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中历史教案人教版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过去以及发生过的各种事情;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讨论,都是非常有用的。即使你不同意上面的说法,历史也是必考的。这个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够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以下教案是网友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的。欢迎咨询!初中历史教案1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半坡聚落概貌、半坡人的彩陶艺术;通过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比较,发现他们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插图来设置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意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学会使用在比较中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取得的成就,感受远古中国人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漫长的人类进步史和半坡河姆渡氏族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增强征服挫折的意志。〖教学重点〗能够简述出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教学难点〗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教学过程〗提问:中国远古人类的代表有哪些?(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人类诞生之后,由于生产力低下,生存问题始终是问题。提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特点?(讨论后回答)衣:主要穿兽皮、树皮制成的衣服。食:捕渔、狩猎后的食物,都是天然食品。住:住在树上或洞穴中。行:靠近大江、大河流域,很少到较远的地方。提问: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群居生活。人类早期人类的定居地,我们叫聚落;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我们称为氏族。引出新课: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看图P7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提问:氏族聚落在分布上有哪些特点?(数量众多,星落棋布)今天我们就重点介绍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看图提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位置?(半坡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姆渡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提问:谁能描述一下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处位置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自由发言)简介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1.距今年代:6000多年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3.主要特征:A.自然环境优越B.遗址呈椭圆形,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居住区周围有一条宽深各五六米的壕沟,用于防止野兽侵袭。遗址北边是氏族公共墓地,东北边是窖场。在居住区和沟外有公共仓库。居住区内有四五十座房屋,密集有序。在居住区中,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公共活动的场所。河姆渡聚落:1.距今年代:7000多年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看图:填充图册上河姆渡和半坡聚落的房子示意图。提问:你能分辨出哪一个是半坡聚落的房子,哪一个是河姆渡聚落的房子。为什么?(半坡聚落地处干旱地区,房子是半地穴式;河姆渡聚落位于湿热地区,房子是干栏式房子)。有了房屋就可以避风御寒,防虫蛇猛兽。是人类生存能力提高的又一表现。看图: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顶复原图。提问: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改善了居住和饮水条件,可以远离天然水源的地方居住,同时可以解决枯水季节的饮水。在水进上面建有草顶井架,这样有效地保证了生活饮用水的洁净,表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懂得卫生的重要性,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类在进步着。看图: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提问:这些箭头说明了什么问题。(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已经使用弓箭。)提问:在弓箭发明之前,原始人靠什么工具来获取猎物?(石器和木棒)提问:弓箭和木棒、石器相比有哪些优越性?(增加了安全系数、准确率高、省力、猎取的东西增多等,言之成理即可)看图:书第8页半坡聚落遗址出土的“钻孔石斧”和书第9页河姆渡聚落遗址出土的“骨耜”提问:从“石斧”的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自由发言)(石斧的刃部经过了精细的打磨,说明半坡居民已经会磨制石器了,石斧上部中部有一圆洞,说明当时半坡居民钻孔的技术十分熟练,斧上有洞,说明半坡上可能会在斧上安装木柄,便于劳动。石斧的作用主要是开垦荒地,说明半坡居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当时磨制石器的种类很多,有石斧、石铲、石镰、石刀等;而且石器的数量很大,出土的工具达到数万件之多。河姆渡居民除使用磨制石器外,还使用骨耜。提问:河姆渡居民为什么要使用骨耜?用石制的工具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自由发言)(南方土质很粘,如果用石制工具,工具上必然粘上大量粘土,不利于耕作,而骨制的工具既锋利,又不粘泥土,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因此,南方多使用骨耜)。弓箭的使用是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食物,但这些食物的获得是消极的,是大自然恩赐给原始人类的,但是,当人类逐渐懂得种植粮食了,人类就是在积极向大自然作斗争,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但时,当时的条件还是很恶劣,原始的农业并不并保证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看图:半坡出土的鱼钩、鱼叉。渔猎仍在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问:原始畜牧业是如何从狩猎发展起来的?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和弓箭的出现有什么密切关系?谁能描绘一下当时的景象?(学生作出一些推测后,教师再补充)由于弓箭的发明,猎物多了,人们一时吃不完,就把受轻伤的动物或活捉的驯养起来,慢慢就成了家禽家畜。当时人们已学会饲养猪、狗、牛、羊、鸡等等。看图:书第8页半坡聚落遗址出土的石磨盘。提问:磨盘最主要的用途是什么?(磨粮食)从而证明半坡居民已经会种植庄稼。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粟就是谷子,粟和水稻分别是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主要粮食。提问:你能分清他们各自种植什么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地处北方,以种植粟为主,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地处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提问:粮食收获后,用什么容器可以装粮食及种子?(自由发言)看图:书第9页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黑陶钵。提问:陶器的主要材料是什么?(水、土)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制陶器是原始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在半坡所发现的陶器里面,完整和和可以修复的就有1000多件,碎陶片竟有50万片以上,半坡出土的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河姆渡出土的陶器有黑陶。提问:陶器的用途你能说出哪些?陶器可以用来存放、储存物品,特别是水和液态食物,使人类的食物不仅可烧烤而食,又增添了蒸煮的方法,增加了营养。这些陶器既是实用的生活器具,又是精美的原始艺术品。提问: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有:A.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B.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C.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不同之处有:A.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B.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C.代表性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D.陶器所反映的艺术风格不同等。距今四五千年前,在山东大汶口一带又有了原始居民。这些居民以农耕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看图:山东大汶口墓地出土的陪葬品:玉铲、镂孔象牙梳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如陶器、玉器等多达180多件,有些墓葬只有一两件随葬器,甚至什么随葬器也没有。提问: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现象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小练习〗问题:河姆渡原始原始居民会蒸米饭吗?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2、如果你认为“会”蒸米饭,请用文字表述出来或画出示意图。3、如果你认为“不会”,也请说出理由。教案反思:本教案采用了教师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插图来设置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意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同时,教师还通过对比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探究的方法。初中历史教案2课题说明:本课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而来。在我国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标准解读:1、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相比之下,观念的遗物比物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还要多的多,单从数量上,就不能忽视观念遗产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实上,他们是统一的,互相渗透,无法分开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遗产都不可能没有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从理论上说,思想文化与当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觉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的修养。2、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什么只单列孔子一人之名?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3、“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指的是什么?“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学派或学术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谓“百家争鸣”,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何谓“主要史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阴阳家的邹衍,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兵家的孙武、孙膑,如有可能,讲述与其中某些人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孙膑赛马之类,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谓“百家争鸣”是“各家争鸣”是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法、调查评价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对应见下)新课讲授(分组阅读)每个同学分别找到自己组对应人物的相关介绍加以阅读,能与自己的课外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相结合。第1、2小组——孔子(儒)[学生活动1]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简介孔子的生平(通过假设这一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教案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3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