止时,则需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的频率是16~20次/分,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是80~100次/分。5.若被毒蛇咬伤,应在伤口的近心端5~10厘米处结扎,防止静脉血液回流、蛇毒扩散,并及时送医院抢救。6.急救常识:死亡的标志→脑死亡(脑电图显示平波)。例1(2015·温州)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我国批准了32种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同时规定了这些防腐剂的安全使用量与使用范围。但少数厂家违规使用食品防腐剂,影响了食品安全。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待食品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____。(可多选)解析:食品安全关系民生,我们选择食品要关注:保质期、应关注食品的成分、关注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含量及种类,不吃过期食品,不吃添加剂安全性低的食品。答案:甲、丙。点评:本题考查食品安全是健康饮食的内容,这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2014·嘉兴)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据权威部门抽样调查显示,2013年嘉兴市某区学生营养不良率达19.94%,肥胖率为11.49%。下列对于饮食与健康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D)A.早餐马虎,中餐对付,晚餐重视B.每天大鱼、大肉就是营养丰富C.肥胖的人不缺营养D.食物多样化,并注意合理搭配例2(2015·内江)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有些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C.免疫不能在人出生后获得D.种牛痘预防天花属于特异性免疫解析: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类,其中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天由于某些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产生的免疫功能,所以说免疫是可以在人出生后获得的。答案:C(2014·湖州)人体有多种方法保护自身免受病患,下列自身保护方法中,不属于人体免疫功能的是()A.泪液中的溶菌酶使细菌溶解B.吞噬细胞吞噬病毒C.肝脏中的酒精氧化酶对酒精的氧化D.T淋巴细胞消灭癌细胞答案:C例3(2015·怀化)某中学八年级一班突然出现10名流感患者,学校迅速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对该10名学生劝其离校治疗;②要求学生们戴口罩,在教室等公共场所消毒;③建议与该10名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学生注射流感疫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学校采取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2)流感病毒进入人体,首先要突破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3)流感病毒是一类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4)注射流感疫苗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______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疫苗可称为________。(选填“抗体”或“抗原”)解析:(1)①对该10名学生(流感患者)劝其离校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②要求学生们戴口罩,在教室等公共场所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建议与该10名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学生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学校采取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②要求学生们戴口罩,在教室等公共场所消毒。(2)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因此流感病毒进入人体,首先要突破的第一道防线是呼吸道黏膜。(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因此流感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4)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注射流感疫苗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可称为抗原。答案:(1)②(2)呼吸道黏膜(3)没有(4)特异性抗原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2014·金华)2014年3月以来,某地多个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疫情,诱发该病的肠道病毒有20余种。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个人卫生;餐具、玩具等应充分清洗、消毒;不喝生水;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请回答下列问题:(1)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等特点。(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对餐具、玩具的清洗,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温州)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A.高血压B.流行性感冒C.糖尿病D.呆小症答案:B2.(2015·乐山)下列与人的免疫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不是所有的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B.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得天花,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C.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答案:C3.在一次体检时,发现小王体内没有乙肝抗体,医生建议他注射乙肝疫苗。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是()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C.抗体特异性免疫D.抗原特异性免疫答案:D4.(2015·连云港)防止污染、保护生物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农业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C.直接排放废水,节省废水处理经费D.加强立法执法,宣传保护生物圈意义【解析】根据“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的宣传主题,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这一主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很多,如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开发新能源等。答案:C5.(2015·娄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将我国的野生大豆引进到美国,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了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这个事例体现了()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普通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答案:B6.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下列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A.洁身自好和避免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B.对肝炎患者划分专门的活动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C.地震和洪灾发生后,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D.养成室内通风和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解析】对肝炎患者划分专门的活动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而切断传播途径是切断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途径,所以B错误。答案:B7.(2015·丽水)我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解析】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政府相关部门提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垃圾的再生利用是垃圾资源化的最佳途径。金属饮料罐大部分是铝制品,属于可回收废物。答案:A8.(2015·广州)根据下表数据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A.偷猎B.栖息地丧失C.外来物种D.其他原因【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原因有:偷猎占23%、栖息地的丧失占40%、外来物种入侵占16%、其他原因占21%,表明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鸟类减少的原因:偷猎占18%、栖息地的丧失占59%、外来物种入侵占12%、其他原因占11%,表明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答案:B9.下表列出了四种疾病和相应药物,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疾病种类疾病名称相应药物A消化道疾病腹泻黄连素B呼吸道疾病感冒板蓝根冲剂C外伤擦伤碘酒D其他蚊子叮咬创可贴【解析】腹泻属于消化道疾病,黄连素主要用于肠道感染,如胃
本文标题:生命科学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