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启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淮安市启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24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4分)读书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旅,尺幅之中,畅游三山五岳;片刻之间,淘尽千年cāng()桑。善于读书者,不仅可以领略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而且能够用书籍导航生命,成就人生的精彩篇章,有书的日子,犹如徜.()徉于五彩斑斓的世界,芳香沁人,心潮激荡;而无书的生活,则仿佛走进了精神的荒漠,枯zào()乏味,了无情趣。亲爱的同学,让我们相约与书同行,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采撷.()人类智慧的花朵,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吧!(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cāng()桑枯zào()乏味(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徜.()徉采撷.()2.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6分)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第句,修改:第句,修改:3.名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6分)(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是____国人。(2分)(2)简要地写出这本书中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理解和感悟。(4分)4.诗文名句默写(前六题为必答题,后面四题为选答题,请选择其中两题作答,如果四题都做只批阅前两题。)(8分)必答题:(1)潮平两岸阔,。《次北固山下》(2)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3),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4)四面湖山归眼底,。《湖南岳阳楼对联》(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选答题:(7)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8)欲穷千里目,。《登鹳雀楼》(9)忽如一夜春风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二、阅读理解(66分)(一)阅读《一百美元》,回答5—9题。(24分)(1)暑假终于到了,约翰迫不及待地往家乡赶,他要去看望奶奶。(2)奶奶是德国人,爷爷是美国人,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奶奶不懂英语,只会说德语,除了爷爷和家人,她不愿意跟别人交流。更糟糕的是,她患有白内障,视力非常差。去年,爷爷去世了,奶奶不愿意离开他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约翰不知道,孤单的奶奶该如何生活。给爷爷办完丧事,约翰父母临走时给奶奶留下了一个可以异地取款的存折和100美元现金。(3)看到孙子,奶奶非常高兴,她挎上菜篮子就说:“我去买你最爱吃的鳕鱼。”然后,她去了窗台,约翰看到窗台上放了一大把钱,有零有整,奶奶把钱全部拿在手上就出去了。(4)“钱怎么能放在窗台上呢?只要窗子一开,路人随手就能拿走。”约翰想,等奶奶回来,他就让奶奶把钱放到电视柜子上面。奶奶说:“没必要,我这一年还没丢过钱呢。”但她还是采纳了孙子的建议。(5)第二天,奶奶买了东西回来,还是顺手把钱丢在了窗台上,约翰再次帮她收拾好了。(6)第三天,奶奶依然如故。约翰知道这是习惯使然,他再次从窗台上拿起奶奶买东西找回的钱放到了电视柜子上,并顺便把那些钱整理了一下。在整理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奶奶的钱增加了!他记得第一次整理的时候是368美元,可现在3天过去了,奶奶买了不少东西,钱数却变成了405美元。(7)难道奶奶口袋里还有钱?可他明明看到,奶奶每次出去都是从窗台或电视柜子上把钱全部拿走,回来后再全部丢在窗台上,她身上应该不会有钱,增加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8)晚上,约翰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前几天查了奶奶的账户,发现奶奶从没取过他们存的钱。奶奶手里只有他们走时留下的100美元现金,这一年来她是怎么生活的呢?约翰知道,小镇上的生活标准每月最低也得1000美元,就算奶奶再节约,也不可能100美元用一年啊!(9)约翰把爸爸的疑问说了一遍,奶奶茫然地看着那沓钱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不会从银行取钱。我也不认识美元,我不知道那是多少。”(10)奶奶不懂英语,不认识美元,约翰是知道的,他不明白的是,奶奶是怎么用钱买东西的。奶奶说:“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把手里的钱全部给卖东西的人,让他们自己拿钱和找钱,我想别人是不会坑我这个老太太的。”哪有这样买东西的?约翰感到很可笑。他决定跟踪奶奶一次,看她究竟是怎么买东西的。(11)第二天,约翰悄悄地跟在奶奶后面。果然,奶奶买水果时,一下子把钱全部拿出来,让卖水果的人自己拿钱。约翰发现卖水果的人从奶奶手里拿出一张10美元的钞票,却放回了两张5美元,他等于没收奶奶的钱!接下来,他看到的情况都差不多,有不收奶奶钱的,还有多找奶奶钱的……(12)约翰的眼睛湿润了。他明白了,这都是小镇上的人们在帮助无依无靠的奶奶!(13)约翰找到了镇长,感谢小镇人一年来对奶奶无声的照顾。镇长说:“以前都是你爷爷跟别人打交道,他去世后,你奶奶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中。刚开始小镇上的人还感到这个老太太真是奇怪,后来才知道她根本不认识钱,没人愿意欺骗一个不认识钱且完全信任别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其实,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小镇上原来也有坑蒙拐骗的现象,自从碰到对人没有丝毫防备的约翰老太太后,这种现象才没有了。我们应该感谢你奶奶才对啊!”5.文章为什么以“100美元”为题?(6分)6.用简洁的语言把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奶奶”独立生活;();约翰发现钱增多的秘密;()7.为什么文中多次写到“奶奶”把钱丢在窗台上?(4分)8.文末为什么镇长说“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4分)9.试推断:小镇人帮助“奶奶”,为什么采取“无声”的方式?(6分)(二)阅读《做父亲》,回答10—14题。(20分)做父亲丰子恺(1)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4)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茏。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A)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①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7)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8)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9)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10)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11)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12)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13)(B)他说过便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14)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15)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16)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17)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注释】①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10.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4分)段落语句孩子的心情第⑵段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儿,“小鸡!小鸡!”叫了起来。①第⑷段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来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亮了。②第⑻段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不舍11.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4分)12.请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话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加以赏析。(4分)我选择句,赏析13.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4分)14.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看法是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简述理由。(4分)我赞同第种看法,理由:(三)阅读《幼时记趣》,回答15—19题。(22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5.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明.察秋毫________(2)项为之强.___________(3)凹者为壑.__________(4)捉蛤蟆,鞭.数十__________1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4分)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何不试之以.足。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C.至之.市,而忘操之。驱之.别院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启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6113 .html