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精推】小学数学教案范例汇集【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精推】小学数学教案范例汇集【通用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们经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我们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网友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过程: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3、玩认方向的游戏。二、新课:(一)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二)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小学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教学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3和75和910和6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1、第5题⑴①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②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③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⑵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2、第6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3、第7题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4、第8题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思考题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小学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参考资料,少熬夜!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2。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3。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4。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认识物体)[说明: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动手探究,体验领悟。活动一:看一看、摸一摸。导语: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1、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2、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3、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说明: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活动二:分一分、比一比。导语:刚才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呢?1、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2、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4、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说明: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活动三:认一认、找一找。参考资料,少熬夜!导语: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呈现几种立体图形)1、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2、请四名学生头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头饰,其余学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举起来,以示响应。3、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快找找看。4、要求学生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几种形状的物体?[说明: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物体后及时进行必要的抽象,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找一找的活动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充分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已有认识更为丰富、生动。]活动四:搭一搭、数一数。导语:小朋友,你们玩过搭积木吗?现在我们就用刚刚认识的这些物体作积木,搭一件你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好!1、明确要求后,学生动手搭积木。搭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并进行评价。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指名说说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2、数数自己的作品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说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设计开放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这样做,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总结延伸。1、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说明: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方法和学到的知识,体会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是学习的好方法。]小学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内容: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板书课题:画垂线二、探究新知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1)先画一条直线。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2.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三、巩固练习1、68页4题画一画。参考资料,少熬夜!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五、作业:练习画垂线。
本文标题:【精推】小学数学教案范例汇集【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101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