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创业学第1章绪论引例:白手起家的中国女首富第1节创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2节创业学研究的特点与理论框架本章内容引例:白手起家的中国女首富张茵简介张茵,生于1957年2月,1985年从大陆辞职只身到香港做废纸回收贸易,1990年前往美国建立美国中南有限公司,1996年在广东东莞投资1.1亿美元成立玖龙纸业生产牛卡纸,玖龙于2006年3月在香港主板上市时,总市值达375亿元,张茵及其家族成员拥有这家上市企业72%的股份,成为胡润中国百富榜2006年女首富。谈起成功张茵只是淡淡一句:“是我运气好,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她说自己创业起步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到美国后又恰逢美国经济复苏持续繁荣,此外,美国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废纸回收系统极为科学,加上此时经过在香港的发展,公司资金雄厚,起点高,靠着诚实守信的经营作风,从而发展速度惊人。张茵说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凡事量力而为,此外,由于学过财会专业,因此在管理上有独到的见解:提倡“个人小家庭,公司大家庭”的人性化管理。10年成为美国废纸回收大王1985年,张茵开始在香港做废纸回收生意,短短几年就建立了自己的纸行和打包厂。1990年2月,张茵夫妇来到美国,为拓展废纸回收业务成立了中南控股公司,10年后成为美国废纸回收大王。2002年,中南跃升为美国集装箱出口用量最多的公司。时至今日,中南已是欧美最大的纸原料供应商,年出货量超过500万吨,这些货物要用20万个12英尺标准集装箱来运输!据美国森林和纸业协会的报告,美国每年消耗4700万吨纸张,其中近75%的废纸将被循环利用。而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废纸进口与2004年相比提高33.6%,高达1704万吨。这样算来,美国每年可再生利用废纸的1/7被中南输出,而中国再生造纸原料的1/4以上由中南输入。从“废纸大王”到“造纸大王”1987年,张茵开始在大陆寻找造纸厂作为合作伙伴,先后和辽宁营口、武汉东风、河北唐山等造纸厂进行合资经营,从中积累了不少经验。1988年,张茵在东莞建立了独资造纸厂——东莞中南纸业,生产生活用纸。1995年,张茵在东莞投下1.1亿美元,在中国对包装纸需求量最大的珠江三角洲建立玖龙纸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替代进口的高档牛卡纸。1998年7月,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每年可生产20万吨高档牛卡纸。2000年6月和2002年5月,张茵又先后斥巨资在东莞基地安装了两条生产线。至此,玖龙纸业以三条生产线、百万吨产能确立了中国包装纸板龙头企业的地位。其后,玖龙的脚步丝毫没有慢下来,东莞基地新生产线还是一条接一条地上;同时又挥师北上江苏太仓,迅速形成95万吨产能,几乎是再造了一个玖龙。从“废纸大王”到“造纸大王”2005年初,玖龙产能已达235万吨,到年底,产能达到330万吨,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2005年底,玖龙在大陆持有物业(厂房、土地、楼宇等)估值达24.61亿元。玖龙纸业已超越晨鸣纸业成为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八的造纸巨头。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作为“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都需要高质量的包装物,玖龙产品供不应求,被可口可乐、耐克、索尼、海尔等名企所采用。中南以低廉的价格在美国收购废纸,以低廉的运费运到中国,再利用大陆土地、能源、人力方面的优势,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出紧俏的高档纸制品。张茵夫妇构建的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都具备成本优势,都有利可图,产业链末端输出的则是供不应求的高档产品……成功的纵向一体化及对产业链的优化把握,就是中国“首富”诞生的秘密。女人必须有事业“女人必须有事业。如果一味想着在家里相夫教子,未必就能幸福。”张茵说话干脆利落,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获得今天的成功,张茵认为,性别对自己并没有什么阻碍。虽然工作起来女性体力稍差一些,但在其他方面和男人没有任何区别。只要有智慧,有进取心,有好的人品,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生活工作中,自己反而因为是女的,得到了更多的照顾。张茵认为自己与一般女性不同的是,她比较大方、大度,特别在钱物方面。“可能因为我有信心,能赚钱、会赚钱,所以钱财对我来说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家庭与事业间的平衡是女性获得成功的关键尽管张茵坦言讨厌锅碗瓢盆,但她还是将母亲的角色、妻子的角色视为生命的严格组成。张茵认为,女性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首先就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要勉强;其次要有宽阔的心胸,敢于冲破压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身心平衡。此外,家庭与事业间的平衡也是女性获得事业成功的关键。对于创业的女性来说,她要付出的确实比男性多。因为除了事业,她还要兼顾家庭。“我就希望自己能够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与家人的沟通非常重要,通过交流,我会让他们明白我在做什么。只有家人理解你,你才能够投入精力做好事业。”第1节创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1节创业学的产生与发展1创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创业学产生与发展3创业学已经形成一个独立学科一、创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根据美国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来,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公司创造了美国经济中的绝大部分新就业机会。可以说,新公司的诞生和成长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发动机。创业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美国文化之中。生机勃勃的美国创业热潮创业计划竞赛是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为目的,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市场调查,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目前,美国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1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每年举办这类竞赛。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美国社会的创业活动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竞赛一、创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其它发达国家的创业活动英国1法国2德国3日本4韩国51.英国的创业活动“青年创业计划”的特色1.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2.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3.扶持弱势群体。英国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举措1.放松市场管制和市场准入,扩展创业空间;2.降低创业的行政成本、税收成本和风险成本,提高创业的预期收入;3.创建创业信息系统和创业融资体系,提供创业支持。