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11第十一章 行政行为概述
第十一章行政行为概述•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一)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权能的组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所作的法律行为。•(二)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1、行政行为的单方性,行政主体最终的行为不取决于行政相对人的意志•2、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如果行政相对人不配合,就会导致强制执行•3、行政行为的无偿性,无偿是原则,有偿是例外(行政征用,行政合同)•二、行政行为的分类•(一)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分类标准: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1、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2、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二)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1、羁束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法规范的适用没有灵活性的行政行为。•2、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法规范的适用具有灵活性的行政行为。•(三)依职权行政行为和应申请行政行为•分类标准:行政行为是否可由行政主体主动实施•1、依职权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其职权而无需行政相对人申请就能主动实施的行政行为,也称主动行政行为和积极行政行为。•2、应申请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只有在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后才能实施而不能主动采取的行政行为,又称为被动行政行为和消极行政行为。•(四)授益行政行为和不利行政行为•分类标准:行政行为的内容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1、授益行政行为•授益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权益或免除其义务的行政行为。•2、不利行政行为•不利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义务或剥夺、限制其权益的行政行为,又称负担性行政行为。•(五)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分类标准:行政行为是否须具备某种法定形式1、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书面文字或具有特定意义符号的行政行为•2、非要式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法规范没有要求必须具备书面文字或特定意义符号的行政行为。•(六)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分类标准:行政行为相对人的身份。•1、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隶属关系,针对内部相对人而实施的行政行为。•2、外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管理关系,针对外部相对人而实施的行政行为。•(七)终局行政行为和非终局行政行为•分类标准:行政行为是否受司法审查。•如,《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规定,受公安机关罚款或拘留处罚的外国人,对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起申诉,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选择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诉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的裁决为最终裁决的行政决定,不得再向人民法院起诉。当堂练习•1、甲纺织厂系国营企业,乙机械厂为安置待业人员创业的集体企业。1993年,两厂因隶属关系发生纠纷。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以国资字第16号文的形式对两厂产权作出界定。国资字第16号文属于什么种类的行政行为?()•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D、行政裁决行为•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的有()•A.某市规划局批准该市工商局兴建新办公楼•B.某税务局对其机关的公务员分配住房•C.某市公安局对某市政府公务员的嫖娼行为给予处罚•D.某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的违法违纪行为给予行政处分•5、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包括()•A、单方性B、无偿性•C、强制性D、国家性•6、行政行为以其启动是否需要行政相对人先行申请为标准可分为()•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C、依职权行政行为和应申请行政行为•D、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7、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区分的最主要的标准是()•A、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B、能否反复适用•C、是对未来还是对过去发生法律效力•D、能否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直接产生影响•8、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A、某大桥桥头有一块牌子,上写“6:00-21:00,非机动车辆不得上桥”,落款为该市公安局•B、某公安局对违反规定驾驶人力三轮车上大桥的刘某处以50元的罚款•C、某劳动局规定,本辖区内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应报经本局鉴证•D、某劳动局对辖区内某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予以鉴证•思考题•1、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包括哪些?•2、结合生活实际,分别给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依职权行政行为、应申请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举出一个实例
本文标题:11第十一章 行政行为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8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