英国王子基金1983年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动员企业界和社会力量,志愿为18-30岁的失业、半失业青年提供创业咨询以及技术、资金和网络支持。1998年,英国政府启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专门为18-25岁的在校大学生设计了创业课堂和开办公司服务。2004年,英国贸工部下属的“小企业服务”中心拨款15万英镑,专门用于帮助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指导和鼓励创业。2.法国的创业活动法国政府部长理事会在1986年决定发起“青年挑战”计划,该计划于1987年由青体部牵头启动并开始运行,主要为18-25岁的青年或青年团体(后扩大到15-28岁),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无偿的资金、培训、咨询、中介、后勤服务。到新世纪初,共有6.8万青年参与和申请该项目,9924个项目获得了资助(涉及3万人),资助总金额达到2889万欧元。2001年,法国政府提出了“十大青年项目”,通过项目资助,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2007年8月,法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大学自由与责任的第2007-1199号法律,规定了大学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责任。2008年2月,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宣布成立大学生就业专项工作小组,协助大学做好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工作。123政府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创新政府跨部门的联合和合作法国“青年挑战”计划的特色3.德国的创业活动支持创业的机构与法规(1)支持创业的财税支持政策(2)支持创业的融资政策(3)社会化服务体系(4)据统计,占德国企业总数99.7%的338万家中小企业营业税占整个德国企业界的99.3%,提供了约70%的就业机会和82%的培训机会。德国中小企业的繁荣关键在于其创业活动的踊跃,这同德国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创业促进体系密切相关。德国每年建立的新企业大约有45万家,关闭大约34万家,有11万余家企业在竞争中扎下了根,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之所以在德国兴旺发达,不仅同德国人具有敢于创业的竞争意识相关,也是德国政府重视改善中小企业创业环境的结果。4.日本的创业活动日本社会的创业活动日本的创业投资基金向高新技术领域投资少,投资流通业和服务业却很多。以往的日本高校重研究、轻经营,研究成果基本上都由民间企业进行商品化开发。但近年来,政府和教育当局调整方针政策,鼓励高等院校创办研究开发型企业,作为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催化剂。政府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举措2003年6月10日,由日本经济产业省牵头,日本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联合召开了“青年自立·挑战战略”会议,专门研究如何支持青年就业和创业问题,会议发表了日本《青年自立·挑战计划》。文部科学省在2010年推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扶持项目”,鼓励大学积极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日本中小企业厅也于2010年2月推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支援项目”,鼓励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5.韩国的创业活动韩国的大学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大学是预备企业,大学生是预备企业家。”当代的韩国大学生普遍充满了创业热情,在各个大学的“风险创业同友会”里,到处是梦想着成为未来的比尔•盖茨的大学生们。今天的韩国已成为全球大学生创业意愿和比例最高的国家。建立扶持基金Ⅰ开展创业培训Ⅱ设立“创业支援中心”Ⅲ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Ⅳ鼓励农科大学生回乡创业V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第1节创业学的产生与发展1创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创业学产生与发展3创业学已经形成一个独立学科二、创业学产生与发展(一)创业研究的早期阶段(1980年以前)(三)当代中国创业和创业研究概况(二)创业研究的发展阶段(一)创业研究的早期阶段一般认为,企业家概念最早是由法国银行家RichardCantillon在其1755年的著作《商业概论》中提出的,他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的角色。1934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的理论》一书中指出,创业是资本主义社会变革过程的关键驱动引擎。1947年,MylesMace在哈佛商学院开设了第一门创业学课程《新创企业管理》,从而揭开了现代创业教育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创业、创新、产业动态性和就业创造的主题成为政治争论的焦点,许多学者投身到创业研究中,创业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开始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创业特别是科技创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日趋活跃并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新一轮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的热潮。(二)创业研究的发展阶段创业研究的第一阶段:1980-1986创业研究的第二阶段:1987-1992创业研究的第三阶段:1993-1999创业研究的第四阶段:2000-2006创业研究的第一阶段:1980-1986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刚刚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西方各大国陷入了经济衰退之中,许多知名企业都在大面积裁员,甚至破产倒闭。面对国际竞争力的衰弱和国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西方学术界开始反思现有的经济理论。环境不确定性促进了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开展,人们发现小企业在吸纳就业和推动经济增长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重新得到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创业研究也重新受到重视,逐渐成为管理学者和社会学者的关注焦点,并且也确立了它的学术研究地位。本阶段被高度引用的学者们大致构成了三个网络:一是讨论了企业家在心理与非心理方面的特质;二主要关心创业者对工作的不满意程度、创业者承担风险的倾向、对金钱和名誉的兴趣、任务偏好、内部控制倾向、创造性和对成就的渴望等;三是探讨了社会因素和个人创业之间的关系。本期共出现了两位核心学者,他们是Birch和Cooper。创业研究的第二阶段:1987-199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依然徘徊不前,泡沫的破灭更是让日本持续忍受负增长的折磨。苏联和东欧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剧变,冷战也随之结束,两大阵营的军事产业开始大规模解体和转型民用。全球的不确定性水平突然提高了,而创业则被
本文标题:创业学第1章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8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